不论我们承认与否,事实是:每个行业的红利或资源,其实多多少少都在向擅长表达的人倾斜。语言表达,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连接的最主要的方式。近日,黄金演讲教练慕雅做客【泉果无限对话】进行分享。
慕雅是演讲领域的超级IP,也是中国最顶尖的演讲教练之一:她曾荣获演讲界的奥林匹克“TOASTMASTERS(头马)”国际演讲会冠军,担任TEDx演讲教练、英国IPMA国际职业培训师。在过去的十年里,她为包括奥运冠军、奥斯卡影后、世界500强高管等在内的上千人,指导过专业的公众表达或是商业演讲。
除了演讲,慕雅还是一名极限运动爱好者。从2018年开始,每一年她都会挑战一项从未尝试过的极限运动:蹦极、跳伞、深潜、学习驾驶飞机……慕雅说:“我认为真正好的演讲表达跟极限运动很像,当你真正上场的那一刻,永远觉得可以再晚一点去,再给我一个礼拜、一天、十分钟……上场的效果会更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最后才能成就一个值得记录的高光时刻。”
这场关于演讲表达秘籍的【泉果无限对话】,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演讲表达的黄金案例。我们精选了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
关于今天的分享,要讲在前边的是: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基于你什么也没有干但说得漂亮的问题,而是在干得漂亮的同时,也能说得漂亮的问题。
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作为表达者,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
是注意力。
如果你无法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不管你的内容有多丰富、产品有多牛、内容有多重要,都会变成一场糟糕的呈现。
所以,我们今天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为大家送上几大秘籍:
每一次开口
都是一次表达的机会
小的时候,演讲可能就是戴着红领巾站在国旗下讲话。但今天,演讲表达的外延变得非常广,拍短视频、相亲时的自我介绍、电梯里偶遇老板……每一次开口,都是表达的机会。
每个行业的红利,其实都在向擅长表达的人倾斜。而我遇到的所有顶尖的表达高手,他们都在这件事情上付出过巨大的投入。演讲表达的关键就在于,从现在开始学习和持续投资。
我今天给大家带了一些小礼物,叫“冰姐手作”,是我妈妈工作室的品牌。我妈妈今年60多岁了,在国企工作了20多年,她大学毕业之后,听从家里安排进了国企,嫁给我爸爸,然后有了我。在55岁时,她开始真正找到了自己。她是个“社恐”,经常在表达上吃亏,但她在59岁时做了第一次直播,卖自己做的手工产品,还进行了一次线下150人、线上200万人次观看的演讲,讲述“冰姐”这个品牌是如何做出来的。
如果我妈妈在55岁时都能鼓起勇气去学习演讲表达,你们就更没问题。
今天这个课程的难点就在于——一听就会,一做就废。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开始前,先代入一个你即将面对的表达或汇报的真实场景,想象如何应用我们今天讨论的黄金秘籍,这样你才能更有体感和收获。
好的演讲表达不是炫耀
而是照耀
回想一下,你可能去过不少演讲场合,其实内容还不错,但你完全听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台上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炫耀。
去年,我们帮杨紫琼打造演讲时,需要先从她的过往经历中挖掘演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了极大的激励。那段时间我切断了所有社交和工作,查找了她几十年来所有的影像访谈和文字记录,发现她过了非常艰难的一生:
杨紫琼出生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富裕家庭,爸爸是拿督,爷爷被称为马来西亚的交通之父。她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舞蹈家,5岁开始学习舞蹈,14岁进入英国皇家舞蹈学院,但17岁时摔伤了脊柱,终身无法从事舞蹈。
她曾经嫁给了一位富商,但三年后离婚了,因为那个人不允许她做自己。
之后,杨紫琼回到电影界,在香港和成龙等拍摄了许多电影,才被大家熟知。在拍摄许鞍华导演的《阿金》时,她从车上摔下来,几乎丧命;还有一次从30米高的桥上摔下来,整个人反折。
再后来,昆汀邀请她去好莱坞。她说,以为到了好莱坞就是梦想成真的时刻,但结果发现自己在好莱坞并不是主流。她曾拍摄过一组“飞跃好莱坞”的照片,但直到60岁,她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好莱坞”。
听完了这个故事,先放一边。我们可以比较下面这种说法,哪个能带给你更多共鸣。
如果今天我向你介绍杨紫琼时,说她在60岁获得了奥斯卡,列举了几页她的各种头衔和高光时刻......
大多数人听完后者,应该都会觉得“她很厉害,她很牛”,但是这些“关我啥事”?
“关我啥事?!”
没错,其实台下的听众真的只在乎“关我啥事”。无论我们的想法多好,技术多先进,产品多创新,听众只想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有什么价值?
在未来的每一次公众表达前,想想“关我啥事”这四个字,再想想希望送出的“礼物”是什么,结合这两点,我们表达的调性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去年,我们也为郭晶晶打造了一场演讲。关于最终的演讲表现,我们定的基调是: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演讲者或者无瑕疵的表达者,只要足够真诚地传递你想送出的“礼物”,就是成功。
我们在帮助她打磨时,会先问,想要给听众送出的“礼物”是什么?如果只讲跳水,台下的听众大多会想,到底关我啥事呢?但当她讲述作为妈妈的力量、讲育儿理念、讲自我成长以及在不确定时代寻找确定性时,就能深深打动人心。
你是一味地只想推销自己的东西?还是真正地为对方着想?我希望大家在表达的过程中,能真正抓住这个核心——极致的真诚是无坚不摧的,极致的利他才有力量。
自古道理留不住
唯有故事得人心
自古道理留不住,唯有故事得人心。就像上边我为大家介绍杨紫琼的例子,就是想用故事去碰撞,而不是用头衔和道理去碰撞。
故事不只是为了娱乐,更多的是通过有趣的形式,用大家更能够接受的、更记得住、带得走的方式,传递我们想表达的内容。
在场的各位,家里有孩子的,孩子在睡觉前会不会深情地拉着你的衣角说,“爸爸,我要睡了,我还想再听一个道理。”哪怕他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孩子也不会说“妈妈,你今天工作得很棒吧,再给我讲几个你们公司的干货知识点和底层逻辑?”孩子会问什么?“妈妈,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孩子会说,“再给我讲个故事吧!”用孩子能听得进的方式,你就能真正把干货传递出去。
那如何才能讲好故事?
首先,你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感受是相通的,有一万个密道可以通往人性。比如当你工作回家很累的时候,你更愿意看时事报道还是综艺节目?有趣,就是顺应人性的事情。如果我们在故事这件事上能有更多的投入,就可以找到更多通往人性的密道。
其次,关于如何讲故事,我总结了一个“耐克故事”框架——从风和日丽的开始,遭遇晴天霹雳,然后你或者你的团队一起用洪荒之力克服了困难,最后达到晴空万里。在大的“耐克故事”框架中,还包含很多小的“耐克元素”。
如果你能阶段性地总结你的“耐克故事”与“耐克元素”,当你将来有机会讲述时,故事就会更加丰富。
六步提升舞台气场
这么多年,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慕雅老师,我怎么缓解紧张?
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每次上台都没有在台下练得好?觉得每次上台都会漏掉一点什么?或是懊悔本该说些什么?
其实每一次开口表达,也都遵循“80/20”法则,这意味着,我们上台永远只能发挥出我们准备好的80%,有20%的自然损失。
所以,永远为你的每一次分享多准备一点,如果你希望上台展现的是100分,你就要准备到125分。就像今天,我会多准备很多内容,有一部分展开,有一部分缩略,还会有一份备用PPT,如果现场热烈,该怎么处理?现场不热烈,该怎么处理?现场开始有人走了,怎么处理?
前边几条秘籍,我分享了一些演讲表达的底层逻辑,这条秘籍给了大家一些实际的技巧,用“STAGES”六步法,提升你的舞台气场。
第一,Stop停顿。
有没有遇到过,有些人上台的时候气儿还没喘匀,就开始边走边说?所以上台的第一步是停顿,让自己的气场先稳下来,保持核心的稳定。
第二,Turn转身。
在转身的部分,特别要注意两个点:第一是你上身转,下身不要转,因为如果你下身也转过去,很可能就再也转不回来了。记得刚才提到的“80/20”法则吗?你以为你能做到,其实你在台上很忙的,脑子里要想内容,眼睛要看观众的反应、要看场地周围……生理的距离决定心理的距离,演讲的时候面向观众。第二点,现场人多的时候,有意识地转转身,每个方向都照顾到。
第三,Advance向前走。
有些人上台,会习惯性地先退一步或找个地方靠一靠,要下意识地改掉这个习惯,往前一步也能给人更加自信、更加笃定的感觉。但注意,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给人过分的压迫感,特别是高大威猛的男士们。
第四,Gesture手势。
我们要学会用open gesture(开放手势)和积极的肢体语言,尽量避免抱臂、蜷缩等封闭手势。
非常建议大家使用一个气场强大的手势,叫做“V型手势”,这也是乔布斯最爱用的一个手势。你可以单手V,双手V,可以小V、中V、大V……随意组合。
图1. 乔布斯演讲时的经典V型手势
第五,Eye眼神。
有没有在演讲表达时,不知道眼睛应该看哪里的?
首先,我们要避免一种眼神,叫做“看空气”。有一个技巧叫做“看活体”,有些人习惯看天、看地、看话筒、看脚,就是不看人。
可是有人说了,我不敢直视他人的眼睛。今天给大家一个小技巧,你可以不看眼睛,而是看对方的眉毛或者眉心。这样做既能让观众感到被平等对待,也不会加深你的紧张情绪。
第六,Smile微笑。
微笑意味着放松,展示和释放情感。我今天刚开始讲时,气氛有些严肃。但现在气氛热络了,为什么?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至少笑过一次。
我认为笑容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味剂,在困难时期,笑一笑往往就能够让问题减轻一点,幽默并不仅仅是纯搞笑,它是一种面对生活困难时保持轻松态度的方式。
但要注意,我们强调微笑,但这种微笑应该有度且真诚。
总结一下“STAGES”六步法,演讲中要有停顿(Stop)、转身(Turn)、向前迈步(Advance)、手势(Gesture)、眼神交流(Eye contact)和微笑(Smile)。
这一部分是关于演讲的技巧。演讲有“术”的成分,从声音到穿着,我都能给大家做细致的指导与调整,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术”一定是为“道”服务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把技巧练好,而是将底层的东西外化出来。
只需要5%的改变
今天我讲了很多,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的目的也绝不是要把大家训练成另一个我,另一个郭晶晶或杨紫琼。我今天带来的“礼物”,以及真正带领大家寻找的,是每个人自己的5%的改变。
成功的演讲不仅仅取决于听过多昂贵的课程,或是拥有多好的教练和资源。我认为演讲和健身一样,是世界上唯二公平的事情:如果你不锻炼,别人能看出来;如果你不练习演讲,同样能看出来。
放下妄念、恐惧和骄傲,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设定一个目标,把每次讲话都当成是一次演讲机会,事先准备、事中记录、事后复盘。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5%的改变。
我特别喜欢《飞驰人生2》中的一段对话,当孙宇强对张弛说:“咱们只要足够努力,机会就一直在”,张弛告诉他:“我努力过无数次了,机会只会出现在其中的一两次。”演讲也是一样,没有魔法攻击,只有物理堆积。
图2. 电影《飞驰人生2》剧照
乔布斯每次演讲后都会说“One more thing”。今天我讲了很多,不知道大家能记住多少。但我特别想传递的一点是:最好的表达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打磨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人生短短3万天,希望大家都能去经历、去体验,去用自己的确定性,对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
2024-03-18 10: 59
2024-03-18 10: 59
2024-03-18 10: 59
2024-03-18 10: 59
2024-03-18 10: 59
2024-03-18 10: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