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又在经历一场“换帅”潮。身处大资管行业新环境,基金公司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一轮更新似乎在所难免。
年内已有37起高管变更 新公司小公司居多
高管变更指的是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等重要岗位的人员变化。证监会网站公开信息显示,截至3月17日,今年以来已发生37起高管变动,比去年同期的21起多出不少。实际上,2018年190起高管变更数量已经高企,比2017年多了24起。
基金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变更最受关注。3月8日,华润元大基金总经理孙晔伟因个人原因离任,总经理由李仆担任;中信保诚基金总经理吕涛因工作安排于3月6日离任;许金超由于工作安排于3月4日离任农银汇理基金总经理,转任董事长,同时代任总经理;先锋基金原总经理齐靠民任期届满,于2月底离任;中融基金总经理杨凯因个人原因在2月11日离任;兴银基金原董事长陈文奇因工作调整离任;睿远基金傅鹏博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离任董事长,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桂芳于1月11日接任公司董事长。
记者采访了几家“换帅”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我们高管是因为个人原因辞职的,股东方只能换人,这是客观因素,并非公司战略调整。”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称,“换高管是股东方的安排,属于正常替换。”
记者发现,今年基金公司换帅的公告也出现一些新特征。朝阳永续基金研究中心研究主管尹田园表示,今年基金公司换帅,中小型公司居多,部分算是去年换帅潮的延续。
上海某基金研究机构人士也认为,相对而言,新公司、小公司换董事长总经理比大公司更频繁。因为大公司比较稳定,业务好做一些;小公司新公司要在成型的市场格局中攻城略地非常困难。
“换帅的公司以中小公募居多,这是行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坦言,高管变更的类型主要有几种:一是总经理升任董事长,比如,不少银行系公募总经理做得不错,晋升为董事长,这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是公司股东方对总经理不满意;三是公募的控股股东变更,相应的高管也随着生变;四是总经理等高管要去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
去年共有12家新基金公司获批,创出多年新高,近130家公募基金形成更密集的竞争环境。
北京一位基金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最近几年,每年新增的基金管理人都在10家左右,伴随公募管理人绝对数量的增长,高管变更频率也在增大。另外,基金公司高管配置过去一般是“2+3”,即董事长、总经理和分管3个条线的副总经理,现在不少公司是“2+4”,增加了一个副总,有的公司还设有总经理助理岗位。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马太效应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基金公司数量这么多,新公司或者存量小公司若是没有差异化的发展思路,被淘汰实属正常。
在新的环境下,小公司生存愈加艰难,去年市场行情不佳,一些小公司赚不到钱,还清盘了不少产品,规模急剧缩水。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称,基金行业牌照红利在逐步消失,成立后迅速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公司强者恒强,小公司很难撼动。“过去几年股票市场低迷,是基金公司发展遇到障碍的客观因素之一。即便是大中型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也来自货币基金,很多小公司及新公司很难募集资金;同时,监管对基金公司持续经营有硬性要求,比如相关重要岗位要有人员配置,清算估值系统必不可缺,这意味着新公司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若后期管理规模增长较慢,股东每年都在消耗注册资本金。有些股东并不从事资产管理行业,对公募如何赚钱、需要多大投入这一预期存在偏差,当股东方无法判断公司发展缓慢是人为原因还是市场环境所致,可能就会换人重新来做。”
去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银行理财产品门槛降至1万元;公募信托或将出现,销售门槛也很亲民。公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大众理财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昕认为,与经济大环境一样,资管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过去弯道超车的快捷方式大概率不再奏效,不排除大资管行业出现一轮洗牌。优胜劣汰固然残忍,但长期有利于社会资本的高效运作和持有人利益。在洗牌过程中,人才的流动性增加是常态。”
换帅对公司影响很大 也有积极因素
基金行业,人才为本,董事长或总经理更是核心,他们的变动对基金公司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变动行业尽量持积极态度,认为是适应环境、引导基金公司更好发展的好事情。
刘亦千认为,公募是一个高度依赖人才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也是建立了高度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行业。“小公司可能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层面存在一些问题,新任总经理需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些短板,承受公司成长发展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公司更依赖高管,总经理的能力对公司发展非常重要。对于一些治理框架和高管团队优秀的基金公司而言,高管变更对公司运营管理影响不会很大,这些公司都会按照既定路径继续发展。”
尹田园表示,有的公司换帅是经营压力之下的转型之举。换了有渠道资源的新帅,或许很快可以看到募集量的上升,至于产品和业绩,则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雷昕也表示,“掌门”的改变确实会改变很多基金公司原有的产品布局、销售风格甚至投研体系,激励机制和业务架构的改变有时候也会因为“掌门”的变动产生影响。
前述北京公募基金资深人士称,高管变更对公司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银行系公募总经理升任董事长,是对总经理能力的认可,属正常升迁,对公司影响较小;如果是公司经营发展不佳,换了总经理,公司存在前景变好的概率。“高管变动是个中性因素,评价基金公司,要对公司整体规模、业绩等做综合判断。”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总经理干一两年就走,对基金公司的稳定发展非常不利。有些基金公司在优秀总经理离开后从此走向平凡。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称,管理基金公司日常业务的总经理变更影响更大。“如果是空降或外部招聘的,可能造成公司产品、战略、人员方面的大调整;如果是内部选拔的公司元老,对团队和班底比较熟悉,能坚持原来路线,影响应该不大。” 上海某基金公司部门总监说,“新高管并不一定好,比如某老牌基金公司这几年总经理换了好几次,还是很乱。还有一些总经理刚上任时踌躇满志,但核心投研人才的流失也让他们有些灰心。”
前述上海基金研究机构人士称,经常换帅,内耗会很厉害,稳定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