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指期货又一次做出“精细”调整,首次采用跨品种单向大边保证金制度,提高套利资金使用效率。随着股指期货日趋正常化,公募基金的对冲策略有效性逐步恢复。当前公募基金市场上,拥有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的基金数量不多,且在股指期货受限之后再未有此类产品获批。对此,公募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盼望着公募对冲产品再开闸,让更多绝对收益产品丰富公募对冲策略。
股指期货正常化扫除工具障碍
自2015年受限以来,股指期货连续多次放宽各类限制,正常化步伐明显。而在股指期货受限之后,由于考虑到股指期货一度难以发挥正常的套保功能,基于股指期货对冲手段的公募基金对冲产品的审批一度搁置。自2016年之后,就再未有此类产品获批。据万得统计,目前量化对冲和股票多空类产品共有18只。
此类基金大多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对冲以追求绝对收益,随着股指期货的正常化,此类产品的对冲成本明显下降,对冲策略有效性显著增强。“在经历了几次松绑后,股指期货对冲策略有效性持续加强,容纳正常的公募基金产品策略已经没有什么问题。”海富通基金经理杜晓海表示。
他分析,MSCI提升A股纳入因子的一大前提就是允许在境内外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和其他衍生品,以满足国际机构投资者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而管理层也在积极推动境内股票及其他衍生品市场扩大开放。“对于此类产品,政策上整体是友好的,随着股指期货的放开,这一产品最大的障碍已经消除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今年年初,监管部门曾向基金公司下发问卷,其中就涉及对冲型产品,如过去几年此类产品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目前流动性是否支持此类产品的发行与运作等。他判断,这一产品未来很可能会重新审批、推向市场。“对于管理层来说,可能最大的压力还是舆论压力。2015年时,股指期货承担了不应承担的股市下跌的舆论压力并最终导致产品受限,而现在要逐步放开,主要压力应该也是舆论。”
虽然公募产品没有什么进展,但是使用对冲策略的专户产品不少。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的很多专户产品都采用对冲策略,这一策略不仅应用于量化对冲产品中,也应用于主动投资的基金专户产品中。“一直以来,公募基金领域内,对冲策略的产品一直较少。我们此前也申报过此类产品,也和管理层进行过反复沟通,不过现在还没有批复。”他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一领域内进行多种布局。
事关绝对收益型产品发展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往往更关注相对排名,而容易忽略绝对收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募逐渐意识到长期绝对收益的重要性,“现在公募基金做的所谓绝对收益往往都是债券类产品,这一策略太单一”。
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金中基金(FOF)的发展,对冲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最近一直有公募FOF基金经理和我们交流,他们对我们提供的此类对冲型产品很感兴趣。”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国际上大量运用对冲手段来帮助权益类基金实现绝对收益,但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囿于对冲策略受限而导致此类策略难以实现。
一位量化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绝对收益类产品没有Beta的暴露,适合那些不愿意承担Beta风险的投资者。“期权和衍生品的工具对提高市场的有效性是有帮助的。要让不同的信息、不同观点都有表达的工具,能够容纳所有观点的市场才是有效的市场。”
他同时指出,此类产品在设计上有些细节问题值得商榷。他认为,此类产品最好不要每日申赎,因为股指期货是以最后一小时的交易均价作为最终收盘价格的,与股票的收盘价格明显不同,其中的差别可能导致每日基金估值出现细微差别,在申赎过程中,可能出现部分投资者得了便宜或部分投资者吃亏的情况,因此,采用定开模式可能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