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顶流"明星基金经理又限购了…
2021-01-16 09:22       陆慧婧

开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现象级产品,不仅单日屡屡诞生多只百亿级爆款基金,“基金”一词更是频频登上微博、知乎等热搜榜,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申购资金不断涌入,头部明星基金经理的规模迅速攀升,上证指数行至3500点上方,市场波动加剧,也加大了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难度,一些基金经理采取了主动控制管理规模的举动。

继易方达张坤、广发基金刘格菘、工银瑞信袁芳、中欧基金周蔚文之后,兴全基金谢治宇再次调整旗下基金单日单账户申购上限,由原来的每日1万元下调至每日3000元,这也是谢治宇不到3个月时间里,第二次调整基金大额申购额度。

兴全合润再次调整大额申购额度

作为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所管基金,兴全合润近期调整大额申购额度一事引起了不少投资者注意。

1月15日,兴全合润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5日起,本基金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申购、转换转入累计金额原则上不超过3千元。对于投资者提交的申请,基金管理人将根据基金资产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并有权拒绝。恢复办理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业务的日期,基金管理人将另行公告。

事实上,此次调整大额申购上限,已经是谢治宇最近两个多月时间里第二次调整单日但账户申购额度。去年11月18日,其所管理的兴全合润和兴全合宜两只基金双双发布公告称,为了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暂停接受一万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

去年12月末,谢治宇做客支付宝直播时,也曾谈到自己对基金限购的看法。他个人认为,当时兴全合润大额申购上限调整至1万元,还是给广大中小投资者留了足够的空间,每天1万元的额度还是比较充裕。他同时强调,一个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存在边界,他并不认为自己的管理半径可以无限提高,当然未来适应之后,也可能试试是否可以管理更多的资金,目前限购是对现有持有人负责的做法。他同时也开玩笑称,这些假设是建立在基金业绩表现较好的基础上,若是表现不好,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也不用考虑上述问题了。

在谢治宇看来,部分可投标的资产近几年优秀表现是基金经理管理半径扩大的重要基础。“最近两年,大家看到基金越发越大,似乎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都在扩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大公司近几年不但没有表现出劣势,反而表现出很强的优势,随着优秀公司不断涌现,相信基金经理的管理半径是在拓展。”

Wind数据显示,截止去年三季度末,谢治宇管理了包括兴全合润、兴全合宜、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在内3只基金,个人管理规模达到421.65亿元。截止2020年1月14日,兴全合润最近五年收益率为222.03%,兴全合宜最近两年收益率达143.78%,位居市场前列,兴全社会价值自2019年12月26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也达到88.46%。

从近期对外公告上看,明星基金经理限制大额申购并非单一举动。据不完全统计,新年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除了谢治宇,包括易方达张坤、广发基金刘格菘等多名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相继下调了大额申购上限。

多只即将新发基金临时增设募集上限

不仅对老基金控制管理规模,近期,针对新基金发行火热局面,部分基金公司对旗下即将新发基金也临时增设募集上限。

1月15日,大成基金公告称,为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大成基金决定提前结束大成企业能力驱动混合基金的募集,该基金认购截止日提前至2021年1月14日,从2021年1月15日起本基金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并对该基金设置80亿元人民币的募集规模上限,并采取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规模的有效控制。

就在同一天,华商甄选回报混合基金也对外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及募集规模上限的公告,公告称,华商甄选回报原定募集期为2021年1月14日至2021年1月27日,基金公司决定于1月15日提前结束募集,且将控制该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为60亿元。

原定于1月18日公开发售的博时成长领航混合基金,就在发行前夕(1月13日),发布募集规模上限的公告,将首次募集规模上限设定为120亿元。

针对这一现象,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蕊表示,2020年公募基金市场发行火爆,特别是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火爆,出现单日售罄或是规模超百亿的基金频频出现。“在基金发行火爆的另一面,不仅仅新发基金增设募集上限,我们其实也看到基金经理自身管理的规模也出现大幅增加并不断突破上限,很多存续产品也对基金单日申购金额做了限制。整体而言,这些举措都是通过规模的管控一方面来让投资者保持理性的投资、避免行业为了募集规模屡创新高而损害持有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基金规模的大幅上涨也不利于组合的稳定运作,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也形成挑战。因此,基金规模管控上需要结合基金公司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产品线布局等合理的规划,管理好产品的规模增长预期,这也是一种对持有人负责任的态度。”王蕊称。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实际上,基金公司增设募集上限并非新发事件,早在2020年年中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今年增设募集上限再次出现的原因与新基金发行市场持续火热或有一定关系,截至2021年1月15日,今年以来已有10只百亿级基金产品成立,在投资者购买热情持续不减的状态下,基金公司通过设立募集上限,合理控制基金规模,也是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一种体现。

适当降低权益市场的回报预期

除了基金公司主动控制管理规模,近期,部分销售渠道也建议投资者适当降低回报预期,做好理性投资。

例如,招商银行就表示,市场不会一直涨,高收益不是常态。有涨有跌是A 股市场历史规律,A股持续快速上涨的同时也在积攒下跌的风险,目前偏股混合基金已经持续两年平均年度收益率超过40%,明显偏离过往收益率水平,在获取超额预期回报之后,也需要降低今年对基金收益的预期。在依旧看好A股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的同时,在中短期内也需要提示投资风险。

支付宝理财智库2021年新年来信中也写道,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进入高分位区间,上涨指数15.7,沪深300指数15.7,中小板34.1,628只个股市盈率甚至已超百倍,虽然中长期看配置价值依然很大,但短期存在一定压力。所以,在连续两年持续获取超预期回报之后,有必要降低对2021年权益市场收益的预期。

此外,信中还提到,最近两年善于进攻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表现亮眼,但随着市场短期波动的加大,建议关注善于防守的价值型火攻守兼备的均衡型基金经理,灵活调整大类资产配比,可以关注稳中求进的固收+品种。

投资者可灵活调整大类资产配比、关注固收+产品,均衡资产配置。最重要的是拉长投资周期,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获得稳健的长期回报。

针对2021年的投资,王蕊也表示,基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以及不少行业大幅上涨后累计的估值风险这一考量,首先一点建议是降低2021年的回报预期,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来看,今年市场的操作难度也会比较大。

“理性投资最主要的还是要从追热点调整到稳健投资上。这里面包括重新审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回看自己选择的基金基本面情况,审视自己是否有追涨杀跌或是择时的行为发生导致回报不好。调整的方法还是选择一些稳健的产品,并采取定期定额的方式进行投资。”王蕊表示。

刘亦千倡导投资者不管在何种行情下都应当树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平常心对待市场短期震荡、适度调整收益预期、拉长产品持有期限,借助专业评价机构选择基金,从长远出发看待基金投资,获得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带来的业绩稳健增长。在资产配置上,他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合理配置股债资产,实现合理回报。

相关推荐

李蓓:卖出A股,买入H股

2021-01-18

中资股现“黄金坑”? 南下资金抢筹港股

2021-01-18

基金把脉大金融: 2021年仍具配置价值

2021-01-18

公募看好港股投资机会

2021-01-18

深圳打响“探索创投机构上市”第一枪

2021-01-18

相关推荐

150亿!刚刚,又有爆款基金“一日售罄”,同类最大!

2021-01-15

鲍威尔:“削减计划”为时尚早,加息时间并不紧迫

2021-01-15

2020年基金四季报将密集发布,如何划重点!

2021-01-15

客户基金暴跌30%,量化基金之王“退位”!

2021-01-15

年终奖发基金上热搜,专家告诉你该怎么投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