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11个月后,3月10日,房企佳兆业集团终于迎来了复牌之日,复牌首日股价收盘下跌逾两成,盘中跌幅一度超过40%。
佳兆业集团复牌 股价大跌21.43%
3月10日,佳兆业集团终于迎来复牌之日,当天公司股价开盘报0.570港元,跌幅高达32.14%,随后陷入宽幅震荡,盘中跌幅一度超过40%,尾盘公司股价有所拉起,截至收盘,佳兆业集团股价报0.660港元,跌幅达21.43%,全天成交9777万港元。
3月9日晚间,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及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至此,佳兆业集团已达成全部复牌条件并于3月10日9时起正式在港交所恢复买卖,也标志着佳兆业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为2023年率先复牌的出险房企。业内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出险房企走出“复牌”的第一步。
资料显示,在此番复牌前,佳兆业集团股票最近的一个交易日是2022年3月31日,随后因延迟刊发年报而停牌。佳兆业集团当时公告称,应公司的要求,公司股份自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以待刊发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业绩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停牌前的不到两年时间里,佳兆业集团股价就曾经历过一波连续下跌,2020年公司股价一度达到4.58港元,但至2022年3月一度跌至仅0.5港元,2023年3月10日的复牌首日盘中甚至一度跌破0.5港元。
不过,在佳兆业复牌之际,港股内房股当天股价表现相对稳定,Wind内房股指数跌幅超过2%,但这一跌幅小于当天恒生指数跌幅,跌幅超过3%的内房股很少,合生创展集团、深圳控股、旭辉永升服务、宝龙地产、碧桂园服务等跌幅居前。
仍有176个城市更新项目尚未纳入土地储备
在这份姗姗来迟的财务业绩中,佳兆业过去两年的经营状况也得以公布。
根据披露的财务数据,2021年,佳兆业的营业额及毛利分别约为355.44亿元及46.28亿元,归属股东净亏损约为127.27亿元。2021年佳兆业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录得合约销售约923.52亿元,较2020年减少13.6%,全年交付41个项目3.2万套。
佳兆业集团发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佳兆业实现营业收入134.31亿元,毛利23.10亿元,归属股东净亏损76.72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末,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录得合约销售约104.97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佳兆业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在全国51个城市合共拥有220个房地产项目,相比2021年末减少7个;总土地储备近2740万平方米,相比2021年末减少178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土地储备约1641万平方米,占集团整体土地储备的60%,土储相比2021年末减少79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一直是佳兆业的“招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佳兆业集团仍有176个城市更新项目尚未纳入土地储备,占地面积超5394万平方米,数量相比2021年末减少24个。
在业内,佳兆业曾经有着“不死鸟”之称。不过,债务处置依旧是佳兆业眼下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佳兆业方面表示,境内债方面已有多笔完成展期。境外债方面,则是在与财务顾问一道,持续与境外债权人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以期尽快与所有境外债权人达成全面解决方案。
更多出险房企或走出“复牌”第一步
2022年4月初,根据港交所相应规则,由于未能在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披露2021年的年报数据,在港交所上市的佳兆业、中国奥园、世茂集团、中国恒大、恒大物业、彩生活、花样年控股等10多家内地房企停牌至今。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持续停牌18个月,港交所便有权将股份摘牌。因此,2022年4月1日起停牌的17家内地房企,若不复牌,将在今年9月面临被摘牌风险。
不过,从目前各家房企的进展看,佳兆业已经拉开今年出险房企复牌的序幕,接下来预计会有更多出险房企走出“复牌”的第一步。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佳兆业此次获得复牌条件源于其积极做整改和风险化解工作。此前,佳兆业成功引入了中信、招商蛇口、长城资产等央企和 AMC,探索出多条切实有效的纾困路径,有效盘活资产,经营基本面持续回归良性轨道。在经营层面,佳兆业明确将继续加快其开发中及已落成物业的预售及销售,并加快收回预售款项及其他应收款,并将继续积极调整销售及预售活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严跃进进一步指出,“佳兆业复牌也是当前问题企业或困难企业逐渐走出债务风险的重要标志。此前恒大提振现房销售业务、奥园顺利达成债务处置工作等与此次佳兆业复牌事件,都有相似性,即此类企业逐渐走出了低谷,风险化解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过去三年房地产业经历了剧烈的调整,尤其是房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难点,这些企业经过持续的努力,尤其是从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角度入手,客观上为后续市场下行和房企债务压力化解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除了购房者信心恢复外,投资者或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业的信心势必恢复。佳兆业复牌本身,就体现了多数企业不会走破产或退市之路,而更多是在持续修复的过程中,确保企业进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通道之中。”
2023-03-11 08: 17
2023-03-11 08: 15
2023-03-10 23: 49
2023-03-10 23: 48
2023-03-10 23: 00
2023-03-10 2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