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湾区保持复苏势头

2023-07-04 18:07

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7月3日公布2023年第二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 (GBAI) 。其中,第二季度的「营商信心」的「现状指数」回落至50的中性水平,而「预期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58.7),这是近两年来的次高值。第二季度信贷「预期指数」也保持扩张(51.6),反映了区内企业对潜在增长的乐观预期。「预期」和「信贷指数」均表明第三季度将进一步复苏。

投资意愿强劲

第二季度GBAI的各项数据回落并不令人意外。GBAI第一季度的表现强劲是基于中国在疫情过后营商情绪迅速反弹。各项子指数在第一季度全面上升后,本季度的表现开始出现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在各组成部分中得分最高,为52.9分,这表明受访者仍然看好大湾区的长远商业前景,认为需求会进一步回复正常,需要投资扩充产能。

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第二季度GBAI回归50中性线,鉴于基数效应回复正常,反映出季初至今的全国宏观数据回软,以及恢复通关带来的效应终会消退。尽管如此,整体现状指数仍未陷入收缩区间,这仅意味复苏势头减弱。大湾区是中国多元化经济引擎的缩影,是整体增长的风向标,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应可继续在温和复苏的道路上前行。

深圳东莞商业活动连续两季改善

「商业活动」现状指数的各子指数中,各大湾区城市间的表现更显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深圳 (51.5升至51.9) 和东莞 (53.5升至56.4) 连续两个季度有所改善,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多个子指数则略有下降。在各城市子指数中,尽管「科技行业」受访者的回应稍欠理想,但深圳的「制造和贸易」得分依然最高。大湾区另外两个核心城市,即广州和香港,在其他四个行业领域子指数的表现均优于深圳。

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表示,各城市预期指数都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这与研究人员对未来几个季度保持复苏势头的看法一致,研究人员对这个情况感到欣慰。其中包括香港,虽然其得分回落到各市的最低点,但在零售和专业服务带动下,预期子指数仍稳定在54.7,连续两个季度处于扩张区间。

近九成企业未打算产能外移

尽管市场热议全球供应链的迁移,9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没有将任何产能转移到海外,87%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当调查询问受访者转移产能到海外的最大障碍/挑战时,结果显示「生产成本高于预期」位居榜首,占34.6%;其次是「劳动力质素和生产力欠佳」,占 29.9%;「缺乏优质/邻近的供货商」则是 22.8%。

ABOUT

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

「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由渣打银行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推出,是市场首个针对大湾区营商景气的前瞻性季度调查,分析区内营商气氛、以及跨城市、跨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协助有意到大湾区发展的人士及企业掌握最新的营商资讯。

是项调查每季会访问超过1000家大湾区企业,了解他们对整体经营状况、营商环境及未来扩充计划的展望并作出分析,从而得出指数结果。指数附设五大行业分类指数,包括制造及贸易业、零售及批发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业,以反映各行业的营商信心,协助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大湾区最新的营商环境、评估未来表现及制定市场策略。调查结果每年一月、四月、七月及十月公布。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