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晋信基金付倍佳:三重利好共振 港股有望走出历史底部

曹雯璟 2024-06-17 07:31

2024年港股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波动后,整体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汇丰晋信基金付倍佳认为,港股市场或将走出历史底部区域,并迎来较显著的修复行情,制约港股市场的三大因素有望陆续松绑。组合采用杠铃策略,当前最关注三条主线。

付倍佳,硕士研究生。曾任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分析师。2019年9月加入汇丰晋信基金任港股研究员。2021年9月担任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和汇丰晋信港股通双核策略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23年2月起担任汇丰晋信沪港深股票、汇丰晋信港股通双核策略混合基金经理。

5b66393b5553a2098b011a4b1793aa8.jpg

制约港股市场的三大因素有望陆续松绑

从年初的情况来看,港股市场在2024年一季度先跌后涨,总体呈现小幅下跌的态势。然而,进入二季度,市场情绪和指数走势已有企稳迹象,市场逐步回暖。展望后市,付倍佳认为港股市场或将迎来较显著的修复行情,制约港股市场的三大因素有望陆续松绑

盈利方面,付倍佳认为,过去三年港股盈利持续经历下修且由于复苏周期错位,在盈利增速上落后于美国、印度等主要市场,这是港股走弱的核心原因。但从2023年开始,已经看到蓝筹公司在外部环境波动时盈利韧性仍强且盈利增速有望在2024年加速。付倍佳预计港股市场的整体盈利增速有望在今年领跑全球这将成为支撑港股修复的重要力量。

流动性方面,付倍佳认为,过去三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流动性收缩是导致港股下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困境有望迎来反转。

资金配置方面,付倍佳认为,当前海外投资者对于港股的低配程度接近历史低点。全球资金在海外资产波动率抬升的背景下有再平衡需求,其反身性一旦触发,港股当前隐含的弹性其实是很大的。一旦公司基本面以及地缘政治扰动因素等出现改善,市场对于港股的预期或将出现比较大的反转。年内期待见到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与盈利见底回升的共振。

她对内外资流入港股的持续性持有明确的观点。她指出,在2021年到2022年间,由于地缘摩擦的加剧和中概股退市等问题,港股经历了资金的集中流出,负债端压力测试较早地显现。

关于外资是否会回流,她认为关键在于基本面的稳定性。她认为,一旦基本面显示出企稳迹象或进入右侧,之前因基本面问题撤离的资金就有可能回流。此外,如果其他资产的价格处于高位,港股可能会因其相对吸引力而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只要基本面的复苏能够持续被观察到。

同样,她对内资流入港股市场持也有坚定信心,并认为这种流入和配置将持续存在。她提到MSCI指数,这是外资在中国首选的指数之一,其中港股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她指出,资金和权重的错配现象将逐步得到纠正。

当前关注三条主线

付倍佳注意到目前有观点认为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较。在谈及自身情况时,她确认流动性对她的投资策略影响甚微,因为付倍佳的投资组合中,持仓在1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所占比例不足5%。

在投资策略方面,付倍佳透露,今年已经加强了两极化配置,即所谓的杠铃策略。这种策略已被多次关注,其核心在于减少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尤其是在宏观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中回报资产的风险难以预测,而杠铃策略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付倍佳进一步解释说,她的两极化配置侧重于确定性和创新性资产。确定性资产指的是现金流质量高、分红高,并且具有经营壁垒的公司,特别是港股中具有高性价比和股息的公司。而创新性资产则依赖于经营杠杆或产品周期,如创新药、电子和部分互联网领域,这些资产不完全依赖内需驱动。

付倍佳表示,当前最关注的三条主线:

第一条是创新型资产。受益于经营杠杆弹性大、前期降本增效优,轻资产行业盈利有望持续超预期;同时部分公司新技术/产品突破以迎接下一轮的收入扩张机会,有望开启收入的二次增长曲线。看好创新药、互联网、电子的投资机会。

第二条主线,付倍佳是想去找供给有强约束,价格可能是由全球定价的这部分资产,例如有色金属行业。

第三条主线,付倍佳看好港股的高股息,港股股息资产定价离泡沫化还有很远的距离,核心是部分现金流质量高的企业还有很大提升分红比例的潜力。“从静态股息率选股,而是寻找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增长加速,且有分红意愿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去测算预期股息收益率。”她谈道。

对于这类高股息个股,付倍佳认为,当前具备较良好的防御性和长期的配置价值。因此会考虑将其作为底仓来配置

风险方面,付倍佳重点关注国内企业开工及现金流情况、内需复苏节奏、海外降息预期的变化、地缘摩擦有无加速恶化等。她认为,获取投资收益本就对应风险,核心是如何控制风险敞口及寻求尽量大的风险回报比。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