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楼华锋:未来红利资产依然具备吸引力

曹雯璟 2024-11-04 09:09

2023年以来,国内市场高股息和低估值的资产表现明显占优,银行、能源股显著且持续跑赢市场。市场对于“防御”属性的追求较为强烈。市场经历了9月末的大幅反弹后,尽管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涨幅明显,但从收益率对比来看,红利型资产也并未被拉开太多差距,更多是全市场在政策利好和外围降息的乐观情绪下的估值修复。

兴业基金楼华锋把红利策略比作各种股票策略中的“马拉松”选手,他认为,尽管短期收益和波动率比不过各类高弹性资产,但从中长期历史数据来看,相较于其他主流宽基指数,红利指数有着明显的优势。

楼华锋,兴业基金基金经理;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14年证券从业经验,超7年公募产品管理经验。

image.png

楼华锋深谙量化投资之道。曾在券商从事多年金工和产品的研究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厚的量化投资经验。先后就职于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等国内知名券商从事数量和金工研究;2015年加入银河基金,担任数量与指数投资工作室负责人,负责量化和指数类产品的投资、研究工作。2016年起担任多只指数量化产品基金经理,2021年6月加入兴业基金,2022年6月7日起陆续管理兴业中证500指数增强等多只基金产品。

争做“聪明”的策略指数

在楼华锋看来,红利策略长期占优,背后的逻辑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高股息下的红利再投资效应更强,稳定的股息率能使得红利资产投资者将企业分红金额视为安全垫,通过再投资的形式力求产生“绝对收益”效果;二是高股息资产往往具备长期价值,并伴随相对较低估值,从而使得红利资产的股价波动率更低,叠加国内特有的股票分红后低股价更具吸引力的“填权”特征,使得红利股在震荡市场中波动率表现相对更好。

据了解,华证沪港深红利100指数聚焦于配置沪深港三地市场的高股息资产,通过股息率加权方式筛选出具备稳定性和高股息特征的资产,并通过动量因子等策略强化指数收益特征。

楼华锋向记者介绍,华证沪港深红利100指数是兴业基金与华证指数公司合作研发的策略型指数,具体编制方案上,该指数首先在A股和港股的样本空间上,选择了符合互联互通和流动性要求的股票构建样本空间;其次,在样本空间内进行细分行业龙头筛选和ESG尾部排除;之后,便是股息率筛选,在剔除了股息波动率较大的公司后,保留近三年平均股息率最高的120家公司,再根据动量因子打分,剔除Alpha动量因子靠后的股票(A股Alpha动量因子为过去2年,个股相较华证A指的加权复合超额收益率;港股Alpha动量因子为过去2年,个股相较恒生综指的加权复合超额收益率),仅保留100只股票作为最终样本。最后,以股息率加权方式构建沪港深市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红利指数。

当然,楼华锋也深知,在投资领域不会有完美的策略,也不会有完美的指数。“一个‘聪明’的策略指数是需要不断进化和迭代的,因此华证沪港深红利100指数也将在每季度按编制方案和因子打分进行权重调整,并在每年对指数权重股和编制方案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配市场环境。”楼华锋谈道。

红利资产或是未来A股市场重要投资方向之一

9月24日以来,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持续落地,市场信心提振明显,国庆节后市场又再次进入盘整震荡,站在当前时点,展望年末和明年的A股市场,楼华锋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预计政策环境将持续优化,政府料将继续推出更多稳增长政策来缓解经济压力,提升市场信心。其次,宏观经济将稳步复苏,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经济的逐步恢复,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市场的估值水平也有望逐步提升。最后,增量资金可能会不断进入,随着资金成本不断下降,外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可能都会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

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楼华锋指出,红利资产或是未来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伴随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和投资者对稳定收益的追求,红利资产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他判断,一些具备稳定分红能力和良好业绩的公司,有望在未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回报。

今年以来,红利资产的行情演绎跌宕起伏,但红利风格超额收益明显。“红利资产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在经济复苏和全球局势明朗之前,业绩波动较低且高分红的特征得以获得市场青睐,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的红利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较高的稳定收益预期。”楼华锋强调,往未来看,红利资产依然具备吸引力。虽然短期内可能受到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全球的利率水平有望继续降低,红利资产的估值仍然较低,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对于投资者仍然具有较大吸引力。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