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被认为是证券分析的开山鼻祖、价值投资的首位倡导者,他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成为投资经典。
格雷厄姆的第一个贡献是对“投资”进行了明晰定义——“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实现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格雷厄姆认为一个证券被认定为“投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定程度上的本金安全和满意的回报率。
格雷厄姆第二个贡献是提出了投资普通股的方法论,称为“安全边际”,其思想源于1929年的大危机。1929年崩盘前,投机成风,人们想象未来是个持续成长和繁荣的市场,竞相追逐不断推高的股价。针对这种高风险行为,格雷厄姆建议以“安全边际”去挑选股票,买股票时要考虑两种情况:第一,在大势低迷时期买入股票,比如熊市或者市场调整期;第二,即便在市场整体估值并不便宜的情况下,也要购买那些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
第一种情况,在大势低迷时买入,难点在于很难判断时间点,要判断市场何时贵、何时便宜,投资者就成了预测市场拐点的人。因此,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将精力放在第二种情况上,寻找被低估的股票,不用理会大势的高低。这要求投资者有方法勾勒出低估的股票。
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格雷厄姆都用这种“安全边际”的方法去投资。他推论,如果股价低于内在价值,股票就会有安全边际。那么,如何确定内在价值呢?格雷厄姆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内在价值“取决于事实的价值”,这些事实包括公司资产、利润和分红、未来的明确前景。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公司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预期利润乘以合适的资本化系数,而这个系数,受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分红政策和财务健康等状况影响。
格雷厄姆提出,要精准确定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容易,一个大致的估值相对于市场价格,已经足够测量安全边际了。
格雷厄姆认为金融分析并非一门精确的科学,投资者需要关注一些不易计算、却对决定公司内在价值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管理层的能力和公司的性质。
他尤其强调股市下跌时的保障,经常提到两项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他把“不要亏损”进一步细分成两条:一是以低于公司净资产三分之二的价格买入;二是专注低市盈率的股票。
格雷厄姆的信念是建立在一些特定假设上的,他认为,由于人们的贪婪和恐惧,股票经常会被错误定价。在市场下跌时,恐惧情绪会压低股价,造成股价低于价值。此外,他基于统计学上的“均值回归”理论,相信投资者能够从市场的修正中获利。 (CIS)
2024-12-23 09: 19
2024-12-23 09: 19
2024-12-23 07: 49
2024-12-23 07: 49
2024-12-23 07: 33
2024-12-23 0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