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投资官汤戈:掘金固态电池万亿新赛道,以锐度产品捕捉产业机遇

孙晓辉 2025-09-15 10:10

夺得2022年股基冠军后,汤戈转会方正富邦基金。

在新的平台上,这位冠军基金经理有了新的尝试——在坚持深度研究和价值发现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产业趋势的前瞻把握;在保持全市场选股优势的同时,在特定产品上展现更多锐度。这种平衡与进化的能力,展现出优秀基金经理所具备的核心素质。

值得一提的是,汤戈近期开始了“选择特定方向进行基金产品锐度投资”的尝试,他将目光聚焦在固态电池产业链上。

对于后市,汤戈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明年行情可能会比今年表现更好。除了固态电池产业链,他还看好消费电子、房地产龙头、新消费、医疗、港股互联网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c6919228d51ae454530235d4806917f0.jpg

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在本轮固态电池的爆发性行情中,方正富邦致盛的净值跟随指数涨幅表现出较相似的高弹性,或已开启固态电池相关布局。

汤戈表示,虽然产品风格更加集中,但并没有脱离整个团队的投研价值观和框架,仍然是在深度产业和行业研究的基础之上做的配置。

为何选择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汤戈给出了多方面的理由。

首先,从行业基本面来看,新能源行业整体出现了见底回升的迹象。半年报显示,有相当多公司及所在行业看到了好转迹象,比如收入增加或收入利润同时增加。

其次,固态电池领域有着明确的节奏和政策支持。汤戈指出,固态电池目前正处于从0到1的阶段,但已经过了特别不确定的时期。“之前是在实验室手搓阶段,现在是进入小规模量产线建设(兆瓦级),但大规模生产成本仍高。”

技术路线方面,汤戈介绍,过去存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多条技术路线争议,如今因日本在硫化物路线的突破,行业逐渐形成“硫化物是终极方案”的共识。

第三是明确的投资节奏和价值量分配。汤戈详细分析了固态电池产业链的价值分布:“1G瓦的固态电池投资目前在国际上是十亿元人民币以上,远远超过现在液态锂电池的投入。”这些投资会分配到设备、材料等各个环节,按照前段、中段、后段大概占3:4:3的比例分配。

具体到投资环节,汤戈指出了几个关键领域:设备、材料环节,以及电池企业。

应用场景方面,汤戈认为,固态电池将最先应用在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领域,比如高端品牌手机、飞行器、高端机器人等。

对于投资方法,汤戈强调,虽然固态电池是一个成长性很强的技术,但他的投资仍符合均值回归的框架:“现在绝大部分涉及固态电池生产的企业,都是从锂电池企业转型而来,他们都有一块传统业务,正好符合均值回归的思路。”

汤戈认为,固态电池是未来十年赛道,但当前仍处产业化“破冰期”,类似于新能源车的0-1阶段,行情或以设备/材料订单驱动的结构性机会为主。

在他看来,等待技术瓶颈突破、成本下降、渗透率进入5%-10%的加速拐点之后,固态电池也有望复制锂电池当年的暴涨行情。

明年市场表现或比今年更好

对于后市,汤戈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汤戈认为,2023年是市场见底准备阶段,2024年是见底回升的过程,2025年已经体现价值状态。他提出,流动性和业绩是两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从业绩驱动来看,汤戈指出,从2023年三季度起,电子行业等一些行业已经见底转好。“从2023下半年以来,电子板块一直是非常主流的方向,至今行情还在持续。

从流动性驱动来看,汤戈表示,从去年9月份之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增长。“从最早的四五千亿一下子上了万亿级别。”高成交量之下,市场有巨大的惯性向前推进。

展望未来行情,汤戈认为明年可能会比今年表现更好:“原因在于明年上市企业的业绩有望继续上涨,过去一年阶段性压力比较大的一些行业和公司,明年或会反转。”

更重要的是,汤戈认为目前还没有感受到大规模基金申购,“基本上还是存量的或者之前阶段性休眠的一些投资者重新回到市场。”他预计储蓄搬家的过程还没大规模开始,明年或会有更多动力推动市场表现。

对于具体看好的方向,汤戈提到了多个板块:

电子板块仍是最主流的方向之一,除了算力硬件方面的光模块、PCB外,半导体存储等也值得关注。

汤戈表达了对地产板块的看好。“今年以来,优秀地产公司的股价表现远好于大家的想象。”他认为,虽然地产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在提升,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地位。“2023年之后拿地的成本已经下降,销量的下滑速度逐渐收窄,后续有望进一步改善。”

汤戈指出,消费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机会,比如黄金饰品、潮玩、零食、部分化妆品领域。

此外,医药板块中的医疗设备、创新药,以及港股互联网等也值得关注。

关于市场担忧的热度问题,汤戈认为:“两融规模阶段性高企是一个风险点,但会动态变化。”他认为,如果成交量能够收缩到相对较低的水平,横盘结束后又会有上涨机会。

最后,汤戈承认,AI是当前市场大主线,但除了个别高锐度品种,他主要采取全市场配置思路,考虑风险平衡及回撤控制,仍倾向于相对分散的配置。

汤戈也指出,锐度产品具备高弹性的同时,也有波动大的代价,主动管理基金只有持续获得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