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收益近45% “固收+”基金表现出色

曹雯璟 2025-10-13 07:31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表现可圈可点,年内收益几乎全部为正,业绩最高近45%。

展望四季度,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风险偏好预计仍然较高,权益资产大概率延续以科技为主线的震荡上行趋势。

年内“固收+”基金表现亮眼

业绩最高近45%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2754只“固收+”基金(含混合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中,近97%的产品取得正收益,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60%。

image.png

其中,华安智联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接近45%,暂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华商双翼,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42%;富国久利稳健配置、金鹰元丰、博时浦惠一年持有、招商安瑞进取等基金的业绩也较为出色。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固收+”产品较好地实现了“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产品设计初衷,成为理财配置重要的工具。

华安基金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中,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趋势已较为明确。投资者向“固收+”产品转移,这与海外市场在类似阶段的资金流动规律一致。

嘉实基金多策略投资总监、嘉实多利债券基金经理高群山表示,当前市场处于权益市场上涨后的震荡调整阶段。债券市场相对稳定,但资金有切换的情况。“固收+”基金通过对股债进行混合配置,有望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控制风险获取收益,这种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更为适用。

上银基金指出,今年以来“固收+”产品整体表现较好,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利好,一系列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权益市场回暖,带动收益提升;三是“固收+”产品本身的资产配置策略能有效应对低利率环境,较好地契合了投资者的多元需求;四是产品线不断完善,可以帮助投资者更精准地匹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

在攻守之间寻求最优解

今年4月以来,股市持续上涨,债市则呈现震荡行情。展望四季度,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固收+”产品将在债市防御与股市进攻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多维配置,在复杂环境中延续“攻守兼备”的产品特性,力争为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

高群山表示,四季度经济或仍呈现弱复苏特征,债市总体偏利多。产品将保持信用债底仓,适度波段操作利率。当前转债总体估值水平偏高,操作上将自下而上选择安全边际较高的转债,适度卖出部分估值偏高品种。权益市场,预计依然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产品将坚持均衡配置,优选个股,寻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上银丰益混合基金经理高永表示,预计四季度市场风险偏好仍会较高,权益资产大概率延续之前以科技为主线的震荡上行趋势。产品的权益部分将以科技为主线,关注半导体、创新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同时,适当配置有PPI上升预期的资源类品种。

“具体操作上,我们将继续依托‘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研判,动态调整权益仓位与债券久期。固收纯债部分采取短久期票息策略,强调流动性管理,严控回撤,发挥‘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对权益资产进行积极重点配置,注重结构性机会,低波型产品可配置一些高股息、红利资产,中波型产品配置可转债、行业轮动等个股,高波型产品则配置高景气、高弹性的赛道。”

华安基金表示,在“+”的方面,更加关注结构性机会,尤其看好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当前,AI领域发展持续加速,国内在细分领域积极跟进。因此,科技板块是团队重点布局的方向,对周期和非银金融板块也会保持关注,但银行板块目前交易拥挤度较高,需要特别谨慎。

固收方面,在市场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收益率仍接近前期低点。若后续全社会负债端成本如期下降,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债市,推动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波动或加大,风险偏好变化可能引发市场震荡,政府债发行规模较大时央行的配合程度、是否出现阶段性流动性错位等因素,都可能扰动市场,对贸易战谈判进展等长期拉锯因素也需持续关注。但这些冲击事件往往也孕育着新的配置机会。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