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5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交投十分活跃,沪指全天收涨,创业板和科创板指数调整幅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来,A股资金持续活跃在硬科技领域。
6月23日,科创板最牛新股诞生,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纳微科技大涨1274%。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中证50科技指数2季度以来涨幅达14.77%,成了这段时期市场上“最靓的仔”。此外,今日光伏板块爆发,BIPV概念逆市暴涨,板块涨幅超9%。
事实上,今年以来,关于硬科技以及高端制造领域的的政策驱动日渐加强。在经历了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冲击后,国家在宏观层面开始关注硬科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不被别人卡脖子”成了这段时间宏观政策的重要主题。另一方面,对于在线教育、医美、电商、游戏娱乐等互联网服务行业的监管也越来越强。
不少机构认为,虽然资金因政策利好,快速流入热门科技题材,推动板块个股上涨,短期或存在调整风险,但科技赛道的中长期投资机遇仍值得关注。
今日,基金君选择了三位专注科技领域的投研老将,解析他们的投资风格,以及对于科技领域研判所思,以飨读者。
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
作为一名聚焦科技 板块的优秀新锐基金经理,信达澳银基金的冯明远从业以来业绩较为稳定出众。
冯明远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工学硕士学位。他于2010年入行,最早在平安证券担任研究员,彼时他便开始关注起了TMT板块的公司,为日后投资奠定了基础。2014年,冯明远转投信达澳银基金,从研究员、基金经济助理一路做起,在2016年底接管了首只基金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冯明远在管产品8只,管理规模达200.53亿。截至6月24日,他的代表产品任职近4年来,取得了305%的业绩回报,年化回报达34.8%。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对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冯明简要而形象的概括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要买企业未来的价值折现。”
据冯明远介绍,具体调研时会和公司工作人员聊,高层、销售、工厂工人聊天,并且关注企业具体的生产情况、销售数据以及同行口碑等偏细节的信息。
凭借这种专注,冯明远长期深耕科技板块,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能力圈。他对科技产业洞察深刻,保持偏向小盘股的投资风格。
从其管理的产品持仓特征以及回撤幅度来看,冯明远维持行业集中但持股分散的风格,选股能力出众且有较强的回撤控制能力。以其代表产品例,冯明远从2016年底管理该基金以来,逐渐将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降低,并扩展股票池范围。该基金业绩排名大部分时间处于同类型基金前列,且在熊市回撤可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组合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选股,择时贡献很少,”谈及管理基金的超额收益来源,冯明远直言,“我不太研究择时的事情,我的投资基本上都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逐家考察公司,最终构建组合。我本人不以大盘蓝筹、成长等风格区分公司,而是在自身核心关注的板块进行自下而上挖掘。简单而言,好公司结合相对合理的估值就是好投资。”
在回撤控制方面,冯明远同样不会通过降低股票仓位这种类择时的手段追求回撤控制。他的基本方法是调整持仓结构。“当市场比较疯狂的时候,我会把估值过高的公司减掉或清仓,同步买入估值合理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他说道。
具体到选股标准,冯明远表示,他对不同个股的研究逻辑基本保持一致。“首先是做好案头工作。我会通过研究财务报表、发展历史、管理层等公司基本情况,排除财务瑕疵等欠佳标的。其次是看公司在产业链的地位。企业在竞争格局、上下游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一般能够决定其议价权和发展空间。再次,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情况等细节也是重点。总之,公司质地、未来2到3年的成长性以及估值水平等,都是我选股的标准。”他介绍到。
关于科技板块的后市机遇,冯明远认为,部分子领域已迎来配置窗口。在他看来,去年二季度以来,除新能源领域外科技板块整体没有出现趋势性行情。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冯明远认为,科技板块其他细分领域的估值已经相对合理,这些相关领域有一些基本面不错的公司,所以目前配置这些领域的好公司还是性价比较高。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冯明远指出,当下主要看好政策与业绩双催化的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主要聚焦在以万物智联的AIoT、医药、新能源链条、高端制造设备等。
他表示,具体而言,有三大细分链条值得关注:一是万物互联,以鸿蒙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手机、汽车等相互链接,孕育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二是新能源链条与智能驾驶,重点关注新能源材料、锂电设备、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三是高端制造设备,主要围绕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国产化,顺应行业需求和景气发展,可重点关注半导体链条、军工等方向。
嘉实基金:王贵重
“科技股事实上是破坏性创新,我们要做一个价值的发现者,去挖掘创新周期中优秀的公司,或者未来有成为伟大公司潜质的黑马,从最底部开始配置,去创造超额收益。”嘉实基金的王贵重如是看待科技板块投资。
这位投研老兵,在最早入行的时候,在重阳投资任TMT行业研究员。2015年加入嘉实基金继续深耕TMT板块研究,目前担任科技组组长。2019年中开始管理首只基金产品,Wind数据显示,王贵重在管产品3只,管理规模为25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在产品业绩方面,截至6月24日,王贵重的代表产品已取得145.52%的业绩回报,今年以来业绩回报为6.46%,高于同类平均水平与沪深300表现。
在投资框架上,王贵重认为,人类有三条本质需求:信息的需求、能量的需求、生命的需求;在具体投资中要解决四个问题:方向、节奏、公司和估值;基于上述三大需求有五个中期维度看好的方向:半导体、云计算、互联网平台、创新药、新能源车;而在研究公司过程中主要围绕六大维度: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和市场预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他表示,科技企业的估值方法只有一种,即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上述研究公司的六大维度便是由DCF推导而来。“空间决定了那一期的现金流有多大,竞争决定有没有永续的现金流,商业模式决定现金流的分布和有序增长率,管理层决定了DCF的执行度到底有多少。”
对于产品的收益来源,王贵重表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来自市场的钱,即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估值扩张的钱;一部分是配置正确方向的钱,即来自行业的钱,也称为β;第三部分是个股选择的钱,即优秀行业和优秀个股的优共振。
在王贵重看来,投资最终是能力圈和自己投资范围匹配的过程,再好的东西不了解也容易亏钱。
关于后市科技股投资节奏,王贵重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硬件创新、媒介迁移、商业模式变革。“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他在一季报中如是形容此理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对于具体板块的机遇,他认为,现在依然处于从智能手机驱动移动互联网浪潮之后,寻找新的大规模新硬件平台的过程中,智能汽车、VR、物联网都是潜在的方向,其中人工智能将在本轮技术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王贵重在一季报中表示,很庆幸看到当下市场对智能电动车这一新硬件平台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从中期维度我们依然看好半导体、云计算、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6大线索。
万家基金:黄兴亮
入行超过13年,基金经理从业已近7年的黄兴亮,是一位话题颇多的绩优管理人,市场关于其的各类讨论不绝于耳。作为一名业内知名的擅长科技板块投资的基金经理,他的投资风格具有明显的成长属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自黄兴亮2014年首度任职以来,管理的各类产品已取得282.44%的总回报,目前在管产品5只,管理规模达237.2亿元。
黄兴亮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7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学历背景赋予了他对TMT板块的深研能力。毕业后,黄兴亮加入交银施罗德任高级研究员,2011年转投光大保德信继续从事行研,2014年2月开始管理首只基金产品。随后转投万家基金,取得亮眼业绩的同时,管理规模也水涨船高,使他成为一名百亿基金经理。
在产品管理上,黄兴亮不喜欢择时,他偏好寻找高景气板块的成长标的。从其代表产品一季度持仓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达66.26%,股票仓位达87.28%。重仓组合以计算机、电子、半导体股为底仓,同时继续持有汽车、医疗器械标的作为卫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6月23日)
在选股及管理逻辑上,黄兴亮一直表示其坚守长期成长的策略,希望挖掘并持有未来发展空间大的公司。在他看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市场上的优质成长标的也会随着变化,在投资中并没有一个通用的、适合所有人的投资策略。
他表示,在实际的组合管理中,首先发掘符合标准的企业买入,而在买入后,该公司股价可能并未体现出其成长性,甚至会出现下跌,在经过分析研判后,如果黄兴亮对于该公司的长期预判未变,此时不但不会减仓反而会进一步增持,等待其估值回归,赚到其未来成长的钱。因此,对于黄兴亮来说,调仓换股的重要逻辑是对于标的的成长性预判,只有当该公司不符合他预期之时,才会进行调减仓的操作。
对于2021年市场热议的机构抱团,黄兴亮撰文表示,抱团股都是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的各行业头部公司。出现这样的现象,是A股不断推进制度改革,生态不断演进的长期必然结果。这背后隐含的是市场参与者在制度更加完善的时代大背景下,权衡风险与收益之后所作出的自然选择。业务模式、成长空间、管理治理等因素看得明晰,业务风险较小的头部公司将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关于后市,他认为,A股仍然会继续保持这种长期分化趋势,机构投资者相对更为专业,会倾向于选择一些基本面较好的企业。在A股的新生态中,主题型或者以博弈和交易为主的机会愈发难以把握。反过来一些好的行业、产业以及活跃发展的企业,其业务的持续性会更加强韧。但同时,这些行业头部公司未来连续高速增长的挑战也会比较大。
在黄兴亮眼中,立足于当下大的行业发展格局,科技创新的方向上很多环节国内企业仍较薄弱,因此未来我国科技企业的发展是挑战与风险并存。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2021-09-16 12: 52
2021-09-16 12: 49
2021-09-16 08: 46
2021-09-16 08: 28
2021-09-16 08: 14
2021-09-16 0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