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气榜单盘点∣短期震荡心焦躁?公募投资老将教你如何平心静气战胜市场!

基金君 2022-02-05 14:27

英华人物库专题.jpg

编者按:由中国基金报APP举办的“2021年度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于2022年1月21日正式放榜!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对于优秀基金经理的关注和跟踪持续进行中。基金君将对六张人气榜单进行盘点,向大家介绍人气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方法论与最新观点。

随着公募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经理的队伍也日益壮大。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4日,在全市场3037位基金经理中,只有178位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超过10年,仅占5.87%,而任职年限分布在5-10年的基金经理也仅占据27.69%。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短期的出色业绩可能无法看出一位基金经理是否值得选择,但长期的优秀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与抗风险能力。

2021年的主旋律仍然是“震荡”,在去年的中小盘股行情下,市场上重仓大盘蓝筹股的老将基金经理们,年内收益普遍不佳。但正是在这种持续震荡行情中,在新人黑马辈出的当下,一批凭借长期稳定业绩成功穿越多轮牛熊的基金老将们则愈显珍贵。

在本次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富国基金朱少醒、中欧基金曹名长等10位公募老将,受到粉丝的热烈追捧。他们穿越牛熊,久经市场考验,深受持有人信赖。本期盘点,基金君将和大家一起聚焦【投资老将人气榜单】。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

在基金圈中,有这样一位老将,他有近15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任职以来基金经理总指数年化回报超17%,他就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徐荔蓉。

长年的投资实践,令徐荔蓉对投资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投资归根结底,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徐荔蓉,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从2001年3月入职融通基金至今,徐荔蓉已驰骋基金行业20年。于2008年2月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副总经理。

徐荔蓉秉持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精选各个行业具备超额收益长期性的企业,同时坚持在“GARP“合理估值下成长的投资框架。所谓“GARP”(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指合理的价值成长。在追求成长性的同时,他会将溢价与价格因素纳入考量,综合选择成长相对稳定且估值合理的公司。

具体至行业布局,徐荔蓉的配置较为均衡。今年以来其代表产品行业集中度逐步降低,目前覆盖工业、金融地产、原材料、电信业务、可选消费、能源等多个领域。同时,徐荔蓉始终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以相对均衡的组合结构和高的股票仓位来应对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

在操作思维层面,徐荔蓉偏逆向投资。他表示:“逆向投资最重要的是不要落入理想的投资陷阱,不要被鸡汤文和标题文误导,不要以博弈思维觉得核心资产到头了,为逆向而逆向、买低估值。我们应该去思考,看企业盈利、估值的情况,分析原因,对投资标的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在选股逻辑上,徐荔蓉亦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思路。他会从三至五年的投资周期出发,分析一家公司的利益方向是否与投资人一致。在调研时,他更会去了解公司的合作伙伴、前员工对管理高层的看法,考察该企业的管理层或大股东是否值得信任。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徐荔蓉会从中选择具备高成长空间的个股。

徐荔蓉的代表产品在四季度仍然保持了相对均衡的持仓结构,并对已经大幅回落到相对合理估值区域的不同行业的优质公司逐步进行了布局。

展望未来,徐荔蓉表示,对未来的股票市场仍然持相对乐观的看法,预计结构分化仍然将是市场的主流,均值回归的力量仍将再次显现。自己仍将专注于个股的选择,争取在各个行业中选出能够在合理投资周期内贡献超额收益的公司,同时继续保持均衡的组合结构。 

富国基金:朱少醒

朱少醒拥有博士学历。现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兼基金经理。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任富国天益价值基金经理助理,2005年11月起任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基金经理,2008年11月起同时担任汉盛基金经理。

在公募基金经理江湖中,一直有这样一句俗语,“一年十倍者如过江之鲫,十年十倍者却寥若辰星”,朱少醒2005年从业至今,穿越A股高低轮回,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稳定的业绩,是其投资框架优异性最好的证明。

朱少醒的投资关键词有四个:自下而上、适度波段、长期持有、偏重成长。朱少醒认为基金经理不应偏重股价的短期爆发性增长,而是要求企业有核心竞争力,长期稳定的业绩增长预期,以及进一步的拓展空间。

朱少醒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他认为此类企业,有更大的概率能在未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在投资中,偏好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层优秀的企业。他认为此类企业,有更大的概率能在未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他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其优秀的择股能力,通过分散持股来控制风险,基金经理指数和基准的波动呈中等水平。

在他看来,公司质地与估值的平衡十分重要,优质个股和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股不应该是完全等同的概念,2021年一季度的市场下跌正是由于部分明星股估值被透支。

回顾四季度,朱少醒表示,下游消费持续不振,房地产水温快速下降,上游资源品价格有所回调。信用风险显现,货币政策回暖趋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将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质地,希望投资标的生产经营有更强的鲁棒性。有利的方面是核心资产中,部分优质标的前期股价有较大幅度的回撤,估值吸引力是有所上升的。

未来自己依然会致力于在优质股票里寻找价值,去翻更多的“石头”。“我们并不具备精确预测市场短期趋势的可靠能力,而把精力集中在耐心收集具有远大前景的优秀公司,等待公司自身创造价值的实现和市场情绪的周期性回归。”

中欧基金:曹名长

曹名长,经济学硕士,2015年6月加入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策略组负责人。历任君安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闽发证券上海研发中心研究员,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百瑞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新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总监、总经理助理、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基金经理。

在A股市场上,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人很多,但真正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地严格遵循原则并且被市场认可的屈指可数,曹名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自1996年进入证券市场做研究员,曹名长至今已拥有25年投研经验,是基金业内的元老级基金经理。

在曹名长看来,价值投资可以概括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聚焦于公司质地的成长型价值投资,另一类则是聚焦估值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相比而言,成长型价值投资的换手率更低。曹名长认为,“巴菲特和芒格就是用合理的价钱,去买具有护城河、会长期成长的优质标的,并一直持有。”

而长期持有的优质标的,想要保持持续而稳定的成长性,曹名长认为,除了满足“低估值”和“成长性”两个因素,该标的还需要是有竞争壁垒的行业龙头。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涉及的子行业也越来越多。因此,曹名长更倾向于采用在不同子行业内投资龙头上市公司的方法,这也使他的持股相对分散。

在担任股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前,曹名长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债券研究员。这段经历造就了他“低风险偏好”的投资风格底色。“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以控制风险为前提,然后尽可能地追求绝对收益。”曹名长认为,很多公司的确估值比较低,但没有成长性,这算不上是价值投资的好标的;还有些小公司成长性很高,但估值也很高,出于控制风险的考量,他也不会涉足。

展望未来,曹名长表示在稳经济的政策前提下,那些估值较低,且与宏观经济关系紧密的地产基建金融以及可选消费等行业在2022年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相反,那些在过去几年过于透支的一些行业,在新的周期里,可能较难表现,这正如2016年和2017年两年所体现的一样。

睿远基金:傅鹏博

傅鹏博早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任教,1992年,傅鹏博进入证券行业,在万国证券投资银行部门担任部门经理,6年后,加入东方证券转战策略研究,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担任汇添富基金首席策略师。策略师的出身背景让傅鹏博在股市策略层面有着独特的理解,同时在基金管理上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2008年7月,傅鹏博加入兴全基金;2009年1月起首次担任基金经理,开启了公募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

经历多轮牛熊更迭,傅鹏博表示“自己习惯用实业思维去做研究和投资,擅于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角度去研判公司。从商业环境良好的行业中,选择管理层优秀、商业模式可预见、合理估值的公司。”

对于自己构建投资组合的方法,傅鹏博认为,要相信优秀的公司可以为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即便部分个股的股价可能在短期不甚理想,但立足中长期的角度,个股的股价还是会回归到企业自身的价值区间中”。

他建议,投资者应该聚焦企业切实的增长能力和边界,挑选具有稳定增长能力、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优质标的作为核心持仓并坚定持有。

在判断一家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成长空间的问题上,傅鹏博提到,对于好的行业、商业模式可预期、管理层优秀的公司,他愿意给高一些的估值。“好公司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优秀的管理层其潜在价值往往超出投资者的想象。”

在市场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傅鹏博表示,自己宁可花贵一些的钱去买好的管理层,也不愿意花便宜的钱去买他不认可的管理层。“廉价的东西反而是贵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演会越来越贵,反而是不值得投资的。”傅鹏博如此总结自己的投资模式。

傅鹏博较为看重公司的质地以及未来的成长性,因此更青睐有成长空间的行业。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管理层是否优秀且对公司发展前景是否有较为清晰的规划。最后,选择符合条件且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公司买入。傅鹏博对于买入的公司比较坚定,倾向于长期持有,其换手率也较低。

回顾2021年,傅鹏博在四季报中指出,宏观层面,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并明确提出了稳增长的方向。市场对后期社融回升、财政节奏前移的预期逐步修复,但目前尚未看到明确的政策宽松路线图。海外市场,美国通胀已经达到了加息门槛,失业率降至低位,有工作愿望的劳动人口已实现充分就业,故美联储已经具备加息条件。

中观层面,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披露显示,A股非金融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地产疲弱与消费低迷是主要拖累项。最新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企业虽面临成本压力大、库存增速快等问题,但中游制造业的利润较之前季度有所改善,后续随着稳定供应政策的延续,上游资源品价格下降有望进一步传导,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继续改善。

年末,机构为来年做资产再配置,加之资金面扰动加剧,市场对年末风格切换的预期增强,基建和消费板块领跑市场,估值较高的新能源板块出现了调整。

展望2022年,全A非金融增速可能回落,高增长的企业会凸显其稀缺性。“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度,中长期发展空间和确定性,以及成长过程中可利用资源等都是筛选的重要指标。我们将结合一月份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披露,动态调整持仓结构,而新能源、军工、新材料、高端制造依旧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行业。”傅鹏博表示。

广发基金:李巍

李巍2005年加入广发,今年是他从业的第17个年头,17年以来,A股从最低998点到最高5178点,至今在3400点宽幅震荡。穿越牛熊,李巍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见过大风大浪的基金经理。

2005年毕业后,李巍就进入了证券行业,在广发证券自营投资部,先后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员、投资经理工作的工作长达五年。2010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次年正式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是业内少有的任职年限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

李巍一直表示自己是一个深耕成长股的价值型选手,他将自己的投资框架总结为:“自上而下选赛道,自下而上挑个股。”形成了以价值为基础的成长股投资风格,李巍构建了一套成熟稳定的投资体系。他认为不同细分赛道的选股逻辑不同,其中最重要的筛选标准是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李巍更看好长期空间大、商业模式好、进入壁垒高的优质赛道,例如医药、消费、TMT、高端制造以及部分化工细分行业。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的打分或景气度变化,通过行业轮动或个股持仓比例的动态调整来优化组合,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的收益。李巍指出,性价比高的方法是坚守自己的核心能力圈,保持长期的专注和积累,然后慢慢扩大能力圈。

对于价值标的的筛选,李巍有一套成熟的投资体系,目的是更全面地评估企业价值,包括盈利能力、盈利质量、成长性和确定性四个维度。李巍表示,在本质上,盈利能力、盈利质量、成长性都可以用财务指标量化,会先从这三个偏量化的维度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生命周期、商业模式、管理层的能力、治理结构等偏定性的因素,来提升对不确定性的判断。

回顾2021年四季度,李巍表示,全球金融市场整体表现平稳,A 股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受益于“稳增长”的行业和个别低估值消费细分领域获得资金青睐,但持续性存疑。今年 以来涨幅较大的新能源相关板块出现了一定幅度调整,风格类资产之间的分化有所收敛。

四季度,李巍始终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在行业配置上,坚持相对中性、适度分散的原则,调整幅度不大,主要增持了电子、军工和汽车,并在电力设备内部作了品种优化;交易策略上,保持定力、相机抉择,平衡好顺势而为与适度逆向。

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

杨锐文,工学硕士、理学硕士。曾任上海常春藤衍生投资公司分析部高级分析师。2010年11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担任研究部研究员,自2014年10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现任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基金经理。具有11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

“小作文”大赛优秀写手,景顺长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杨锐文,日常于在管产品的定期报告中,洋洋洒洒的写下数千字的市场研判,被誉为“史上最走心基金经理”。

自入行担任研究员至今,杨锐文的调研面覆盖电力设备新能源、环保公用事业、家电、传媒、大消费等行业。这些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调研经历,在开阔行业视野的同时也为杨锐文积累了广泛的产业资源人脉,成为其建立完善投研体系的重要依据。

纵横证券市场十余年,杨锐文选股并非完全遵循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而是不断顺应产业趋势变迁,精选高确定性成长个股。

杨锐文投资风格鲜明,擅长前瞻性布局具有高成长性公司。围绕如何定义成长股,杨锐文坦言,并非利润有增长就是成长股,而投资成长股,特别是早中期的成长股并非能一帆风顺。成长股之所以叫成长,就是处于未成熟阶段,如同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一般,所处阶段或行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投资成长股的早中期,必然存在一定的犯错率。

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杨锐文表示,科技股可能已经不是投不投的问题,而是怎么投的问题。或许,如果忽视今天的中国科技股,就犹如十年前忽视美国科技股一样,时代的抛弃连一声再见也不会有。中华之崛起,也不可能离开科技的崛起,A股的未来大概率也会这样演绎。

四季度,由于重仓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出现分化,电动化的相关公司股价有所调整;而智能化板块则明显升温,带动组合整体表现较佳,跑赢基准。对此,杨锐文表示,市场变化莫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依然坚持投资具有伟大前景的新兴产业企业,并伴随他们成长,而不是趋势增强、寻求市场热点。

杨锐文坦言,自己并不是极致型选手,选股也并没有追求风口浪尖。“我们的投资组合不仅有为了当下的股票,也有为了未来的股票,这样才能保持短中长的平衡。如果总是追求风口浪尖,万一风口突然变化,就会非常麻烦。尤其当船大到一定程度,速度肯定变慢。如果要转变航道肯定要提前转,如果都是在冲锋到最快的时候突然转道,很有可能是翻船的结果。”

展望未来,杨锐文表示,希望投资者能理解必要的收益率舍弃,因为他相信这才是确保持续稳定业绩的根本。

“投资不时就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状态,我们只能紧盯着行业趋势,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面的锚,才能面对惊涛骇浪而岿然不动。我们深信做有价值的坚持与独立思考才能为持有人获取持续的超额收益。”

工银瑞信基金:赵蓓

赵蓓,硕士研究生,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14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基金经理兼研究部副总监。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前,曾在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投资经理助理。

赵蓓是业内仅有的拥有药学和金融学复合背景的基金经理,新医改元年即入行,更是深谙医药行业发展脉络,尤其擅长自上而下把握行业中观结构性机会。比如早于市场挖掘医疗服务、创新药等结构性机会并重仓持有。

在医药行业中,赵蓓是市场上极少用自上而下框架做投资的基金经理,擅长从细分子行业中,找到具有产业特征的趋势性机会。赵蓓的持股集中度较高,近两年来在55%-65%之间波动,同时持股周期较长,且对看好的标的持股比例较高,换手率在市场中相对较低。

以赵蓓的代表产品为例,近五年来,赵蓓连续19个季度持有一只化学制药龙头股,且该股14个季度都是该基金的前二大重仓股。去年以来,在仓位上,赵蓓在不同阶段进行了增减调配,整体来看略有减持。

四季度的医药行业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赵蓓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上半年的累计上涨导致医药行业估值偏高;其二,三季度一系列的政策引起了市场对医药行业成长性的担忧。另外香港生物医药板块的下跌也引发了市场对创新药的研发热情的担忧,进而也引发了创新药产业链CXO相关个股的调整;同时疫情的散发也拖累了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的景气度。 

赵蓓指出,医保局以集采的形式寻求医疗相关产品价格的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集采范围的扩大确定性也很强,但具体来看,机会尚存——如医药行业中的细分领域医疗器械。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并非完全同质化,会受到产品差异和医生使用习惯的影响。

回顾四季度,赵蓓依然战略性看好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消费医疗等行业,持仓均集中在这些领域。

展望未来,赵蓓表示,经过这一轮调整,香港生物医药板块已进入估值合理阶段,一级市场投融资热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或仍会维持在较高增长状态,从估值性价比的角度目前已进入有吸引力的阶段,未来仍战略性看好这一方向。

易方达基金:张坤

张坤,理学硕士,拥有13年投研经验,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2008年7月加入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部行业研究员、基金投资部基金经理助理。

张坤的持仓风格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风格,自下而上、重仓买入、长期持有、高持股集中度、低换手率。这样的投资理念与风格,使得张坤能够更好的应对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

高持股集中度对于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是一个考验,过高的仓位与集中度在遇到突发行情时,可能会使得基金产生不小的净值波动,从而引发相关的系统性风险。

关于这一点,张坤表示相信巴菲特所说的“把你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你的篮子”,他认为集中投资长期受益更高。张坤总结道,在投资中要做好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仓持有个股,他表示,股票投资的风险其实不在于波动,而在于本金的永久性的损失,不要有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就可以实现复利的有效积累。

在张坤看来,继续坚守自己的择股逻辑,通过深度研究,才能在行业竞争格局的判断难度加大的市场中,寻找确定性。但同时,他也直言未来几年的预期回报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坚定长期持有“竞争力突出、长期逻辑确定性高的企业”的价值投资者,四季度张坤继续提高仓位,全都顶到94%以上历史最高仓位,逼近95%的仓位上限。

而对于长期坚守的白酒股,依然是张坤的心头好,白酒行业仍居第一重仓地位,但边际上予以减仓,同时减配了银行、医药股。

展望未来,张坤表示,依然坚定看好并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张坤认为,经过了2021年的估值消化后,一部分的优质企业估值已经具有吸引力,在3-5年的维度内,企业的业绩增长大概率会投射到其市值的增长中。

在四季报中,张坤坦言,中国会有一批优质公司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和生产力,同时具有持续为股东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要做好投资,更重要的是盯着赛场,而不是盯着记分牌。”

国泰基金:程洲

程洲,曾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任职,后于2004年加盟国泰基金,迄今已达18年。

程洲于2008年4月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任职投资经理的13年期间,他共计管理过14只基金。

在程洲的投资体系中,看报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尤其重视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他认为,自由现金流为正的公司不仅能够从容应对日常资金周转,支持公司经营发展,也更易产生分红;资产负债表会体现一家公司自身资产的来源,有些公司的商誉可能会达到净资产量的一半,那么,这些公司的净资产本身可能就有高估的嫌疑。他会把这些公司剔除在自己的选股范围之外。

程洲认为,并不是被市场贴上了“价值股”标签的就始终有价值,股票的价值都在变化中,需要持续跟踪、理性判断。

“哪怕是好公司,其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程洲认为对于好公司来说,当股价表现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虽然基本面仍然向好,但股票已未必是好股票了。

他对于投资组合的管理具有较高的灵活度。这一点也印证的程洲的投资理念,他反对教条的价值投资。他直言,所有的投资都是基于价值与价格二者的波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好的公司,也没有完全差的公司,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

四季度,程洲的代表产品基本维持了较高的股票仓位,操作方面,组合继续持有了景气度较好的特色原料药和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的锂资源,大幅增持了一些估值相比于未来两三年业绩增速有较大安全边际的传统化工和电子龙头企业,减持了一些业绩压力依然较大的品种。重点配置了特色原料药,围绕新能源、半导体和5G等新兴产业的化工、电子和设备制造商,以及一些内需相关度高、估值合理、盈利增长确定的细分行业龙头。

展望2022年一季度,程洲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意味着稳增长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力度都会有所增强,因而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有限,春季行情值得期待。操作方面,基于PPI基本见顶的判断,看好中下游制造业的投资机会,具体而言,在周期方面继续看好积极拓展第二成长空间的大炼化和大化工龙头企业,在医药消费方面看好肉制品、乳制品龙头和特色原料药公司,在成长方面围绕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产业布局新技术应用和进口替代中有所作为的中小市值公司,在具体品种上会更加关注有质量的增长和合理的价格。

上投摩根基金:杜猛

入行近20年,今年是杜猛担任基金经理的第十一年,也是他管理代表产品的第十一年。投研生涯经过长足的时间考验,杜猛现已成为业内少有的资深老将之一。

始终立足公司成长的角度去选择标的,杜猛身上有着敏锐的成长股“嗅觉”,也一度被称为“成长股捕手”。作为一名成长股和新兴产业投资的拥趸,杜猛一如既往地认为,权益投资实际上投资的是未来。如果一家企业想要获得更高的估值,那就必须用成长来证明自己。

“我坚信投资的长期收益是那些抓住时代机遇的优秀公司所带来的。所以,我的投资理念,就是要在较早的阶段,找到这些优秀公司,伴随它们一起成长。”

回顾10年投资历程,杜猛表示,自己成功的投资,超额收益绝大部分来自于个股的贡献,而非通过交易实现的。“通过对产业的持续跟踪、挖掘优秀企业,坚定地陪伴优秀企业成长。尽管投资过程中时常会有波动,但如果能够认准产业发展的趋势,找到其中的优秀公司,长期来看,是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的。”

优选成长股,并长期持有,享受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价值创造。杜猛认为,股票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成长,而这种成长性是受行业景气、宏观经济乃至社会形态变革的驱动,因而并不与狭义的价值投资理念相冲突。

在过往的采访中,杜猛也曾多次透露自己对光伏赛道的看好。杜猛表示,自己在光伏行业的布局较早,期间受到政策扰动影响曾一度动摇,经过产业格局与公司竞争格局的日益明朗,自己对光伏行业依然有强大的信心。

在他看来, 在其他新兴产业里,光伏和电动车是少有的内含非常多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的领域。其中大部分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全球领先的,而且基本都是全球的龙头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分享到行业增长、尤其是全球行业增长的红利。因此,在投资这些企业的时候会有相对更高的确定性。

展望2022年,杜猛表示,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市场展望会是一个预期向上的过程。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但严重程度似乎已经开始降低,大家也希望影响能够尽快过去。“2022年我们依然会看到中国的一些新兴产业继续蓬勃向上,另外在2021年受损的消费、医药和一些传统行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经过近一年的市场调整,部分高估的品种逐步回落到相对合理位置,2022年会是一个机会相对均衡的状态。 ”

从更长期角度来看,杜猛认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有望成为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证券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获也将来源于此。“我们更看好未来几年科技行业的市场表现,我们将充分深入研究,寻找新兴产业中长期成长的公司,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收益。”

更多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中国基金报APP【英华人物库】详细了解~

声明:上述文章综合自基金经理往期采访及定期报告等相关内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