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宏观月报|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内经济延续弱修复

鑫元基金 2022-11-04 18:37

- 摘要 -


宏观经济景气度方面,10月官方制造业PMI环比回落,低于荣枯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同样环比回落,其中服务业回落明显。从生产端看,9月随着极端高温天气消退、部分地区高温限电对工业生产影响减弱及基建投资等下游需求拉动,叠加同期低基数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加快回升;从消费端看,前期基数效应消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落,社零环比弱于季节性,显示当前消费依然较为疲软;从投资端看,9月基建投资维持高增,制造业投资小幅上行,房地产投资低位企稳;从出口端看,9月在价格因素消退、外需回落的双重影响下,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从通胀端看,9月CPI同比增速小幅上升,核心通胀下行,PPI受到高基数影响继续大幅回落。


金融形势方面,9月社融与M2增速差值收窄,银行间市场资金水位下降;企业债及政府债为社融主要拖累项,人民币贷款和委托贷款为社融主要支撑项;人民币信贷同比多增、结构继续改善;居民及企业储蓄倾向仍高,财政投放较为积极;美国通胀再超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加深;美元指数上行,人民币汇率显著贬值。


海外方面,10月,美国通胀再超市场预期;非农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依旧紧张;欧洲央行强势加息75BP,日本逆势继续宽松;意大利新政府宣誓就职,苏纳克出任英国首相。


政策方面,10月,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发展指明方向,二十大在高质量发展、大安全、扩大内需、乡村振兴、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的表述值得关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收入水平持续恢复,政策性银行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发力;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月末加大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产业政策方面聚焦大安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监管政策方面关注金融稳定、反垄断。




- 核心观点 -



(一)宏观经济


1、 消费:与疫情发展趋势关联密切

四季度居民消费有赖于疫情发展趋势,依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10月,居民消费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国庆黄金周消费不及预期,电影票房收入大幅回落,地铁客运量下行,PMI新订单指数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48.1%。综合来看,一方面部分消费场景暂时性灭失;另一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较为脆弱,就业的偏弱也会对居民消费意愿带来负面影响。展望四季度,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2、投资:基建高位地产低位,制造业持平

四季度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或出现季节性回落,但仍维持高位。四季度气温回落会对北方地区项目开工带来一定影响,四季度尤其是11月和12月的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或将出现季节性的小幅下行。但总体来看,四季度基建投资仍有较强动力,投资增速大概率继续维持高位。


四季度地产投资或低位企稳。当前,地产行业施工及新开工增速仍在低位,房企拿地意愿较低,商品房库存较高,综合来看房地产投资依然较弱。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地产投资增速基数快速走低,在低基数效应的作用下,房地产投资继续下行的概率不大,四季度或将在较低的增速附近企稳。


制造业投资持平或小幅下行。当前,企业利润恢复较慢,且下游需求不足使得企业依然有较为充裕的剩余产能,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为模糊,因此企业对于长期资本开支的需求或较弱。但是,近期出台的制造业设备更新再贷款以及中央财政对其的贴息政策或对制造业投资起到一定提振作用。因此,预期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持平或小幅下行。


3、出口:多重因素影响下出口继续回落

四季度出口或将在价格因素消退、海外需求回落、前期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继续回落。近期,在海外衰退预期发酵以及强势美元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为明显回落,前期名义出口增速中的价格因素快速消退。四季度,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下,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增速或将继续走低,价格因素或将进一步消退,且有可能从对出口的正贡献转为负贡献。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海外经济衰退预期加深,外需大概率出现明显回落,叠加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1月和12月)出口基数较高,四季度出口增速或将持续出现回落。


4、海外:美国通胀长期来看或已见顶但回落艰难

9月美国核心CPI录得6.6%,增速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为1983年以来的最高值,引发市场的担忧。但从长期来看,美国核心通胀水平或已见顶,原因如下:第一,美国9月通胀扩散指数并未继续上升,核心通胀的“粘性”或出现“刹车”迹象。第二,美国房价指数同比增速已回落近一年,租金同比增速回落将出现。第三,随着消费信贷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中期选举结束后待业补贴的退坡,青年群体的就业意愿或将提升,使得就业市场更加平衡。虽然美国核心通胀或已见顶,但回落过程可能较为“粘性”。首先,核心CPI的回落原本就较为缓慢。其次,美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方向虽然趋于平衡,但非农就业总人数已经超过疫情前,而职位空缺依然较高,表明劳动力市场长期来看依然过热,对通胀的下行形成一定制约。



(二)宏观政策

1、财政政策:“准财政”或是四季度主线

上半年财政减收增支,加上地方土地出让金同比锐减,导致当前财政压力较大。但从政策意愿和政策空间上看,放开城投等地方政府融资不切实际,中央增加本年度政府债券限额的意愿又不高,因此四季度财政政策的主要发力点或仍在政策性银行的“准财政工具”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等)。


2、货币政策:汇率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

受到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总体有限。但货币政策仍需维持汇率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若四季度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不排除会有超预期的总量货币政策出台。另外,四季度MLF到期量较大,央行可能通过缩量续作或降准置换MLF的形式应对规模较大的MLF到期。四季度,货币政策或更多关注结构性操作,针对特定行业(地产、制造业、消费)或将有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息等操作。


3、产业政策:聚焦大安全、房地产、消费等领域

产业政策方面,预期后续政策将聚焦于大安全、房地产、消费等领域。大安全方面,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十大对国家总体安全着墨甚多,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关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供应链安全的各领域产业政策将密集出台。房地产方面,地产对中国经济和居民民生依然十分重要,前期的相关政策效果有限,未来或将看到更多房地产行业的维稳政策出台。消费方面,扩大内需依旧是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促投资的目的是稳就业,稳就业的目的是带消费,未来关于消费促进的产业政策或有望出台。



(三)利率债核心观点

利率债或维持震荡走势。当前,宏观经济修复依旧偏弱,在此背景下,虽然资金利率有所抬升,但流动性预期总体保持合理充裕,利率债收益率不存在趋势大幅上升的风险。但是,利率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突破前低依然需要货币政策或突发事件的催化,在人民币贬值的大背景下,总量货币政策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11月MLF到期量虽然较大,但MLF利率和同业存单的利差已然有所收敛,且银行间市场水位有所下降,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正在减小。因此,预期11月利率债仍以窄幅波动为主,长端表现或强于短端。



(四)信用债核心观点

高等级(AA+及以上)拉久期策略:更适合对估值波动相对不敏感的账户,重点关注经济财政实力+再融资能力较强地区(诸如江苏、浙江、广东等);短久期下沉策略:城投债“以省为单位”的投资逻辑下,关注财政实力+再融资能力较强地区(诸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的低层级平台,或者再融资能力边际改善地区的投资机会。


基于信用利差的大幅收窄,前期推荐的煤炭钢铁债券目前性价比已不高,且由于目前房地产增速依然为负,后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钢铁下游需求,从而损害信用资质,因此目前信用策略将暂时移除钢铁债。而头部煤碳企业的存量券适合拉长久期,建议控制在1.5年至2年之间。



(五)权益市场核心观点

大势上,10月全A(非金融)的股债收益差与PIR指标均已突破2倍标准差,无论从从大类资产配置还是技术指标的角度,都意味着在当前位置,增配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已经来到历史高位,尽管基本面上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但此时过度的担忧与悲观没有意义,全面看多权益资产。


风格上,国内经济正在转型,我们不仅要发展,更需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以增速的多少作为标准,是以发展的质量优劣为准绳。在此背景下,市场正在寻求正确的发展之路,市场风格亦表现出频繁切换的纠结。整体而言,当前大盘价值的估值更靠近安全边际,但小盘成长更多地受益于政策驱动,短期内预计风格维持震荡,等待确定性事件驱动新的风格方向。


展望11月,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鑫元基金认为应当秉承追本溯源的理念着力配置政策性主题与产业性主题两大方向,最终落地于可实现规模化的行业方向。政策性方向上,焦点密集政策催化与长期发展规划的新时代诉求,从安全与数字经济入手,包含粮食、能源军工、信创、医疗卫生体系安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从中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并在政策与业绩的交替中得到验证。产业性方向上,继续看好以光伏、储能、电动车、机械设备等为代表、已经走出国门的中国高端制造典范。对于已有优势产业,更多地关注未来业绩持续超预期的可能,对于我国的高端制造充满信心。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本报告版权归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