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全球流动性宽松提升股市配置价值

南方基金微视界

托付南方,成就梦想。

方丽 2020-04-20 12:00

诞生于1998年3月的南方基金,被视作国内基金行业的开拓者。成立至今22年,南方基金始终站在基金行业潮头,管理规模领先,中长期投资业绩优异。

南方基金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投资业绩?团队采取何种运作模式?如何有效激励优秀投研人才?疫情之下A股能否独善其身?哪些领域更有投资机遇?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拥有超过20年投研经验的“千亿军团”掌舵人——南方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南方基金权益投研团队已超百人,整体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投资风格多样化,已经形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这些,将成为未来优秀业绩的强有力基石。

投资是终身事业 重要的是理性思考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从1998年就进入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投研经历超过20年,目前还管理着多只公募基金,经历多年的市场风雨洗礼,能否谈谈你的投资理念及哲学?

史博:我属于科班出身,研究生期间就学习英文原著公司财务、投资学等,刚工作时就通过考CFA对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洗脑”——重视公司质地、公司治理,希望寻找到优质公司,与优质公司一起成长,也因此基本放弃了参与市场博弈的投资模式。

简单总结个人投资理念,就是喜欢优质公司、喜欢行业龙头,重视上市公司持续稳定的ROE水平、净资产回报率,投资过程中重视估值和成长性的匹配,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成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投资理念出发,你选股更看重哪些因素?

史博:具体到选股层面,我会重点关注基本面主要因素,包括公司管理层、主营业务市场空间、公司当前收入、在行业中的地位、毛利率、净利润率、核心财务,并且希望把背后原因分析清楚,再结合公司自身发展以及产业趋势来判断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尤其看重公司管理层的诚信度,看管理层的工作重心是放在研发上,还是放在新产品开拓上,以及管理层如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对于一些质地优秀、成长性也不错,但估值特别贵的公司,我不会参与,很重视估值和成长性匹配度。调整组合个股也是要根据公司基本面变化、现有估值以及同类公司比较,在反复比较中,配置风险收益比较好的标的。

目前市场震荡,短期波动较大,其实更应该以严格投资纪律进行应对,不能以赌的心态去做,严格执行涉及回撤管理、风控管理的投资纪律,甚至有可能在市场较低区间进一步加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

史博: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投资是一项终身事业,重要的一点是理性思考。

随着资本市场影响力加大,参与者越来越多,在大众参与之下的市场会形成一定的情绪潮流。对基金经理而言,就是要逆群体思考方向,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自己跟市场之间的预期差,通过预期差获取超额收益。

投资要坚持理性,市场情绪不会短时间内消散,有时市场的偏见或市场的有效性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时基金经理需要坚守自己的理念,不断审视新的信息、数据,调整判断。如果判断成功概率比较大,要敢于逆市场的方向坚持,尽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业绩和各方面较大的压力。

在2015年市场大跌之际,南方基金就顶住压力,在市场底部不但没减仓还加仓。回过头看,当市场情绪一致悲观时,确实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但当时的压力确实也不少,要真正践行“别人贪婪时要恐惧,别人恐惧时要贪婪”并不容易,这也凸显出独立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坚持理性投资 建设能打硬仗的团队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用两至三个关键词来评价权益投研团队,你会用什么词?能否介绍下目前团队情况?

史博:如果只用三个关键词,我会用“勤奋、专业、深度思考”,这是南方基金权益投研团队的特色。

目前权益投资团队超过100人,包括权益投资部、权益专户投资部、权益研究部、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部、数量化投资部、指数投资部、国际业务部。权益投资部主要是基金经理小组的模式,分别是价值组、成长组、混合组三个小组。整体成员基本功非常扎实,工作态度非常认真,研究员、基金经理很勤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最终目的是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从投资风格来看,整体风格偏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在此基础上鼓励投资风格多样化,鼓励基金经理理性投资,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提升投资能力,形成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南方基金在考核上会保障基金经理百花齐放的风格。凡是有风格的产品,南方基金考核不是追求在全市场中的排名,而是追求相对业绩基准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鼓励基金经理逐渐固化自己风格。此外,风控部门也会帮助基金经理进行画像,帮助基金经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投资风格。

中国基金报记者:“投研一体化”是公募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头部公司,南方基金如何做到更进一步?

史博:研究有效支持投资,核心是要研究和投资的目标一致,其实背后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业绩,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考核也一致。对研究的考核不仅仅是研究部自身的工作,最终投资部门取得的业绩也是对研究部考核的一个方面。这样,投研团队才能拧成一股绳,协同合作,氛围和谐。

中国基金报记者:优秀的投研人员是基金公司的最核心资产,南方基金在激发权益投资团队的积极性上有哪些独特方式?

史博:南方基金对投研人员考核激励有些特色。公司其他部门基本是正态分布考核体系,员工的考核评价要有区分度,ABCD都需要占一定比例。在南方基金投资团队内部,对于基金经理考核,不要求在公司内部进行正态分布,而是拿到全市场来进行横向比较。基金经理的业绩水平在全市场处于什么水平,就能获得相应的考核水平,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内部之间相互比较。

因此,南方基金投研团队内部团结,齐心协力,相互切磋、相互提升,争取在全市场基金经理相互比较中处于比较好的位置。

南方基金对于权益团队也非常重视,甄选合适的优秀人才,不做人员编制限制,更能够给出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股权激励方面也有相应举措,核心基金经理都参与了公司员工持股方案,并预留了一部分股权,未来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都有机会参与到公司员工持股方案中。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南方基金人员、产品方面有哪些规划?

史博:未来南方基金希望打造更丰富的产品线,产品更加有特色,比如高分红、深度价值、科技、消费、医药、小盘成长等细分领域的产品。同时,团队人员的配置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同时还要做好智能投资研究体系架构的构建,使得投资既依靠人,同时也依靠系统。

在过去两年科技对投研的支持,一年比一年明显,体现在相关系统建设完善、对组合的监控指标、基本面变化的动态监控,成体系的给基金经理呈现,使得基金经理更专注于发掘公司的投资价值。在公司投资价值发掘中,建立了很多分析模型,帮助基金经理避免踩雷,更快找到优秀企业。

宽松货币政策是在提升股市价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市场为之震荡,你如何看疫情的影响?

史博:目前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受疫情冲击,企业盈利短期内大幅波动,尤其是服务业,哪个国家的服务业占比越高,受损越严重。服务业受影响会影响全球总需求,即使制造业逐渐复工、逐渐恢复产能,如果需求不足,产能也发挥不出有效作用,产生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

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看,疫情之下各国政策非常清晰,政策步调比较一致,都在为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避免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市场居于历史高位,回调还是让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兑效应,导致美股一个月之内四次熔断。

从全球产业链来说,疫情会使得各国国内产业链更加完善。

总而言之,从盈利角度看,疫情短期冲击比较大,中长期这种天灾的影响都是阶段性事件,一旦事件过去,冲击就会逐渐减弱。稍有不同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这次疫情究竟经历多长时间影响才会明显削减,有可能是1年,也有可能2~3年之内对全球经济都会有很大影响。

不过,全球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出现疫情蔓延,保护措施很难到位,对全球经济甚至各方面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危机当前,应该全球共同抗击疫情,如果贫困地区疫情爆发,又没能得到足够的外部援助,对全球会有超出我们预期的冲击。

中国基金报记者:疫情对国内经济、A股市场有哪些影响?将影响哪些产业的发展?

史博:股票市场是虚拟经济,是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反映,A股在疫情期间整体跌幅较小,这也说明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认可。从盈利角度看,疫情对A股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中长期而言,全球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在提升股市配置价值。

产业方面,疫情对虚拟经济云端服务影响最大,即使将来疫情影响全面消除,网络会议、云端服务占比也会明显提升,这对未来互联网发展,以及由互联网向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这是正面的影响。此外,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会有影响,但影响到什么程度难以评估,比如推行分餐制可能对餐饮行业模式产生很大影响,但这一过程也会有把握机遇的公司脱颖而出,还要不断观察和评估。疫情以来,除了餐饮、旅游、航空之外,内外贸相关行业也受到影响,更多企业会着眼于内需,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比较大。

不过,如果全球市场剧烈波动,A股很难走出独立行情。全球波动会对中国市场产生很大的心理效应,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全球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影响A股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史博:目前影响A股市场核心的因素是宏观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果能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A股市场会是很大的支撑。

另一个核心因素是市场分红水平,虽然A股市场有很多新兴产业、科技产业,但跟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传统行业占比依然较高,这会带来分红的需求。传统行业龙头公司的盈利应该视情况进行合理分红,由投资者进行再投资,这样效率或许比公司自己多元化投资更高。若分红派息率提升,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就会提升。

看好行业龙头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全年而言,你看好哪些领域和板块?

史博:非常看好各个行业的龙头,领域比较宽泛,受疫情和各国政策的影响,龙头公司相对更为受益,其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投资股票也看其市场认知度,如果优秀公司市场认知度较低,反而是布局的时候。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如果估值比较充分,从中赚取超额收益会比较难。

目前从行业来看,市场都看好、我自己也看好,同时估值反映相对比较充分的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行业,包括计算机、云计算、5G应用等领域,市场给的估值并不便宜,然而,中国在5G领域优势并没有在股市中充分体现出来,无论是设备商还是应用端,未来一两年或兑现利润,体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关科技产业可能出现很多优秀公司,产生很多投资机会。

传统的行业包括医药、消费、金融,我们也非常看好。对于金融、地产等行业,更多是基于它们自身的财务报表、分红能力、派息率。对于消费医药,更关注着眼于内需的公司,以及研发能力比较强、研发投入持续、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的优质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市场长期看好科技股,你认为后市还有机会吗?

史博:科技股后续肯定还有很多投资机会,科技股板块受关注度比较高,即便现在出现一定回调,估值依然不是非常便宜。

中国的科技股所处的产业状态并不像美国那样由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脸书等几家龙头公司占据稳固的领导地位,我们的科技行业还处于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状态,中小型科技公司在国内市场依然有各自的发展机遇。但如果对于科技行业不加选择进行投资,可能会踩到雷。目前出现一些公司设计不错的商业模式,然后全程造假,这需要引起警惕,需要仔细甄别。未来市场会越来越理性,一旦被市场发现造假,公司价值会迅速下跌。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汽车产业链以及新能源如何看?

史博:新能源汽车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汽车产业链也会受到影响,向电子化方向发展,对中国企业而言有很多机会。特斯拉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目的有二,一是迅速扩大产能,二是不断降低供应链成本,这也是我们在汽车供应链上的优势,如果这个优势能持续保持,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