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科技是未来三至五年投资主题

安信基金

价值投资践行者。

方丽 2019-11-04 12:00

中小型公募发展艰难是个不争的事实,基金行业真正的后起之秀寥寥无几,成立于2011年底的安信基金正是中小型基金突围的典范。数据显示,安信基金成立8年来,行业排名从最初70位左右提升到40多名,股票、债券等多领域都创造出优异业绩。

“投资能力是立司之本。”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反复强调,持续深耕价值投资、始终坚守主动管理业务,是安信基金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他说,成立8年来,安信基金有时会根据行业发展、市场变迁、竞争格局变化做一些差异化布局,而坚守价值投资、立足主动管理的核心理念从未改变。

刘入领表示,着眼于当前,安信基金更强调稳健,未来将坚持客户导向,着力打造好纯业绩驱动业务、绝对收益产品、机构定制类业务,以及Smart Beta产品。他尤其提及Smart Beta产品,公司未来将立足主动管理能力继续布局此类业务。

【公司】

稳中求进 主动管理为先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1年底安信基金成立时行业排名70位左右,目前排在40多名,一批基金业绩领先。在目前情况下,您认为公司应该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

刘入领:安信基金的定位是“价值投资践行者”。不过,相较之前,现在安信基金更强调步伐稳健。这一方面是基于宏观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尤其是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越发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安信基金的规模增长,公司产品数量以及投研团队体系已经相对成熟,自然而然更追求稳健。

因此,安信基金步伐更强调“稳”。在投资上,这两年不仅对债券池持续优化,坚持用内部评级对债券进行排查与相应减持,还从股权质押比例、商誉资产占比等维度对股票池进行风险筛查,对风险较高的股票坚决清出。更重要的是,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也更加偏向长期化,从2018年开始实行三年滚动考核制度。

根植于主动管理去创新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以主动管理见长,公司也与中证指数独家定制了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能否谈谈您对创新的看法?

刘入领:安信基金一直将公司资源全部投入到主动管理能力建设领域中,整体上对创新非常审慎,数量上不求多而求精,节奏上宁愿慢半拍也要看明白再做,路径上立足主动管理能力做创新,自下而上地去发现创新机会。

公司定制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并计划布局相关的指数基金产品,就是根植于主动管理能力。背后还有一个故事,2017年,我们的一位投资经理构建了一个由40只深圳科技股构成的投资组合,平时基本不做调整,在2017年前三季度净值上涨了40%,这个业绩即使放在全行业股票基金中排名都很靠前。此事给我们启发很大,它意味着深圳科技板块整体在崛起,这是我们进行相关设计的最初缘起。

深耕价值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的价值投资正在深耕实践,您能否谈谈如何坚持价值投资?

刘入领:安信基金的投研团队都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并采用自下而上为主的选股方法。在此基础上,尊重每一位投资人员的自身风格,允许多元化发展。团队内部不但包含了深度价值的挖掘者,也有偏成长型的选手,更有对周期有深刻理解的人员。

这样可以确保在任何市场风格中安信基金都有产品可以脱颖而出,也能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持有人的需求。与此同时,这种方法也起着分散风险的作用,避免了公司产品抱团于某一风格或者少数行业甚至少数股票上。

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安信基金一直秉持研究创造价值、研究质量优先的原则,不断壮大投研队伍,夯实投研能力。目前安信基金整体投研人员超过80名,所有重点上市公司都有长期跟踪、了解透彻的研究人员。

【思路】

深圳+科技机遇巨大

中国基金报记者:安信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独家定制了一只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这个设想能否具体谈谈?

刘入领:安信基金独家定制的中证深圳科技创新主题指数由安信基金与中证指数公司合力打造,专注于捕捉深圳市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它有三个关键词:“投资深圳”“聚焦科技企业”“看重研发驱动”。

“投资深圳”是看好深圳的营商环境、产业基础以及民营企业受到的尊重与呵护。安信基金过去8年扎根深圳,不断发展壮大,对此感触颇深。

“聚焦科技企业”是看好科技领域未来前景,深圳科技企业的竞争优势、研发实力、专利数量、人才队伍都十分突出。去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凸显了深圳科技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地位,深圳作为“中国硅谷”“创新之都”“科研高地”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看重研发驱动”是把研发经费投入作为识别一家企业“高科技含量”的主要标准,我们认为,研发经费投入是科技企业发展后劲的最主要保证。

未来3至5年,科技股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一些优秀的科技股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资产。基于这种判断,早在2017年底安信基金便开始构思深圳科技主题投资概念,2018年2月正式提出产品议案,随后开始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开发深圳科技创新指数,在2019年1月份正式发布这一指数。该指数发布以来,表现十分亮眼,收益率和夏普比率均处领先位置。

四大类指标筛选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指数看重研发费用投入,您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刘入领:指数编制方法分三步:首先锁定科技行业,从中信72个三级行业中挑选出21个科技股集中的行业;第二选出深圳本地公司,形成深圳本地科技股的样本范围;第三是通过研发类指标、估值类指标、成长类指标、质量类指标给样本范围内的所有股票综合打分排序,筛选出最终的成份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把研发费用投入创造性地运用于估值类指标和成长类指标上。比如,成长指标方面,除了考虑传统的收入利润增长以外,也重点考察公司的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估值指标方面,研发投入能产生公司利润,因此通过研发费用还原科技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从而还原公司真实估值水平。这些设计使研发费用投入在选股指标中的影响力大幅上升,粗略估计超过60%。

另外,我们有意地把这个指数设计为成份股横跨沪、港、深三个交易所的科技类指数,市场关注的腾讯、比亚迪电子和金蝶国际也在指数中出现过或正在指数中,目的是更全面地把握深圳本地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机会。

【战略】

重点打造四类业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安信基金未来业务战略重点?

刘入领:目前安信基金将业务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类是纯粹靠投资业绩驱动的业务板块,即追求阿尔法的产品,这是安信基金的立身之本。

第二类是绝对收益产品板块。这类产品追求稳定收益和较小的业绩回撤。它采用“固收+”策略和“风险预算”理念,并根据客户真实需求进一步细化,根据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期限长短的不同、利率/信用偏好的不同等指标,分类精准打造出8~10种产品系列。如安信稳健增值混合基金,就是一款绝对收益策略产品,在全行业约300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它是唯一一只连续17个季度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因此获得市场追捧。

第三类是机构定制类产品。这一领域市场空间也较大,核心是提高收益的确定性,根据客户需要做好每一只产品。

第四类业务是Smart Beta产品。通俗地讲,这是一种把选股规则固定化、透明化的指数产品,它明显有别于传统宽基指数产品的地方是其灵活性,即它不必按市值加权,可以方便地把一种投资理念转化成指数产品。我们认为, Smart Beta基金未来会蓬勃发展。这为安信基金等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公司介入指数基金领域提供了空间和路径。安信基金目前储备了多款Smart Beta指数基金,都是立足主动管理能力的产品。

满足不同投资者需要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四类业务孰轻孰重?

刘入领:客户需要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这四类业务均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没有谁轻谁重之分。

绝对收益产品的最大发展空间是在个人客户上。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趋势明显,个人投资者在寻求银行理财产品和传统信托产品的替代品,对绝对收益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庞大。要做好这类产品,除了有高超的投资技巧,还需要依靠长期一以贯之的正确理念和投资纪律,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业绩而置产品于过高的风险之下。

市场上永远都会有一批积极进取的客户,他们是业绩驱动型产品的“铁粉”。要满足这类客户的需求,基金公司必须有一批能获得阿尔法收益、排名靠前的产品。

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最大好处在于管理费用较低、选股规则透明,对那些认可选股规则、对费率比较敏感的客户来说,是极佳的投资工具。

机构客户总会有一些自己的特殊需求,需要通过定制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

【行业】

立足本源 应对挑战

中国基金报记者:外资入华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被认为是眼前对于国内公募基金的两大挑战,您如何看这两大挑战?

刘入领: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有望形成错位竞争、彼此合作的格局,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主要是在固定收益领域,起码在初期如此。

外资入华进程加速,这是行业值得关注的趋势。外资机构都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本身具有全球资产配置的优势,会吸引相应需求的机构资金,包括高净值人群等。外资进入国内市场,也会带来完备的规范体系,使得整体市场运转也会更加理性成熟,这对行业整体长期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对于安信基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主动管理,坚持价值投资,争取给客户带来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分类监管能改善行业结构

中国基金报记者:基金行业发展呈现“头部化”趋势,监管层也在推分类监管,您如何看这些问题?

刘入领:目前基金行业头部化趋势非常明显。当一个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之后,所有行业都会经历头部化过程。过去两年很多行业都出现这一现象,基金行业也不例外。

从目前监管层态度来看,公募基金分类监管是大势所趋。分类监管会更综合地考量基金公司实力,基金规模可能仅占其中一部分权重,而管理规范程度、投资业绩好坏、市场影响力高低以及是否专注于主动管理等均有可能纳入考量,这对行业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安信基金一直立足于主动管理,强调合规运作,在分类监管政策下应该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金融科技提高研究及交易效率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不少行业龙头公司加大对AI等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您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在基金行业中的作用?

刘入领:金融科技能提高研究和交易的效率,在研究领域和投资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确实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并加大投入。不过,从证券市场的性质和投资的本质出发判断,AI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提高效率,但无法代替人脑的决策,AI不可能主导二级市场的主动管理业务。当然,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革命性变化,比如未来有可能替代40%或60%的研究员工作量,有AI工具支撑的投资团队和没有AI支撑的投资团队相比,会拥有明显的优势。

刘入领看市:寻找潜力核心资产


今年以来,“核心资产”成为A股网红词汇,也是分析师、研究员、基金经理追捧的对象,市场纷纷预测核心资产效应或将继续发酵。身为经济学博士的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认为,未来必然会有更多优质企业涌现,成为新的核心资产。在他看来,高科技、医疗养老、消费升级是大概率会形成“核心资产”的领域。

看好三大领域

投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寻找未来的核心资产”,核心资产的概念被市场反复提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结构化高估的情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有更多优质企业涌现,成为新的核心资产。刘入领直言,未来核心资产会大概率会出现在三大领域,即高科技领域、医疗养老领域、消费升级领域。

刘入领尤其提及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他表示,科技股的投资机会绝对不是一两周或者一两个月的机遇,而是未来3至5年投资主线。

为什么看好科技股?刘入领提及两个方面逻辑:第一,中国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只有完成产业升级,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将中国的“进口替代”提上非常迫切的日程,而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都要依靠科技企业的发展。国家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无论是各种新兴战略产业规划的不断出台,还是科创板的迅速推出,都反映出高层对促进“硬科技”发展的决心和急迫性。目前,政策、人才、资金、资源等都在向这些领域涌入,产业界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因此,看好科技领域的前景。

“尤其看好深圳地区的科技股,这是因为深圳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较好,另外,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完备,优势非常明显。同时,企业的心态也比较开放,企业之间互相协助的精神也比较好。”刘入领说。

科创板会出现伟大企业

科创板是今年资本市场的重头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刘入领也看好科创板的投资机会。他说:“第一,科创板未来一定会走出一批伟大的企业;第二,科创板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一定会起到重大助力;第三,科创板是在法制化原则下推出的,还肩负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使命。”

对于科创板的投资机会,刘入领认为,目前来看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打新参与,这是今年的重要投资机会之一;二是中长期持有,安信基金会通过价值投资的方法去做。“短期来看,科创板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波动,投资上要做好风险防控。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稀缺性下滑,预计在今年12月份到春节前后应该会出现一批股票企稳,估值回归到合理区间,那时它们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就会逐渐显现。”

刘入领认为,科创板未来会出现一批伟大的公司,成为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科创板中不少公司能在细分行业中排到全球第一梯队,同时,芯片、存储器等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趋势也助推这些企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将经历残酷竞争、大浪淘沙,最终优秀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成为伟大的企业。

从大的方向来看,刘入领认为两个方向值得关注:首先,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相关企业;其次,受益于消费升级的相关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