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栾江伟:三大战略打造专注长期收益的投研团队

中信建投基金

中信建投基金秉承“忠于信,健于投”的精神,追求以稳健的投资,为投资人创造长期优秀的回报。

李树超 2020-03-16 12:00

“我们希望将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同时,通过打造一个有质、有量、有影响力,可以专注为投资人带来长期收益的投研团队,为广大投资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中信建投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栾江伟说,在投研平台三大战略下,公司整体投研能力提升,权益类基金长期业绩开始释放。

栾江伟曾以优异的长期业绩,斩获三年期、五年期等较长期限的明星基金奖,在基金的中长期投资方面颇有心得。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中信建投行业轮换混合成立一年多总回报49.16%,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24.5%的涨幅。

三大战略提升投研能力

2018年6月,栾江伟加盟中信建投基金,并在2019年1月起担任中信建投行业轮换混合基金经理。目前,公司的权益类基金整体业绩开始释放,除了行业轮换基金外,中信建投智信物联网、中信建投医改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也都超过60%,远超基准。

对此,栾江伟表示,中信建投基金整体业绩向好,主要归因于近几年公司通过打造投研文化、引入核心人才、培养新生投研力量三大战略,提升了投研团队能力和产品业绩。

他说,投研能力是创造长期投资回报的决定性因素,公司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也初步取得了效果:一是充分发挥每一位投研人员的主观能力,做到敏于思考、长于反思、善于印证、乐于总结;二是在投资研究制度层面,公司侧重于考核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鼓励基金经理为客户创造长期投资回报;三是强调基金经理负责制,鼓励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观点交流和讨论,发挥投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他表示,在投研团队的建设中,只有在团队中通过长期培养与观察,才能真正做到识才与用才,团队的磨合才会不断优化。“这是投研管理的关键,也是公司文化强调的重点,只有通过文化引导以及沟通平台的建立,投研成果才能充分转化为投资业绩。”

长期看好科技和大消费

展望后市,栾江伟认为,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监管层的政策组合,叠加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市场整体下行风险不大,国内股市仍处于中长期慢牛轨道,拥有硬科技的企业和包含医药股在内的大消费领域值得长期看好。

他表示,一方面,会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甄选中国未来的核心资产,包括消费升级、医药生物、新科技、新材料、制造升级等;另一方面,从精选个股的角度出发,他青睐筛选盈利能力稳定、长期景气度向上的优质品种,追求长期投资回报。

从细分行业看,他比较看好5G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以及互联网产业链,与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相关的半导体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以科技投资为例,他认为,从2018年末5G时代来临,科技的新周期开启,目前仍处于大赛的上半场;同时,随着中国国产化替代进口的持续推进与国内科技龙头的成熟发展,未来3~5年都可能持续受益于5G产业链放量的红利。因此,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科技股迎来布局窗口。

“对于科技股而言,研究行业趋势比研究公司估值和商业模式更为重要。要选择产业链中价值最大的细分行业,这些行业至少未来3~5年内景气度向上,才更有可能出现持续成长的优秀标的。”他说。

除了紧抓投资机遇外,他在投资中还注重做好风险管理。他说,投资风险可以从多方面管理:一是可以深入研究信息披露,找到上市公司经营的潜在风险;二是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用3年看赛道、5年看管理、10年看文化;三是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控制净值下行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