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一定要反映时代的趋势变迁,因为这个变化最终会影响到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兴证资管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匡伟近日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做投资要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投资逻辑框架,不能滞后于时代。
具体到个股选择上,匡伟会从行业空间、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以及盈利能力提升空间三个方面来着重研究。在其看来,研究和投资不一样,投资要“慢”一点,研究则要“快”一点。
研究“快”一点 投资“慢”一点
在做投资之前,匡伟做了多年的医药行业研究员。从研究员到投资经理,对于匡伟来说,空间变大了,能力圈也必须从医药行业拓展到其他行业。
“能力圈肯定是要大力拓展的,但其实以前医药行业的研究经历对我以后的投资行为帮助也是比较大的。”匡伟告诉记者,医药行业涵盖了多种商业模式,所以,研究医药行业为其他行业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匡伟看来,研究是通过学习逐步拓展能力圈的过程,可以“快”一些,而投资是在能力圈范围内做聚焦和选择,要“慢”一点。
“投资最重要的事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优秀乃至伟大的好公司。”匡伟认为,研究一家公司,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充分考虑,分别是行业的空间、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以及盈利能力提升空间。
首先,从行业空间来说,需要看渗透率,一旦渗透率突破了10%,大概率就是比较确定的趋势了,渗透率从10%到30%是成长较快的阶段。
其次,从市场份额提升空间来看,就算有些行业空间没有那么大,但如果龙头公司市占率能保持稳步提升,也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如一家公司现在的市占率为10%,未来如果能提高到40%,即使行业本身不再增长,那么这家公司的业绩也能增长3到4倍。
匡伟屡屡提到对行业龙头公司的关注。相比做“0到1”的风险博弈,他更倾向于配置发展阶段处于“1到N”的公司。“我买的股票,基本上很少会有细分行业排名前三以外的公司,大多数都是买第一名,甚至第二名都很少。”他表示,龙头能够提升市场份额空间,一个行业的龙头常常不是被本行业的老二、老三打倒的,多是随着时代变迁、科技更迭,被另外一种模式颠覆。
最后,在盈利能力提升空间上,匡伟关注ROS和ROE等盈利指标。
上述三点,是匡伟分析个股的“定量三维法”,如果能实现“三击”即三个维度都很大,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这样的公司非常稀缺,能满足1到2条的公司也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做投资一定要反映时代的变迁
在匡伟看来,做投资一定要关注时代的变化。“你的投资组合既要反映时代变迁,也要反映全球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例如,你的持仓里都是钢铁、煤炭、有色、地产等板块,你也许能赚到钱,但并没有反映时代的趋势,长期来看,是不利于持仓组合获得更高收益的。”匡伟表示,尽管这比较难,需要基金经理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和洞察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但这就是投资的应有之义。
“有些事物看起来和当下做的投资没有直接关系,你也许不会把它放到投资组合里,但一定要研究它,如拼多多、抖音等新模式的崛起。”在他看来,这些新模式反映了时代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会对行业走向和市场情绪造成影响。如果基金经理无法感受到这些变化,那他的投资逻辑和体系可能会滞后,最终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形态已经从投资驱动演变成消费驱动,但你的组合里全是投资类的公司,那么,实现超额收益的难度就很大;我们正在从物质性社会向服务性社会迈进,仔细盘点你的持仓,如果一家服务类公司都没有,基金经理可能就需要重新思考这个组合的科学性。”
在匡伟看来,一旦某种模式成为一个趋势,往往会体现为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比较贵,但这个“贵”需要去衡量是否值得。股价和估值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参考的视角,如果拉长到5年、10年,公司有望实现很高的复合回报率、具备很强的成长性,那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