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火了,抗通胀概念牛了!五大基金专家最新研判来了

基金观察

基金经理解读市场热点

方丽 2021-02-28 09:54

伴随全球政府大量财政支出以及央行们的持续放水,越来越多机构预计全球通胀将持续回升,让国内投资者对通胀预期担忧升温。

究竟会出现严重通胀么?通胀之下市场会如何演绎?哪些领域更受益?基金投资该如何布局?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唐小东、银华消费主题及银华中国梦30基金经理薄官辉、诺德基金经理胡志伟、创金合信工业周期基金经理李游、海富通强化回报混合基金经理陶敏。

采访之下,这些基金经理基本认为今年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通胀,但是通胀预期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今年市场资源等周期类有较好表现的原因之一。但投资者如果布局“通胀预期”概念,可以关注金融类、周期类基金,但不建议下重注,波动性可能非常大,同时也可能最佳布局点已经过去。

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通胀  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市场对通胀预期担忧升温,您如何看2021年通胀水平?会出现较明显的通胀么?

唐小东:在讨论通胀的时候要区分通胀预期和真实通胀。通胀预期是市场交易出来的,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周期股、海外利率等资产价格走势都体现出明确的通胀预期。应该说这是2010年以来的第三轮强通胀预期,前两轮分别是2011年和2017年。

而真实通胀的衡量取决于采用什么指标,如果是日常生活感知的CPI,那么不管国内还是海外,目前距离通胀都非常远。当然近两年学界和监管都有声音认为CPI不能有效评估通胀水平,因为资产价格的通胀非常明显。至少到目前为止CPI还是最具共识的通胀衡量指标。而从CPI的角度来看,没有通胀。

怎么看2021年的情况?整体的看法是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这个判断有两个原因:首先影响通胀最重要的两个商品,一个是猪,另一个是油。猪的供给今年整体是恢复上行的,所以猪价不会构成压力。油价最近上得很快,有一定程度的补涨原因,同时也受到美国极端天气的影响。但进一步的空间不大,因为2014年以来美国页岩油已经成为调节供给的重要力量。

第二个支撑因素是今年我们国内货币正常化的趋势。2008年以来,我国贡献了全球50%的增量GDP,如果我国适度收紧信用,全球很难出现进一步的通胀上行。因此整体上我们判断全年CPI和PPI的中枢分别为2%和2.8%左右,不构成明显的通胀压力。

薄官辉:2021年通胀会比较温和,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首先看CPI的最大构成因素食品项中的粮食和肉。我国主要口粮库存充足,粮食生产目前正常,国内粮价预计保持温和上涨的状态。过去两年生猪生产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较大,最近也对局部区域有生猪养殖有影响,但是母猪存栏在稳步提升,生猪养殖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在生猪养殖利润带动下,生猪恢复是大概率事件,猪肉价格没有大涨的基础。其他生活用品等可能在石油、金属价格带动下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是在CPI中占比较低,影响有限,综合看,2021年通胀温和,不存在明显的通胀。

胡志伟: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应对和控制,在全球范围大量流动性的助推下,几乎所有全球定价的商品都出现了显著的涨价过程,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2021年的通胀水平。我们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CPI和PPI都将出现显著的上行趋势。但我们同时也并不认为国内会出现恶性的通胀。一方面是因为基于良好的疫情控制,中国的货币政策十分稳健和克制,也有充分的余地来应对海外输入的影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的供应链相对完整和有韧性,有充足的能力保障供应。

李游:2021年随着海外疫情好转,经济和需求复苏会拉动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拉动国内PPI价格指数上升,并最终一定程度传导至CPI,所以预计2021年国内的通胀水平会有所上升。但是,由于食品价格会相对稳定,预计国内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

陶敏:今年通胀预期或将始终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预计CPI和PPI水平有逐步上行的可能,理由是供需结构的格局。首先从影响PPI的石油价格来看,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石油生产商和服务商的资产负债表总体受损,制约其供给能力。而需求端受益于全球经济体在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将逐步温和回升。因此全年石油的供需格局或出现紧平衡的状态,叠加期货等金融工具带来的潜在的金融需求的放大作用,油价逐步上行可能性较大。

其次,从影响CPI的猪价来看,随着经济回升,猪肉人均消费量将温和回升,而供给端仍未完全摆脱前期非洲猪瘟疫情的负面影响,生猪产能的完全恢复和养殖效率回升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去年玉米和大豆为代表的农作物价格单边上涨,抬升今年养殖行业的饲料成本。综合来看,猪价水平预计仍有上行压力。

核心看流动性变化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您看来,在通胀预期影响之下,A股会如何演绎,通胀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唐小东:通胀预期下A股的表现,相信今年以来的市场的状态大家都看到了。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跟通胀预期关联度高的板块,阶段性会有较好的收益,例如周期类股票、银行等;其次,当通胀预期运行到较高水平的时候,市场会担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进而导致资产价格出现非常剧烈的波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美央行都没有实质性收紧,美国甚至还在持续宽松。但是因为通胀预期上得很快,所以市场的波动性一下就放大了。

薄官辉:从上面的分析看,上涨幅度较大的可能是石油和和金属等产品,而粮肉上涨幅度有限。全球经济在新冠疫苗助力下重启是客观事实,经济复苏一方面推动了石油和金属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全球主要国家利率的上升。目前看这两方面对A股的走势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与石油、金属价格上涨相关的化工和有色等股票2021年以来涨幅较大。同时全球利率水平的走高短期对纯流动性充裕风险带来的偏好有压制,造成了部分处于历史高估值分位的公司和板块股价下跌。

胡志伟:“通胀无牛市”,这个是传统的股市智慧。我们认为通胀预期早期有助于市场形成乐观的业绩预期,对市场形成助推作用。但通胀逐步成为现实时,往往会压制市场的表现;如果出现恶性通胀,还会引发政府的调控,对市场形成系统性的打击。

李游:通胀预期之下,国内流动性的大方向是确定性收紧的,只是收紧的幅度还存在着不确定性。若流动性明显大幅收紧,A股市场会出现系统性的下跌,若收紧幅度不大,A股市场一些高估值的行业和个股将承受较大压力,但结构性的机会依然存在。我个人更倾向第二种情形,因为国内不会出现明显通胀,政策收紧会是比较有序的。

陶敏:整体来看,对权益市场不悲观,通胀预期或将引起结构的分化。通胀预期下,一些受益于价格上升和盈利驱动的板块相对受益。首先关注进攻性资产,即产品能涨价、毛利率能扩张的一类资产。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盈利维持增长而估值受到压制的一些行业,今年有望演绎估值和利润双击的修复行情。其次关注防御类资产,可寻找市场上股息率高、分红率稳定性好持续性强的资产,通过高股息率策略去抵消实际利率上行带来的压力,以保持组合的稳定性。

大宗商品、农产品等领域受益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通胀预期之下,哪些行业或者板块更为受益?

唐小东:简而言之,有涨价能力的行业板块最受益。当然如果这种涨价还能立刻体现出来,那么股价就会表现非常强。因此商品价格的表现对于相关板块的股价有非常直接的刺激,例如金属类和化工类都很明显。此外,商品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利率上行,因此银行也是受益的品种。

薄官辉:最受益的板块应该是和全球经济重启相关的石油和金属板块,因为石油和金属在PPI中占比加大,因此2021年我们会看到国内的PPI数据会显著的上涨,在PPI上涨的过程中,周期类、工业企业的利润恢复较快,因此周期类、工业类企业的股价最受益这个上涨的过程。

胡志伟:传统意义上,大宗商品、农产品、日常消费品、零售和部分价格不敏感的高毛利商品,是通胀上行阶段业绩端的受益品种。

李游:通胀预期之下,受益于经济复苏的一些传统顺周期行业会相对受益,比如金融行业、上游大宗商品行业以及中游偏周期性的一些制造业。我最看好化工和有色,因为化工的很多商品是大量出口的,比如MDI、钛白粉和玻纤等,非常受益于海外经济复苏,加上油价目前也处于底部区间,油价上涨以及需求恢复会带动多数化工品价格上涨,2021年化工行业景气度上行可期。有色金属是全球定价的,需求也在全球,显著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

陶敏:前述进攻类资产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水泥、建筑、地产、钢铁等周期类行业,防御类资产主要分布在银行、公用事业类等行业当中。

宜关注周期、金融等主题基金  布局最佳时刻或过去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借道一些抗通胀基金布局,是否迎来好机遇?哪些基金您看好?

唐小东:投资者要抗通胀,股票型基金是最直接有效的抗通胀方式。拉长时间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远远超越各种口径的通胀指标。但“抗通胀预期”,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因为预期是变化非常快的事情,不建议非专业投资者在通胀预期上下太大的赌注。最后,在投资建议上总结两点:一是抗通胀说的是长期的事情,股票型基金可以非常简单地达成目标;二是如果是跟随通胀预期,可以关注金融类、周期类基金,但不建议下重注,因为波动性可能非常大。

薄官辉: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当然是石油和金属价格最为受益。也是过去一段时间抗通胀基金布局较好的时间段,但这种主题基金的最佳布局点已经过去。随着经济重启的深入,经济活力增强后,利率继续上涨,对工业需求形成一定的压制,对能源和金属等周期股票的估值形成压制。相反,一些消费类行业以及景气度较高的科技类行业会更受益全球经济的复苏,我们认为这些板块的基金更值得布局。

胡志伟:在通胀预期的早期,投资者布局抗通胀基金,是高胜算的投资机会;但目前恐怕已经是通胀预期相对普及的时点,如果参与的话,需要做好择时工作。

李游:无论今年流动性收紧的频率如何,投资者布局抗通胀的基金大概率会有相对受益,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一些周期或者金融行业相关的主题基金。

陶敏:首先,偏商品类的另类基金可以重点关注。其次,一些偏好低估值、高股息类权益资产的混合类基金和部分行业主题类基金也可以考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