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是一个著名的国际金融学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于1999年提出,指的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兼顾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三个方面的目标。
在资产管理领域,尤其是基金投资中,“不可能三角”也是普遍存在的。规模、收益和稳定性三者不可兼得,往往需要在各个目标之间进行取舍。
今天,我们就请国海证券资管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汪鑫,来聊一聊什么是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
对于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困境,几乎所有的金融投资都存在这个问题。规模、收益和稳定性构成的“不可能三角”,一直都是制约主动投资的基金经理的“魔咒”,很多时候只能最多追求其中两项。
一直以来,规模和业绩的矛盾成为了投资领域的焦点。一般而言,随着基金产品管理规模日渐扩张,产品的业绩表现会越来越贴近于其所对应的指数。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其实就是在于超额收益的获取难度在逐渐加大。
如果指数代表了平均收益,那么市场上各类策略(或投资人)相对这个指数的超额收益之和恒为0。即有人跑赢了指数,也就是获得正Alpha,必然是另外一些人跑输了指数,获得负Alpha。超额收益的获取者(正Alpha策略)和超额收益的贡献者(负Alpha策略),每天都在市场上进行零和博弈。
一方面,超额收益的贡献者(负Alpha策略)由于业绩表现较差,投资者将不会主动增加其规模,长期来说规模更是不可避免的将减少。因而超额收益的获取者(正Alpha策略)能够获取的总收益额也会减少。另一方面,超额收益的获取者(正Alpha策略),由于业绩表现较好,将获得追加规模;或者其策略将被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所观察学习。从而使得超额收益获取者(正Alpha策略)的超额收益率也被摊薄。
实际上,策略衰减的过程往往首先表现为波动性的提升,进而表现为收益率的下降。规模的上升也直接加速了超额收益衰减的过程。因而表现为“规模、收益、稳定性”的不可能三角。
纵观A股市场的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历史较短,市场本身效率比发达市场相比还有差距,这为量化投资提供了较多发现Alpha因子的潜在获利机会。但同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持续进行策略迭代,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够跟上市场进化速度。当然,如果能成为市场中进化速度最快的一批投资人,市场也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2023-03-28 16: 03
2023-03-28 16: 03
2023-03-28 16: 02
2023-03-28 16: 02
2023-03-28 16: 01
2023-03-28 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