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心泉意
在很大程度上,在当代,哪家企业在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上领先,它就进入了全球产业的执牛耳者序列;哪个国家在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上领先,它就拥有了关于前沿技术标准的定义权和前沿产业方向上的话语权,以及世界科技、经济、军事上的制高点地位。
——引自《追求精确》
(2023年5月,湛庐出品)
这场特殊的对话,发生在两个同样热爱历史、相信多元思考工具、拥有全球视角、受过专业理工学科的思维训练,并深度关注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士之间。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5月17日下午4点(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4点)泉果思源拟任基金经理刚登峰,与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西蒙·温切斯特在网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漫谈。
图1.泉果基金经理刚登峰
刚登峰在基金行业以稳健、均衡、视野宽广著称。他求学于中国顶级名校,在工程力学系受到严格的理工学科思维训练之后,又在金融学系继续深造,构筑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在投资行业浸淫十五年期间,从未停止过对多学科的研究涉猎,致力于用多元工具构筑自成体系的复杂投资模型,且在心性历练上从未懈怠。财经媒体评价他“认知深刻、视野宽广、心性稳健、挑选长期牛股能力突出”。
图2.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西蒙·温切斯特
温切斯特则出身于英国精密制造业世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地质专业的他,兼具独特的历史视角和技术洞察,是“精密制造”理念的先行者,在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界备受推崇,被称为智能制造业未来的“点火人”。而这次与泉果基金的对话,也是他首次与来自中国的专业投资人展开沟通,他把这场思维碰撞,描述为一场基于投资视角的“全新思维融合”(Brand-new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ment)。
以下是对话实录精选:
高端制造:
展望中国国力的思考切口
刚登峰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样本,高端制造是我观察中国国力趋势的一个观察视角和思考切口。温切斯特来自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他梳理了250年全球精密制造的发展史,这对于我们了解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
泉果基金是我对话的第一家来自中国的金融机构。我对和这样资深的专业投资人进行交流感到很兴奋,我觉得,我们也许能碰撞出很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具有创新融合性的关于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未来观点。
温切斯特
刚登峰
我很期待这次和温切斯特先生的对话交流,他地质学的学术背景让他具有了自成体系的历史观。我也很喜欢历史,因为我认为历史是真实发生的样本。
当前市场对我的定义是“风格均衡、穿越周期的基本面投资者”,我也认同这个定义。均衡是我对冲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因为投资人对于一个公司或者行业的判断,影射到股价上,依然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我其实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规避这些不确定性。
另外,我更希望用周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也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从历史演进的视角来看,无论是商业还是真实社会的演进,往往都是一些偏周期性的变化导致的——我们并不是线性发展、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而是经历了无数“跳跃”,这些跳跃的背后就是周期性的变化。我经常思考:一家公司究竟是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经营周期,才“跳跃”到当下的状态?
图3.《追求精确》,西蒙·温切斯特著
作为关注全市场的投资人,我为什么选择制造业作为话题?开头也说到,这是我均衡策略的一环。我用高端制造作为中国国力趋势的一个观察视角和思考切口,就像《追求精确》的序言说的“哪个国家在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上领先,它就拥有了世界科技、经济、军事上的制高点地位”。《追求精确》的作者,就是温切斯特先生,他是英国人,我们知道最早工业革命就发生在英国,他又拥有这么长时间的制造业历史的研究经验,梳理了250年全球精密制造的发展史,这对于我们了解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就像国际产业界对他的评价——智能制造业未来的“点火人”,所以我希望从这个角度,跟他进行一些探讨。
温切斯特
我很期待和刚先生的对话,这是我第一次对话来自中国的金融机构。我对和这样资深的专业投资人进行交流感到很兴奋,我觉得,我们也许能碰撞出很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具有创新融合性的关于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未来观点。
先进科技演进:
技术还是需求驱动?
刚登峰
我观察到优秀的企业家都具备这样的特征:他既能了解这个行业里最前沿的技术,又能接地气、贴近市场地去做一些选择——比如哪些技术要落地、要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去。我理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基础的技术突破和需求驱动的应用技术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相互增强的回路。
最初,其实需求并不存在,是基础技术先产生了突破;然后,政府端驱动了第一批需求的产生,而来自商业和消费端的需求随后而至,这种来自消费端的驱动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温切斯特
刚登峰
请允许我先发起一个话题,我在调研的时候通常碰到两种情况,一类公司特别强调自己技术领先,另一类公司强调的则是自己的产品定义,强调解决了客户哪些问题。所以我想讨论的是,你认为当前的市场究竟是需求驱动,还是技术驱动?然后,从历史上看,在先进技术演进方向上,是通过技术突破更容易,还是通过需求推动更容易?
温切斯特
这个话题特别有意思。从历史上看,在最开始(工业革命之前),需求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詹姆斯·瓦特就是单纯地想制造出一台蒸汽机,也许他偶尔会想一下这个发明未来的需求在哪里,但很显然,他更心心念念的是——让心爱的引擎正常运转起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要想让引擎正常工作,就必须提升气缸在制造过程中的精确度,是气缸的精密制造促成了瓦特发明出来第一台蒸汽引擎……而工业革命,可以说就开始在这个瞬间。
图4.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
对瓦特的这项发明,最早的需求来源于军队——海军的船舶(帆)需要滑轮组,陆军则需要用瓦特的技术改良后的新式步枪武装士兵。所以说,这些都是最初的需求,但这些需求是由政府驱动的。
来自消费端的需求随后而至,这些由蒸汽引擎驱动的工厂一旦产生,新兴城市就随之诞生,并且以指数级的趋势扩张。新兴城市的居民们为了生活,会需要购买各种物品——家里的锁、钟表和镜子,自行车、汽车、收音机、后来的电话、电视,再到今天的电脑……
到了这个阶段,需求就反过来成为了技术经济的驱动力,这个逻辑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这个需求驱动的技术趋势是——越来越精密、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携。
刚登峰
我把技术分为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和应用技术的创新两类。对于基础的一些技术研发,其实很难预测突破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您提到瓦特当初发明蒸汽引擎,他其实并不明确地知道应用场景。
但是对于应用端来说,片面地去追求技术的突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突破不一定完全能带来立竿见影的需求均衡,从企业发展的维度来讲,更重要的还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有些环节技术突破会从供给侧带来需求,比如说像现在中国的高端智能芯片,肯定越突破越好,越突破越能解决现在的“技术卡脖子”问题。但是大部分的场景,可能是偏消费者的一些应用环节,则是只有贴合需求,才能打造一些更好的产品。
第二就是从产业创新的层面来说,并不是说一定有技术突破才能带来创新,其实从产品组合、要素组合的维度,也能实现创新。比如马斯克,他的很多产品也没有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而是他把现有的一些技术做了很好的整合,最后创造出非常贴合现在需求的产品。
刚才您提到了手机,大多数时候,这是一个典型的由消费驱动的应用技术发展的样本。我自己的感受是,应用型技术往往体现在消费相关的场景上,贴近消费者的技术,大概率是由需求推动的。比如说现在的英伟达,最早是做游戏显卡的,当初他们的预想中并不包括自动驾驶。但他们在做显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算力,就把这部分能力慢慢培养起来了。最终,由于自动驾驶以及AI人工智能的许多场景,需要用到英伟达的技术,那么他们为了贴近这些需求,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些新兴领域。
我观察到优秀的企业家都具备这样的特征:他既能了解这个行业里最前沿的技术,又能接地气、贴近市场地去做一些选择——比如哪些技术要落地、要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中去。我理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基础的技术突破和需求驱动的应用技术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相互增强的回路。
温切斯特
你说到增强回路,也让我想到工业革命到今天的历程:最初,其实需求并不存在,是基础技术(瓦特的蒸汽引擎)先产生了突破;然后,政府端驱动了第一批需求的产生,而来自商业和消费端的需求随后而至,这种来自消费端的驱动力一直持续到今天——现代的应用技术突破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公众需要它们被制造出来。
连接人的“可见工业”要追求精密
刚登峰
商业本身是个复杂系统,可能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不断地在追求这些精度。但从商业的角度,从为人服务的角度,可能也并非一定是纯粹地去追求设计者或产品供应方的这些精密化的想法。它是个复杂的综合模型。
所有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设备都需要高精度,他们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的工业”需要越来越高的精度;而那些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可见的经济”——尽管它对社区的福祉同样重要——却没有这种需要,至少现在还没有。
温切斯特
温切斯特
刚才咱们也聊到当前由需求驱动的技术趋势是——越来越精密,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携。
我发现,可以说我们认为是生活必需品的每一件东西,都需要愈发高度精密的制造,才能够足够高效且有效地运作。
我举个例子,不知道你对20世纪20年代的蒸汽火车有没有印象——车厢里充满了铁锈和油脂的味道、燃烧的煤的粉尘和嘎嘎震动的噪音,以及它在行驶时的那种现在看起来很低效的速度。
咱们再来对比下如今咱们乘坐的高铁——充满流线型美感的铝制车厢、大玻璃窗、安静的车厢、电力供能、磁悬浮带来的高速和平稳、惊人的速度、舒适且环保的乘坐体验……精密制造确保这样的交通系统达到了机械和电子精度的最高标准——通讯设备和知识传输机器也是如此。
我的理解是,所有这些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设备都需要高精度,他们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采矿、提取、熔炼和锻造等行业,以及养殖动物、耕种作物和蔬菜的农场则需要较低的精度。
“可见的工业”需要越来越高的精度;而那些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可见的经济”——尽管它对社区的福祉同样重要——却没有这种需要,至少现在还没有。精密制造正在到处普及,但在某些行业中的速度比其他行业慢。
这是我对当前的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一些趋势性的感受。
刚登峰
对于趋势我是这样理解——社会活动主要的沟通就是信息的沟通和物的沟通。信息的沟通为什么越来越精密化?因为这样可以提升沟通的效率,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本质上很大维度是为了沟通效率的提升。
制造业越往产业链的后端去看,一个产品的精密度或者说是精致度,它的品质,它的格调,基本上就是由能不能实现精准控制来决定的。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早期的时候东西粗糙?就是因为有些细节无法实现精准控制,比如咱们现在的国产车的喷漆,和10年前相比,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它在制造上的精密度大幅提升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品质,你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原来因为精密度达不到,我们只能选择某种方案,现在精密度提升的话,一定是越精确越好。
但另一方面,在真实的生活和商业环境中,可能很难像我们刚才设想的,纯粹从技术角度来追求得特别精密。商业本身是个复杂系统,可能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会不断地在追求这些精度。但从商业的角度,从为人服务的角度,可能也并非一定是纯粹地去追求设计者或产品供应方的这些精密化的想法。它是个复杂的综合模型。
中国优势是丰富的需求场景
刚登峰
很多的工业进步其实就是逐步迭代出来的,只要有丰富的需求场景,就不怕。我们有这样的需求场景,可以不断地去让相关技术进行迭代,这也是中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最有利的“土壤”。
我一直认为,地质学就如同一部“没有人类的历史”。而从制造业的视角看待人类历史,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在这部“没有人类的历史”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温切斯特
刚登峰
从精密度这个话题再次延伸开来,我还想讲讲大家都很关心的芯片产业。我自己也调研过不少与芯片制造相关的企业。所以看到书中的这段描述,就特别有感触,书中写到,“以芯片制造为例,精确度已经达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比如,制造芯片的光刻机的运行环境,其清洁度几乎是不真实的,每立方米空气中仅仅允许含有10个大小不超过0.1微米的微粒。而相比之下,生活在正常环境下的人类就像是游走在由空气和蒸汽构成的瘴气中。”
现在大家非常关注在芯片这个领域,我们能不能突破卡脖子的技术,能不能突破世界技术的天花板,那么从我的维度,引用此前与我们沟通过的一句企业家的口头禅——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现在看起来困难很多,但是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有技术突破所需要的土壤,有丰富的需求场景。
很多的工业进步其实就是逐步迭代出来的,只要有丰富的需求场景,就不怕。相当于一个金字塔,你有底层,不断在往上渗透,有这样的基础,未来的向上趋势就会很强。
我们有这样的需求场景,可以不断地去让相关技术进行迭代,然后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又能得到市场的及时反馈,其实这是我们这个系统非常有韧性的地方。这也是中国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最有利的“土壤”。
温切斯特
我从250年的精密制造史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不要低估人类的创造力!
我大学本科在牛津学习的是地质学,我一直认为,地质学就如同一部“没有人类的历史”。
而从制造业的视角看待人类历史,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在这部“没有人类的历史”基础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从地质学的维度,我对咱们生存星球的元素性质有了深入了解,这些元素很好地奠定了人类讲述自己故事的“地基”。
大家可以环顾四周,看看我们购买或是使用的每一件物品——无论是木材、砖头、钛、钴、漆、玻璃、牛肉、墨水、画笔还是卷心菜——他们其实都来自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再经由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无数种方式加工得来。
图5.喷气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
比如,喷气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它的精度达到了现代航空工业所能达到的极限公差,这种成就源于最聪明的工程师们的创造能力,而工程师们使用的合金就来自于我们脚下的地球,这让我感到既谦卑又敬畏。
我们能够从土壤中提取出一种简单金属的矿石,然后通过提炼、合金化、塑造和处理,使它能够被固定在一个巨大的金属圆筒——飞机的机身上,容纳数百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让附在机身上的金属机翼将这些人带到六英里高空,以每小时六百英里的速度穿越金属的“故乡”——这一切都是因为飞机的组件被聪明的工程师以最大的精度加工而成。
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可以突破一切极限。
刚登峰
说到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想到我大学本科的专业——工程力学。我记得里面有一门课叫做流体力学,它需要对复杂形态进行很精确的计算,比如说你吹出一口气,你要模拟出来吹出的这口气的气流的这些分子所处的一个状态,非常复杂。
图6.流体力学中的湍流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流体力学里面的湍流问题。我为什么印象那么深,因为它是研究,比如河里的水流“啪”一下打个弯,那种就是湍流,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自然现象,但从真正的原理角度去描述它非常难。这让我想到人类创造力的力量。
温切斯特
这也让我好奇,对于这种复杂学科的研究所养成的思维习惯,是不是也对你建立在投资世界的复杂系统模型,包括理解这种不确定性有所帮助?
可惜今天时间不够了,我接下来要去赶飞机,我记得你还提到了未来工业社会中,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未来的影响,以及产业存在相对集聚的特征,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期待在未来几天里,咱们能再找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2023-05-19 13: 05
2023-05-18 15: 54
2023-05-18 15: 08
2023-05-18 15: 03
2023-05-18 15: 02
2023-05-18 1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