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高考、很多年后的投资

2023-06-07 21:07

离开考场那么多年,我们还是会关注高考,撇开高考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现象不谈,大家想从“复杂”的现实中片刻抽离,回归到“简单”的命题场景。

很多年前的高考、很多年后的投资,都有一些简单纯粹的期待、孤注一掷的笃定和不尽完美的失意,没有捷径可走、最贵的是机会成本、可以改变人生但并非全部…

思绪过滤,清晰鲜活,今天这个有点特殊的日子,挖掘基不写按摩,只聊感受,聊聊高考、聊聊投资。



#01#
与命运最初的较量
刚开始多少有些弱势

46年前,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梦想可及的时代。一场考试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记忆中满是奋笔疾书的日夜、心无旁骛的坚持以及简单纯粹的相信。
但是说来也怪,大部分人都有多年后梦回高考现场的经历,梦里的结果通常都并不好,有人打趣说:仿佛成为了一种“集体性创伤”,“失之一分,差之千里”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
那时的高中哲学课本中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没有想到多年后当你踏上投资的道路,再次受到了同样的“伤害”,始于简单粗暴的期待,却滞于意料之外的耽搁。
近两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萎靡,不少基金的业绩似乎也伤透了投资者的心。2019年初之后的那两年是基金投资的黄金时代,核心资产、赛道股的大牛市吸引大批追星团蜂拥而至,投资上抱团愈烈,销售上爆款频现。
不少新基民21年寻着风口进入市场,上半年买消费、下半年买新能源,重仓了最热的概念,未曾想到的是自此开启了漫长的回本路,一年、两年…损失厌恶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理本能,似乎也快接近有效期的极限。
你开始感叹时运不济,感叹生不逢时,感叹认真答题的人没有得到认真的分数,《黄金时代》里王小波描述的“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一下子就读懂了。

#02#
所有过往都不算失败
它架构起了我们往后的人生

但是过了好多年后你再回望,所有过往都不算失败,它架构起了我们往后的人生。因而有人说,高考最迷人的地方不在于得偿所愿,而在于阴差阳错。

那双写不出标准答案的手,依旧可以写下未来的希望,如同A股那些跳跃的K线,在一次次的历史性冲击和牛熊转换中自我纠错、学会重构。

遥想2008年,那是一场A股风暴后的重建。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红利刺激下,2006年、2007年的A股经历了前无古人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持续上冲到6000点。

然而高潮之下,一场全球风暴正在酝酿,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经济失速、资本市场泥沙俱下,殃及A股开始了一轮不言底的熊市。

为了保增长、促发展,国家高层迅速决策,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相继实施并不断完善来应对这场全球范围内来势汹汹的危机。

还没等到彻底迈入2009年,A股市场便摆脱低迷,一路高歌猛进,国内经济亦超预期“V”型反转,领先世界率先复苏,后来的江湖再讲起当年的故事,还是“眉飞色舞”。

再看2018年,又是一次A股磨砺后的重构。

2018年的风险演绎是历史性的,中美大国博弈的爆发、国内去杠杆持续推进,内忧外患之下,新一轮全球朱格拉周期开启的预期被证伪,市场走入了一整年的寒冬。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失落了之际,行情却在绝望中诞生,2019年1月4日沪指探底回升经历最后一跌之后,开启了此后三年的慢牛行情,一切皆是始料未及。

后来的市场逐渐感恩2018年,市场在危机的磨砺中不断重构,才有了当前更成熟的政策应对与更充分的风险预期。


#03#
敢于不断修正命运的人
总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是啊,过往都不算失败,恰如尼采在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的:“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是桥梁,而不是目的。”
不如人意的困境中,往往潜藏着一次弯道超车、显露头角的机遇,关键是能否看清局势、 不断修正,守住筹码,安然度过熊市和衔接牛市的底部区域,等待未来行情的到来。
很多投资者在牛市中入场,以为自己是“积极型选手”,能够承受比较大的风险。但市场震荡回调时,才是对投资者风险承受力的真正考验。
如果抱着逐利的心态,总想着“快速致富”,将预期收益率设置得过高,非常容易导致浮躁的情绪。未来在挑选基金时,要注意选择相对更稳健一些的、契合自己风险承受力的产品。
与此同时,某些投资者在看好某一行业/主题时,会倾向将大部分可投资资金布局到与该行业/主题相关的基金上,以至于难以抵御单一行业的下跌风险。
万物有周期,行业/主题也是如此,不同的行业主题呈现“风水轮流转”的特点。因此,在不同行业主题基金中,那些做好均衡配置的投资者,抵御风险的能力会相对更强一些。
那些囿于原地时的警惕彷徨、跳脱出温水的关键一挣,是在“倦怠”与“迷茫”中找寻的出口。最终能够在A股赚到钱的人,无外乎经历过几轮牛熊的磨炼,学会了战胜人性的弱点。


#04#
这一切本来
就没什么好着急的


想要告诉高考的少年不要慌张,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绘的那样:“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只因他们是少年。”

高考后多年会发现,一切都没什么好着急的。投资讲求细水长流,而“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细数公募基金历史上排名靠前的“十倍基”,无一不是挺过“腰斩”在风雨的历练中成长,最大回撤超50%乃兵家常事,可以说公募基金二十五年,市场上从不缺十年十倍的牛基,缺少的是持有十年的耐心。(数据来源:Wind)

我们应该给信任的基金经理更长的时间进行专业运作,用时间换取投资增值。跳脱出眼前的局囿,就能看到美好的一面,犹如肉眼看月球,充满了诗意;而如果拘泥短期,高倍望远镜只会让我们看到坑坑洼洼和飞沙走石。

无论是基金经理做投资,还是基民持基,都需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不确定的“悬置状态”有积沙成塔的秘密。时间不仅能让你积累财富,更能在你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收获内心的宁静。



#05#
每一次选择都一样
最贵的是机会成本


说起高考后的报志愿,挖掘基感慨更深。作为一次与自身认知、胆量、运气的全新博弈,仿佛并没有留给大家太充足的准备时间。

那年十八,少年第一次开始思考:我要学习什么专业,我要从事什么职业,高考之后,一切都没有标准答案了,志愿填报单上的抉择,远比四选一的试卷选择题更有难度。

每一种选择都是抛弃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无论如何,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路,无缘其他道路上的风景。在一生中的众多选择中,做不到次次“正确”再正常不过。

投资亦是这个理,但机会成本方面似乎比报志愿更有余地。我们因信任而托付,专业的理财经理会给我们基金投资和配置的建议,如同投资路上的“导航仪”。

既然是导航仪,就像手机上的导航APP一样,有时候也有出现偏差的可能,并非一定得是谁的错。没有人能完全预测基金的走势,关键是能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动态的调整,就像导航会不断优化路线,避开拥堵一样。

比如说在给出买入、卖出或者转换的建议之后,有可能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产品没有出现预期中的表现。这时就要求做好紧密跟踪,及时进行调整,最终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戴佩妮在歌里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好好想清楚”。



#06#
并非孤军奋战
十二时辰温暖相伴


备战高考很辛苦,努力的人有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夜,所幸我们并非孤军奋战。那些途中共同奋进、彼此激励的人,是除苦涩的汗与泪之外,难以忘怀的糖分。

投资是离开考场、成人以后又一件枯燥而艰难的事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的很形象:“投资是枯燥的,像等候油漆变干,坐看小草生长。”

相比股民,基民们拥有更多陪伴,这一点挖掘基仿佛很有很有发言权。这几年一直在做,陪伴不是亏钱后的“安抚”和“借口”,而是为了传达正确的投资理念。

有公募FOF研究员曾经分析过一组数据:在成立满6年、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且规模超100亿元的绩优基金中,它们遭遇最大回撤后回到前期高点所需要的时间占基金成立总天数的37%,而最大上涨区间的时间占基金成立总天数的22%,且该区间的涨幅对净值的贡献达62%。

要知道,成立5年以上且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基金,都是公募基金行业里的佼佼者了,即便如此,它们60%以上的收益是在20%的时间里完成的。

所以对于优质的产品而言,只有帮助投资者在波动中“拿得住”,才有可能在上涨中“赚得到”。花开结籽,关注者众,很多时候投资者的目光总聚焦在大涨的右侧,却忽视了左侧的坚守才是因和源。

市场有其内生的周期规律,或早或晚、节奏不一,无论你是否相信,挺过了熊市的哀鸿遍野和底部的荆棘丛生,牛市就一定会来,“水大鱼大”,在新的周期里,优质的基金都有望跟随市场的贝塔力创净值的新高。

那么当前如果账户满目疮痍,就要在挖掘基的陪伴下等待,一切都没有什么好着急的,这是我们必将面对的,一次次的人生新课题。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