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周报0612-0616 | 政策底已现,当下经济重心仍是恢复和扩大需求

2023-06-19 21:36
观点速递


海外方面,美国CPI在基数效应下大幅降温,但核心通胀依然高企,通胀仍是美联储政策的关键考量因素。从数据来看,影响通胀的仍然主要是住房和工资增长。工资增速已有所放缓,但鉴于住房的滞后性,下降并不明显,且在抵押贷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抵押贷款申请有所升温,给后续通胀的走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正如我们之前与读者分享的观点,本周通胀数据无超预期情境下,美联储最终决定了在6月暂停加息一次,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5%-5.25%区间,这是继过去5个季度连续10次加息累计达到5%以来的首次暂停加息。与此同时,FOMC发表了偏鹰派表态表示至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计上升至5.6%,相较之前提升了50bp,所有委员意见一致,没有今年会做降息操作的观点。这提升了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份加息25BP的概率定价。

联储的这一决定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即其希望进一步观察更多的高频经济数据以判断高利息情境下对经济的影响,另外近期美债的重启发行对市场流动性的潜在影响亦我们认为也是Fed的另一个考量因素,我们了解到就上周单周美债发行规模就超过3000亿美元,基本为4周、8周短久期的bill,单笔交易均在500亿美元以上。接下来需要密切关注6月最后一周的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以及5月核心PCE,一旦有通胀超预期的迹象,将迫使Fed加快紧缩的力度,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从全年角度看Fed预计将坚持"higher for longer",在就业数据基本健康的情境下,主要目标仍然是压制住通胀水平,特别在24年大选年之前,治理好通胀或不容有失。

进入到夏季,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上游通胀压力的形成,前期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斜率的预期修正已基本完成,全球能源价格目前处于较为均衡的位置,原油价格本周先抑后扬,维持震荡走势,后续仍然需要密切关注OPEC+减产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双重影响作用下的能源与总量市场价格。

目前来看随着美国的高息成本正在向企业融资需求传导,高昂的无风险利率已经将美国各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下推至2010年衰退时期大致水平,NFIB的商业乐观指数也正在接近全球金融危机的低点,就业市场的逐步软化有利于控制住服务业通胀的上行。我们仍然认为美元指数或许在未来一段时间是更为直接的观察美元流动性与联储Fed fund rate等多重变量的观察指标,最好的结果或许是美国能够在不引起局部流动性冲击的背景下进入一个信用收缩传导下的浅衰退。

国内方面,社融持续走弱,政策预期升温。5月新增社融1.56万亿,同比少增1.31万亿,低于预期(1.99万亿)。分部门看,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依然低迷,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持续处于低位;企业部门贷款对债券融资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政府部门债券同比少增5011亿元,除基数效应外,国债发行节奏偏慢是主要原因,后续有望提速,或将带动社融回暖。企业和居民端预期有待进一步修复。5月末,M2同比增长11.6%,低于预期的12.1%和前值的12.4%,M1同比增长4.7%,低于前值的5.3%。

5月我国各项经济数据均走弱。内生动能不足仍是制约经济复苏的关键矛盾,宽松政策预期持续升温。上周二央行意外下调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从之前的2.0%调降至1.9%,这是央行今年首次调降短端利率,10Y在消息发布之后快速下探至2.62%,并且在周三短暂触碰到2.6%,然而随着周四开始的权益市场整体上涨,10Y止盈盘抛压较大,快速回升至周五的2.67%位置。短期看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确定性仍较强,中短期内,市场利率仍会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政策层面整体中性偏松。若宽松政策带动复苏预期走强,会对债市形成较大压力;但目前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弱、风险偏好仍承压、配置机构资产荒仍存,短期内债市风险不大,市场利率中枢预期仍会在2.6%-2.7%区间震荡,交易情绪仍浓。

央行进一步将MLF利率从2.75%下调至2.65%,本周LPR市场预期亦将下调。政策利率下调是政府对于积极开展经济发展的重要表态,随后商务部在周四发言人表示要持续办好消费活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周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目前看,上周23年政策底已现,市场亦较快的对于政策加大力度搞经济发展进行了定价,然而经济回暖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观察后续政策陆续出台的位置、力度、以及效果并持续评估其作用,当下中国经济的重心仍然是恢复和扩大需求。我们建议在这个位置上可以积极乐观一些,但亦不要过于冒进,本轮经济面临的压力源于大国崛起,海外流动性也尚处在紧缩周期,对于权益市场的斜率需要保持较为理性的判断。

市场方面,权益资产本周整体上涨,虽然本周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均较差,但像我们之前与读者分享的,市场已经对于弱经济做了充足的定价,因此当市场出台总量政策的时候,叠加近期多名美国商界人士与外交官员均安排访华,市场迎来较大反弹,符合我们此前判断市场对于利好消息更为敏感。分行业看,因经济仍在低位徘徊,市场主线仍然是较为便宜的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以及以Chatgpt主线下的科技板块。

同时,因用电数据和社零细项的环比改善幅度,显示三产很多行业确在复苏,因此食品饮料表现居前,而因国内锂电厂商美国建厂有积极进展,同时AI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带领机械板块上涨;展望后市,本周金融、经济数据等继续低预期,但由于此前市场已经涵盖足够悲观的预期,因此对于负面消息开始钝化,反而因为布林肯访华、社零环比转正、三产用电同比增长超20%等利好的加持下,本周市场大幅回暖,验证我们此前判断市场开始恢复对于利好的敏感性,同时随着商务部和国常会接连表态要推出刺激政策,也是证明经济在上层考量中依然有底线思维,因此我们维持前期看法,仍然认为后续经济的大概率演绎路径是6月部分行业自发企稳或有新的刺激政策,中长期A股权益资产相较之下均在较为便宜的估值,如果政策能够逐步兑现,或将提升经济增长的速率,从而稳定住会议以及A股资产。近期看好大盘价值的估值修复。

一周市场回顾

1.大盘概况

过去一周,A股主要股指普遍上涨;其中,上证指数上涨1.3%,深证成指上涨4.75%,创业板指上涨5.93%,科创50上涨1.97%。


2.结构指数

结构上,上证50上涨2.24%,沪深300上涨3.3%,中证500上涨2.3%,中证1000上涨2.67%,恒生指数上涨3.35%,富时中国A50上涨3.62%。


3.行业表现

本周市场整体上涨,虽然本周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均较差,但市场已经定价了足够悲观的预期,反而因为国内降息,叠加布林肯确定访华的消息,市场引来较大的反弹,符合我们此前认为市场开始恢复对于利好的敏感性,因现阶段经济预期仍维持低位,而流动性充裕,所以中小盘成长相较于大盘价值占优,本周创业板指、深证成指、沪深300涨幅居前,而上证指数、科创50、上证50相对落后。


分行业看,因经济仍在低位徘徊,市场仍然以AIGC+中特估(周四晚国资委专题会)为主线,同时因用电数据和社零细项的环比改善幅度,显示三产很多行业确在复苏,因此食品饮料表现居前,而因国内锂电厂商美国建厂有积极进展,同时AI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带领机械板块上涨;相反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防御性板块表现偏弱,而因地产政策落空以及沙特减产低预期,也导致相应行业表现较差;本周食品饮料、通信、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力设备涨幅居前;公用事业、银行、石油石化、环保和房地产跌幅居前。

4.北向资金

过去一周,北向资金净买入143.91亿元,其中沪股通-3.79亿元,深股通147.70亿元。


5.资金利率

R001加权平均利率本周五收盘2.0418%,较上周五上行65.47BP;R007加权平均利率本周五收盘2.0416%,较上周五上行12.41BP;由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净融出减少,本周资金价格波动加大。


6.利率债

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1.8817%,较上周五上行1.81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6626%,较上周五下行0.77BP。1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1028%,较上周五上行4.60BP;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8001%,较上周五下行1.24BP。


7.信用债

AAA中短期票据中,1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4514%,较上周五上行1.85BP;3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7798%,较上周五上行0.90BP。AA中短期票据中,1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2.6292%,较上周五上行1.85BP;3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本周五为3.4083%,较上周五下行0.09BP。


8.商品资产

主要大类资产方面,comex黄金一周下跌0.33个百分点,收于1970.7点;nymex原油一周上涨1.81个百分点,收于71.44点。

以上数据来源:WIND,恒生聚源,2023/6/12-2023/6/16。

                       

本期主笔人:李圣尧 苏莉 李传真 叶岁华


风险提示与免责申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所载信息为截至报告发布日前可获取的最新数据,信息基于相关数据方数据整理而来,资料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材料仅供本公司客户浏览、阅读,未经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允许,任何人不得将此资料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转载或发布,不得对本资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不得另行转发。本材料内容版权归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本材料拥有最终解释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以任何方式使用本材料,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及提示的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