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两年:质疑它,理解它,熬过它

2023-10-11 20:35

作家加缪曾经写道:“把最真实的痛苦通过庸俗的套语来表达,这已习以为常了。” 近期屡上热搜的网络梗 “质疑XX,理解XX,成为XX”似乎也有着类似的意味。


大致是曾经看剧所“质疑”的某个角色、某句台词,恍然间多了很多“理解”,能够坦然去接受、去面对。所谓“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心情,也便在梗中了。


用被熟知、含义被默认的流行语传递情感,既不会太过沉重,也不会晦涩难懂。因而此刻的挖掘基想要借梗写一篇真情文章,这两年的A股投资,“质疑它,理解它,熬过它”。


01  质疑它

是告别,是转身


挖掘基回想起22年初以来的A股,觉得如同层叠青山中的猿啼,透着一丝凄厉和聒噪。难逃的周期、转身的时代、“动荡”的外围,让人叹息。


难逃的周期

“周期之魅”,世间万物难逃周期二字,过往A股牛熊周期,大约三至四年为一轮,走过19-21年的三年慢牛,22年进入震荡熊市。


“北风卷地白草折”,A股日子不好过,两大宽基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区间最大回撤一度达36.06%、40.39%(数据来源:Wind)


这场熊市中我们经历了前期迅疾的下跌,也经历了当下底部反复的打磨。风险释放的有多充分呢?当前A股股债收益比(全部A股股息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80,处05年以来从高到低1%分位,大多数行业都被低估。(来源:海通证券)


转身的时代


时代赋予投资最大的Beta。这两年,或许每个人都有所感受,过去的一些创富叙事正在出现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互联网信息化,这些曾经托举了很多辈人生的巨大浪潮,一个接一个进入峡谷地带,冲击到两岸的峭壁之上。


浪潮拍案,无数碎浪。除了股市之外,我们所经历的各种动荡,房价、投资、就业、出口、汇率……或也都是这些浪潮变动的反应。过去很多年间的历史的Beta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时代正在告别和转身,转而我们又站上了新的海平面。


“动荡”的外围

金融学者说,全球化正在碎成“岛链化岛链化意味着这个市场被政治、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分隔,但又在经济、产业、贸易、金融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举例来说,美联储的加息,A股乃至全球投资者苦之久矣。为了驯服“通胀之虎”,开始于22年3月的本轮加息幅度及速度已经创出了美国1980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虽然说一年多来A股的“阿斗之态”不能完全由美联储背锅,但是每一次的鹰鸽信号,都会牵动股民的神经,影响A股的走势 ↓ 。


加息提振美元指数、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加息带动无风险利率上行,压制A股成长板块估值;

加息导致海外市场波动加剧,避险情绪上升,影响A股投资者的信心

……


谁不是命运绳上的蚂蚱呢?那么这就注定是A股难以精彩的年份。但是你我又都深知,只有告别旧叙事,才能翻篇展开新叙事,我们身处的,是转折,是边缘,我们面向的,是浩瀚,是无垠。


你会发现,在过去那些年的牛熊周期中,市场亦是在一次次历史性冲击中学会不断重构与完善风险预期,而每次历经重构,总能蓬勃而生一个高歌猛进、充满韧性的A股。


我们回眸一视。


02  理解它

每一次的磨砺与重构


后来的市场总是感恩那些行情并不精彩的年份,市场在危机的磨砺中不断重构,在风暴的洗礼下冲刷再建,才有了此后更加成熟的政策应对与更为充分的风险预期。


◆ 跨过2008年:风暴后的重建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红利刺激下,2006年、2007年的A股经历了前无古人的大牛市,上证指数持续上冲到6000点。


然而高潮之下,一场全球风暴正在酝酿,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经济失速、资本市场泥沙俱下,殃及A股开始了一轮“抵抗式下跌,彼时的市场信心尽失。


为了保增长、促发展,国家高层迅速决策,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相继实施并不断完善来应对这场全球范围内来势汹汹的危机。


还没等到彻底迈入2009年,A股市场便摆脱低迷,一路高歌猛进,国内经济亦超预期“V”型反转,领先世界率先复苏,后来的江湖再讲起当年的故事,还是“眉飞色舞”。


◆ 走过2013年:蛰伏后的爆发

2013年,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速下台阶,再度面临考验。很多人表示之前“放水”的模式难以沿用,这场“危机”必定在所难免。


而在此之前,A股已经经历了许久许久“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低波期,就在这样的漫无天日里,惊蛰平地一声雷,2014年“水牛”行情来了。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伴随着政治局会议对2013 年经济工作的定调,“杠杆牛”与“改革牛”同时启动,市场犹如爆发的狮王一路追赶,沪指在此后2年开启了上涨至5178点的大牛市。


◆ 熬过2018年:磨砺后的重构

2018年,我国GDP增速持续下滑,内有金融去杠杆压力,外有贸易摩擦压制市场情绪,极度的悲观让A股出现了几乎单边下行的走势。彼时的市场担忧地缘关系加剧,担忧去杠杆将使得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担忧缺乏足够杠杆稳增长也将难见效果。


这一年的风险演绎是历史性的。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失落了之际,行情却在绝望中诞生,2019年1月4日沪指探底回升经历最后一跌之后,开启了此后三年的慢牛行情,一切皆是始料未及。



你看到了,那些年的大熊市,往往叠加了多重当时看起来无解的利空因素。没有人能够预知什么时候否极泰来,但是最终又总能浴火重生。


世间的一切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牛熊轮回不息,纵有阶段回摆,终能如锯齿般波折中向上,围绕在价值左右,这便是神奇之处。



03  熬过它

此后便是怀念它


历经近两年的“兵荒马乱”,A股此役,转眼就打到了现在。要问是什么感觉,只能道一句:这世界有太多不容易  ”,漫无天日。

终于,8月底始,从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四箭齐发”,再到房地产政策优化“组合拳”落地,我们在最深的绝望中迎来了政策底。

走过牛熊我们会知道,市场下跌之后要企稳回升,通常要经历三个底:政策底、市场底和经济底,呈现政策发力、市场触底、经济反弹的走势规律。

绝望的人终于等来希望,但是政策出现后,一般会有一个底部反复的过程,在政策效果和持续性的博弈中震荡。但是重磅政策出台与市场阶段低点出现的时间差距,往往只有1-3个月且下跌空间并不大。

过去5轮政策底-市场底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巨变》中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我们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那你应当明确,当前我们便身处从政策底走向市场底的过程。

仔细思索,市场为何仍然未能摆脱底部的低迷,这其中到底缺少了什么呢?

或许其一缺少的是点火的资金。定价的反转和交易热情的点燃是需要增量资金来推动的,而“存量市”是当前市场直接面临的最主要矛盾。

或许其二是比黄金更贵的信心。事实上,无论是从政策的诚意和决心、底部的历史经验、周期的客观规律还是经济与市场内生的韧性来看,在当前这个最难熬的边缘时刻,都要保持信心。

那么某时某刻,资金和信心的双重冲击或会为最终的反转带来契机。那些年市场的反转总是突如其来,还来不及感知变化,真正的变化就已经在悄然中发生了。

图片

一旦市场底到来,新一轮行情空间往往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以万得全A为例,过往五次底部反转后上涨平均可持续2~3年,平均涨幅为224.84%。(数据来源:Wind,测算采用万得全A(881001.WI),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表现)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时段,在经济或者市场处于底部区域的时候,我们都是在质疑、调侃或者在写段子中最终确认底部。事后来看,当时只道是寻常,很多线索已经在悄悄出现,只是我们从事后来看相对才可以更清楚。

而我们看到的重要线索是,当前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累积,而核心矛盾的改善信号是历次持续下跌格局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后重返扩张区间。从6月到9月,制造业PMI逐级爬坡,较好地印证了国内经济的内生修复节奏,生产及新订单所表征的供需因素成为9月主要的上行动力。

图片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与此同时,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同比增速首次由负转正。10月进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伴随着业绩的边际改善,市场逻辑也有望回归盈利预期。


投资路上,悲观者可能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哪有什么无心插柳,都是坚持后的水到渠成,只有在别人还不相信的时候,你选择相信积极的一面并且拿得住,才有获得更大收益的空间。

“周期之魅”永远可以相信,自始至终,经济环境、生态环境都有种打破重建、自我净化的调节机制,如同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神奇有效,而在这其中最让人惊叹的,还是人类社会自我纠错、寻找出路的能力。

柳暗迎花明、枯木终逢春,每次历经重构,总能蓬勃而生一个高歌猛进、充满韧性的A股,这便是世间万物的平衡之道。


看了这么多天的A股,个中滋味尽数尝遍,挖掘基今日借助网络梗 所写下的便是最真实的心情:质疑它,理解它,熬过它,或许在以后贵起来的时候还要怀念它


本文的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严禁转载。对非法转载者,我们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