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际,全球经济表现分化,港股作为A股市场连接海外投资的窗口,从中能把握哪些行业机会?
回看境内,科技或有一定的产业趋势及政策支撑,而消费或将受益于国内经济的边际回暖。对于当下相对热门的板块,长城基金的权益基金经理们怎么看?
海外投资
曲少杰:积极看好全球新能源车加速渗透
在历史性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使得美债利率飙升,港币兑美元汇率承压,外资流出。随着加息进程走向尾声,港股资金压力有望缓解。当前,港股估值处于相对底部水平,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出,多项国内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市场信心有望逐步恢复,港股市场估值有望向上修复。
投资策略方面,我们积极看好全球新能源车加速渗透,看好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已经抢跑占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导地位的公司、以及布局智能驾驶大模型的产业链公司。
科技板块
储雯玉:关注AI、数字经济、信创及电子
剖析科技成长板块在三季度深度调整的原因,其内在因素是部分企业前期盈利较丰厚,有兑现收益的诉求;外在因素是美债收益率不断新高、外资持续流出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周期及防守板块走强,因而科技板块估值被压制。
投资思路方面,一是继续关注海内外AI应用的进展,尤其B端应用的推进进程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眼于政策引导方向,关注数字经济、信创等落地进程。三是看好电子产业复苏逻辑,关注强周期的晶圆制造、封测环节,存储和被动元器件行业,及下游需求回暖的IC设计和消费电子行业等。
赵凤飞:AI仍是潜在主线
AI主题回调已经相对充分,四季度有望迎来一波反弹,我们依旧看好AI的长期产业趋势。其中,产品型软件是长期好赛道,信创和数据要素也有望出现阶段性机会。
电子板块方面,半导体性价比逐步提升,关注周期反转、国产化及华为产业链。消费电子需求仍偏弱,期待手机新机和MR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此外,还可关注医药行业的反弹与修复,关注有长期机会的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
刘疆:AI投资机会仍在,波动是必然
由于上半年涨幅较大,TMT板块在六月下旬阶段性见顶,三季度则持续调整,后续可能仍有反弹回升基础。分析来看,促发TMT回调的因素包括:1、部分龙头公司大股东减持;2、部分数据出现边际调整;3、部分公司中报不及预期,AI对多数公司业绩的影响暂时还未明显体现;4、应用开发落地仍需时间。
立足于长期的产业趋势,AI投资机会持续存在,但也必然有较大的波动。这需要我们尊重市场规律和节奏,更为稳妥地应对,同时紧跟产业变化和最新产品,以捕捉相应投资机会。
展望后市,潜在的市场催化包括:1、能对生活工作产生实实在在影响的AI爆款应用的落地;2、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的回暖; 3、数据要素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泛AI及相关机会,如智能驾驶、机器人、MR、华为产业链等。同时关注基本面复苏驱动的贝塔机会,如消费电子等。
大消费
余欢:消费呈现K型复苏
稳经济政策逐步推进,经济底逐渐形成。整体来看,消费呈现K型复苏,或有结构性、挤压性的增长。展望四季度,分子端的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分母端的风险偏好处于低位,流动性较为充裕,预计存在结构性行情。
我们仍将自下而上选取高性价比、或者具有结构性消费升级产品的成长性企业,主要布局符合当期经济发展趋势的企业,以及仍然处于改革红利期业绩释放的企业。
龙宇飞:消费理性化或将孕育新机会
三季度市场整体疲弱,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不及预期或已充分定价。随着政治局会议定调、各部委政策陆续出台,政策底确立,8月份一些微观指标也出现企稳的态势。
消费作为经济后周期板块,基本面相对较弱,除了性价比消费、地产白酒、旅游出行链等相对较好外,其他领域缺乏亮点。但同时,板块估值也从过去几年的相对高位回到合理甚至偏低的位置,估值压力释放。疤痕效应使得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没有一蹴而就,但很多消费领域确实展现出温和复苏的态势,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有些领域表现出的消费降级,我们认为是一种消费理性化,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或许会孕育出一些新的机会。未来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情况和居民信心恢复程度。
在大消费领域中,我们认为受宏观影响较弱的医药行业或许确定性更强。医药历来受政策影响较大,7月底医疗反腐使板块出现大幅波动,虽然短期对医药企业的经营节奏产生影响,但目前来看影响可控,市场也基本消化。而拉长看,优胜劣汰之后,很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业绩、股价有望上台阶,好公司更有机会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持续关注医药,并在结构上偏向临床价值更明确、刚性更强的领域。
2023-10-16 20: 24
2023-10-16 19: 00
2023-10-16 19: 00
2023-10-16 19: 00
2023-10-16 19: 00
2023-10-16 16: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