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基金业绩不好,谁的锅?

晨星(中国) 2023-11-03 14:15
Image



看看上面这张图,你在炒股、买基金赚钱的时候是否也有过同样的心态?


如果有,也不要担心,你肯定不是一个人。这种心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服务偏见,也叫自利性偏差。取得成功时,我们往往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聪明才干;但遭遇失败时,我们不会觉得是自己无能,而是因为市场环境太差、竞争对手太狡猾。


就像上学的时候,当你考试得高分,你会觉得这是因为你的聪明和努力;但如果考砸了,你可能会找各种借口,比如题目太难或状态不佳。但回过头看,当你考得好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运气成分?你复习的东西恰好都考了,或者这次的考题就没有出现你不擅长的内容。喜欢钻研股票、经常看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朋友可能也会有些体会。在公司业绩达标、超预期的时候,他们的CEO经常会出来给股东夸耀领导层明智的战略方针,执行层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优良的企业文化。但如果业绩低于预期或者增速下降,通常就会用外部因素来解释,比如,上游涨价造成的成本压力、内需疲软、汇率压力、国际形势紧张之类的。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甩锅”。


01. 赚钱谈本事,赔钱怪市场

 

有趣的是,研究显示,大多数基金经理也存在这种自我服务偏见——基金业绩好觉得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当基金业绩表现差时,会把“锅”甩到市场身上。


不久前,美国学者Meng Wang发布了一篇名为《胜则为己,败则为命:共同基金业绩的自我归因》的研究。他通过使用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分析了2006年至2018年间,1,969只美国基金发布的15,000份定期报告,对其中基金经理业绩回顾的表述进行了语言分析。根据Wang的语言分析标准,如果基金经理在报告中写道,“在报告期内,基金业绩战胜基准,主要是因为在消费板块上较高的配置以及板块内出色的选股”, 那么这表示他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也就是自身的投资能力。


相反,如果一位基金经理写道,“过去六个月,我们的业绩受到市场和投资风格逆风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基金经理将不佳的业绩表现“甩锅”给外部因素的表现。


研究结论要点总结

1. 在描述基金业绩超越同类或基准时,样本中59%的业绩描述强调了内部因素,而41%的描述与外部因

   素相关。

2. 在评论基金业绩落后时,有83%的表述涉及外部因素,仅有17%的描述是阐述内部因素。

3. 基金经理存在明显的自我归因偏见,更愿意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4. 在当期定期报告中体现出自我服务偏见的基金经理,随后也更愿意承担风险,并倾向于进行更多的    调整和交易。然而,这些操作对他们的业绩整体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增加了基金的波动性。

5. 基金经理通常在取得出色绩效后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服务偏见。


02. 一位优秀基金经理的美德


看性格选基金经理,看似玄幻,但是在过去几年我们对国内基金的调研中,确实也发现了和上述研究类似的现象。


前几年牛市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基金经理把行情当成了自己的能力,因为一时业绩出色,忽视了潜在风险。


当年,在我们调研一些绩优基金经理时,问他们认为组合的风险点在哪?他们会拿出亮眼的业绩来教育你:你看我业绩那么好,不存在什么风险;问他们对组合的高集中度风险是否有所担忧?对高估值怎么看?他们会重述一遍好公司、好行业,表示这些担忧,在优秀的公司质地以及光明的行业前景下,简直是无中生有。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基金经理在牛市中也保持了相当的清醒。记得在2020年,我们调研过一位基金经理,问他对当年自己管理的业绩怎么看时,他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这么高年度收益是市场赏的,你不能指望我的基金每年都能给投资者赚那么多钱”。


在过去几年,这两类基金经理的业绩也出现了分化:大部分忽视组合风险管理的基金经理,在过去三年的行情中吃到了苦头。在他们身上确实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自我服务偏见,把这些年的业绩失利甩锅给“短期回调”、同行太“卷”、低迷的市场和极端的行情。但从现在来看,“短期回调”已经很难自圆其说。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的大幅回撤后,这些基金的三、五年的长期业绩也大打折扣,在风险调整后收益上的表现也不具吸引力。而那些更警惕风险、更敬畏市场的基金经理,确实是在这几年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帮投资者“守”住了手里的钱。我们的分析师会通过和基金经理的调研和交流去了解他的性格,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基金定期报告里的基金经理“小作文”是一个认识基金经理的途径。


基金三季报上周刚披露完毕,在关注基金经理的后市展望之余,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看基金经理在小作文里如何分析自己上个季度投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看看他是否也存在这种自我服务偏见。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个成功的基金经理应该是自信而不自负,能够识别和控制组合风险,而不是任由风险左右。他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敬畏市场,接受市场的每一次教育,完善自己的投资流程和风控措施,成为投资者在震荡市场环境中的“领航人”,而非单纯的“等风来”。


这些才是一位主动基金经理应体现的价值。


作者|屈辰晨

编辑|陈昱融


免责条款:©2023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