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大降温,市场自10月底回暖后在关键位置盘整不断。11月以来,股指上行,同期债市也结束了连续2个多月的回调,各期国债期货合约持续上攻。
人心思涨久矣,年关将近,对“跨年行情”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岁末年初的行情有什么特点?关注哪些方向可以把握住反弹机会?
A股的日历效应
金融市场存在一些与日期相联系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动,比如美股的“Sell in May”以及我们更为熟悉的“春季躁动”。
而所谓“跨年行情”一般是A股市场年底到次年年初出现的上涨行情,通常是基于投资者对次年经济、政策、盈利、流动性等方面的预期改善,而出现的投资者积极布局的情况。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是否能印证跨年行情。将万得全A指数自2000年以来单月表现进行统计,会发现每年2月和11月的上涨概率最高,分别为78%和70%,这两个时期是年内较好的布局时点。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
再细看跨年行情具体的时间规律。近15年来,市场都在岁末年初出现过长短不一的上涨行情,时间跨度从1至4个月不等。行情持续时间最短为31个交易日,最长为83个交易日,平均历时55个交易日,期间上证综指累计涨幅均值为16.32%,涨幅中位数为14.31%。
从启动时间来说,09年开始最早,从当年9月行情就已启动;15年则最晚,直至翌年1月才正式启动;更多的时候启动时点在11月、12月间。
究其原因,从资金面上来说,此时市场的流动性一般相对宽松,有利于股市表现
政策方面,岁末年初往往是重大会议召开的窗口期,对利好消息的预期以及各项政策的释放,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跨年行情是否值得期待呢?
跨年行情是否可期?
近期国内外多重压制因素趋向好转,经济承压最大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
首先,从流动性来看,海外流动性拐点出现。
美联储今年超预期、大力度、持续加息,从全球资本市场抽水,资金回流美国,造成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外逃和股债双杀。
1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利率水平不变,连续2次“按兵不动”,美债利率正在加速回落。尽管当前美国就业市场趋紧、通胀粘性仍然支撑鹰派取向,但明年随着核心通胀继续回落,美联储将重新进入宽松周期。对A股来说,或许能够享受全球流动性拐点的红利。
其次,从基本面来看,本轮盈利底或已确认,企业盈利增速改善。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2%,非金融类A股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为5.9%,与二季度的数据对比,分别提升了10%与17.8%,全部A股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成功实现由负转正,盈利增速改善明显。(数据来源:Wind)
随着盈利底部逐渐明朗,基本面的改善将成为A股行情的强力支撑。
再从库存周期角度来看,兴业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我们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今年底明年初库存周期有望见底。明年,市场将进入补库存阶段,有望增强经济向上的动能。
最后再从估值上看,截至11月10日,全部A股PE(TTM)为17.6,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9.91%分位数。创业板PE(TTM)上为29.56,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62%分位数。整体来看,A股估值仍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叠加市场、流动性、估值、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市场对未来表现出积极看法。
如何跟上跨年行情?
以史为鉴。从风格角度来看,跨年行情呈现明显的“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特征。金融、周期、消费、稳定在四季度表现均是全年四个季度中最好的,而成长风格在四季度的表现也仅次于一季度,同样指向四季度是全年较好的布局窗口。(来源:兴业证券)
此外,年末行情中,低估值板块往往表现好于高估值板块、绩优股好于亏损股、大盘股好于小盘股,年初往往存在反转效应。
在具体配置策略上,我们建议现阶段以反转策略思路布局四季度乃至跨年的反弹行情,重点关注基本面底部企稳和股价超跌的方向。
第一,在市场放量走出右底的时候,基本面优秀、周期上行信号不断确认,且前期超跌的电子可能会成为凝聚力最强的板块,如果医药板块的 beta 持续,或将共振带领科创板走出行情;
第二,中美利差倒挂虽有所收敛,但仍处于高位,因而现在仍应关注红利底仓(电力、交运等)加消费核心资产(食品饮料)。
如卡洛斯·斯利姆·赫卢所言,“有了对历史的良好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和现在,从而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愿景。”
目前市场在关键点位盘整,对未来我们不妨乐观些。与风险对抗需要我们更加坚持正确的投资原则和策略,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风险提示:1.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2.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3-11-14 21: 09
2023-11-14 20: 13
2023-11-14 20: 13
2023-11-14 17: 07
2023-11-14 17: 07
2023-11-14 17: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