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1968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院院长杰拉德很苦恼——钱没地方去了。
在此之前,杰拉德的亲戚——本杰明·格雷厄姆——介绍了个他以前的学生来帮杰拉德做理财,这个学生名叫巴菲特。从1956到1968年的12年间,巴菲特给杰拉德带来了24%的复合收益率(已剔除成本和佣金)。
然而,1968年,当美国股市一片狂热的时候,巴菲特却说市场上再没有“便宜货”了,他决定关闭合伙公司。本来好好的,杰拉德的钱没地方去了。
杰拉德打听到,同事里有个叫爱德华·索普的最近在搞投资,据说还不错。半信半疑中,杰拉德攒了个饭局,把巴菲特、索普聚在一起。怎么说都有格雷厄姆这层关系在,让巴菲特帮忙掌掌眼,看看这个索普靠得住靠不住。
图1. 1967年,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书的爱德华·索普
来源:UCI libraries
后来根据巴菲特的反馈,索普的投资理念跟自己完全不一样,但值得信赖,后来,两人也聊成了桥牌搭子。
图2. 巴菲特写给索普的信
来源:《A Man for All Markets》,Edward O. Thorp.
事实证明,杰拉德的这笔投资,投对了。
索普的基金从1969年成立,到1988年因诉讼意外停业,20年间年化利率达到19.1%,即便经历了糟糕的70年代,但依旧没有一年是亏损的。其中1985年11月,标准普尔指数一个月下跌了20%,爱德华·索普的基金却涨了12%。
从投资风格上,索普可以算作量化投资的鼻祖,他是第一位成功地使用量化模型来分析风险的现代数学家,很多如今流行的策略都源自他,他最早发现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最早提出了市场中性策略,最早发现统计套利策略,还是凯利公式的共同发现者。
点击直达文章:《泉果探照灯 | 钝刀割肉的痛苦中 往往蕴藏着致胜心法》
图3. 爱德华·索普
来源:网络
本期【朋克金融学】并不详细阐述这些策略以及索普的具体投资方法,而是通过他正式投资前曲折传奇的成长经历,讲述一个“熊”孩子的生存史。
索普有本自传——《战胜一切市场的人》,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写的序,塔勒布说:“那些逃出了‘为复杂而复杂’的学术负担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往往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索普的方法是——找到一处明显的优势(这使得他能在长期博弈的概率上占优)。”
01
“熊”(孩子)出没
如果用股市的牛熊形容,爱德华·索普是稳稳的“熊”孩子,第一,1932年出生的他赶上了萧条年代,家庭贫困,成长于“熊市”家庭;第二,他不接受别人告诉的结论,更相信自己的实践,因而做了很多熊孩子做的事。
三岁前,索普一句话都不会说,这曾让家人十分担忧。
没想到他是在憋大招,三岁的他一开口便是整句,还能轻松学会如何数到100,1000甚至100万,家人们一下有了“难道他是天才”的惊喜。
可是,当母亲告诉他不要触碰热炉子时,3岁的索普偏偏要亲自试一下,不出所料地烫伤了,家人们又开始控制预期了:“保佑吧,平平安安健康长大就行了……”
还有,当父母告诉他生鸡蛋受到一点点挤压就会碎时,他非得亲自捏碎几个,试试这个“一点点”到底是多大力。
年龄再大一些后,他更熊了。带领同学用木块造墙关住老师,用锯子改造学校桌椅被叫家长。热爱上科学后,制作过气象气球被附近机场击落,恶作剧把南加州最大的室内游泳池用化学颜料染红,还经常制作氢气、火药、火棉甚至硝酸甘油这样的危险品,引发爆炸把自己弄伤。
然而在索普心里,这些“区区致命伤”并不能打断他探索实践的乐趣。
这对他日后作为一名投资界的实际工作者,在一堆复杂的事物中找到一个最简单、负面影响最小且最直观易懂的策略打下了基础。
塔勒布曾经吐槽过学术界的“实用”理论:“学者们并不真正把规避破产当成一条基本原则……取悦同行的能力和生存的策略往往是两码事……这使得真实的博弈策略和期刊上的大相径庭。他们利用专长让生活变得更复杂;要求人们要想精准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就得对各种信息有‘无限精度’的掌握。”
图4. 纳西姆·塔勒布
来源:网络
除了做熊孩子,出生于“熊市”家庭的索普几乎忙于各种打零工与学习之间。其中学习上的几件轶事开始凸显他异于常人的天赋,有了爽文男主的人设。
【1】“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做对手,我只是略微出手,就已经是这个分段的极限。”
不断跳级上学的索普曾参加过一项智力测验(当时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考试),在答完130道题中的大部分后,最后20道是判断题,他懒得做了,全选了“是”后交卷,结果成绩却是学校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2】“拿着玩具手枪,还在军事演练中获得了好名次。”
由于贫困,索普上了洛杉矶地区倒数第二的中学。热衷化学的他在南加州高中化学竞赛中,因贪便宜买了一把玩具计算尺,精度完全不行,错过了测试最后一部分大题的计算,即便如此,仍获得了第四。
【3】你的物理,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虽然拿了第四,但是索普还不满意,因为第一名第二名选择了他心仪大学的奖学金,他没机会了,自己去得花钱。
好在,还有物理竞赛,但是,索普之前并没有怎么深入学过物理,更难的是,他们学校的物理真是体育老师在教,根本不行。
一想到可以不花钱上大学,索普什么动力都有了,最后靠着自学,获得了第一,并选择了整体费用更便宜、奖学金条件更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外人看来,索普的经历已经是天花板级别了,但他依然过得苦兮兮的,主要还是没钱,在学校里过得也不好,从化学系转到了物理系,从伯克利分校转到了洛杉矶分校,与老师吵架差点被开除,再后来考虑到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时间太长,数学似乎简单快速点,转头学了数学,最终成为了数学家。
从化学、物理再到学习数学,此时的索普还没有意识到,已经学好了数理化的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很快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项目——21点。
02
不太爽的爽文
击败拉斯维加斯
一次派对中,索普结识了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索普想起了关于费曼在拉斯维加斯轮盘赌的趣闻:据说费曼看到一男子在轮盘赌上下注,想教育他一下跟赌场赌博必输无疑,便充当赌场庄家角色与男子玩几局。尽管赌徒处于不利地位,架不住人家运气好,几局后赢了费曼80美元,费曼被教育了,退出了赌局。
图5.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来源:网络
从长期看费曼一定会赢,但他不愿承担更大的风险。连费曼这样的大物理学家都没有意识到如何正确处理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索普问费曼,是否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预测轮盘赌结果。当费曼回答说没有时,索普一下就来劲了,他决定挑战一下。
此前,大部分人赌博时采用的策略是倍注赌博系统,以扔硬币举例,第一次投入1美元,若猜错了,第二次则翻倍投入2美元,若再错,则第三次再翻倍投入4美元……这种策略下,只要最后赢一次,前面输的钱就会回本。但这仅限理论,多次加倍后金额会大到无力承受。从数学上看,改变赌注大小的策略根本无法削弱赌场本身的优势。
回到索普,在家中闷头研究轮盘赌有小收获后,出于兴趣,1958年,他和妻子特意选择去拉斯维加斯度假。他了解到,赌场游戏中,掷骰子有时候庄家的优势可能降至1.41%,百家乐庄家优势只有1.06%,而当时一种玩21点(黑杰克)的新策略,可以把庄家优势压低到0.62%,几乎可以算做公平的赌博了。
于是,作为精于计算的数学家,索普选择了21点游戏的牌桌,他无视周遭的干扰,不慌不忙地冷静分析。
图6. 牌桌上的爱德华·索普
来源:网络
15分钟,穷孩子索普输掉了8.5美元,他怂了!他退出了!
这是次很失败的体验,但索普更加来了兴趣,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赌博的历史,以及多少世纪以来的数学分析都证明了降低庄家的胜率是不可能的。他还是老样子——只接受经过自己检验的结论。
这里简述一下21点的规则:2~5人的游戏,使用4扑克牌除大小王之外的208张牌,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选择“要牌”、“停牌”、“加注”,使得手中牌的点数之和不超过21点且尽量大。(牌2-10按牌面点数算,J、Q、K算10点,A既可以算1或11点;庄家牌面小于等于16点必须要牌,大于17点时必须停牌。)
图7. 爱德华·索普和他的21点研究
来源:网络
索普发现,若根据赌场的假设,每张牌被分发的概率是相等,庄家的优势确实为0.62%。但实际上,随着赌局进行,每张牌出现的概率实际上取决于它在牌堆的数量。举个例子,当所有的5都已经出现时,牌堆里再出现5的概率就是0了,因此实际上,概率是动态的。
所以索普的方法是,从排除玩过的牌入手,快速计算最佳胜率,比如当牌堆中没有5,玩家就会占优;如果没有A,庄家就会占优等等。不过在索普的模型里,有3300万种残牌模型,幸运的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有一台IBM的计算机可以使用,验证了他策略的可行性(此时的索普已具有量化的思维)。
抛开具体数值,简单来说,就是掌握概率与频率,这与索普之后投资的核心逻辑几乎一样——在有利时多下注,不利时少下注,赌场可能赢走小赌注,但索普会赢得大赌注。从长期来看,必然是会盈利的。
1960年夏天,索普带着200美元,再战拉斯维加斯。根据所得数据,他用了一种称为算10的策略,即对牌局判断的重点在于10、J、O、K的剩余数量上(规则中这些都算做10点)。剩下10点牌的数量越多,对玩家越有利。索普认为,一旦算出剩下的10点牌的数量大于50%,就应该加注。
这一次,按理应是期待中的爽文剧情,可索普还是输了32美元。
贫困的索普真就把这事当做兴趣,在牌桌上验证了自己的智慧后就撤了,没想过靠赌博赚钱,深藏功与名。
后来,索普找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唯一的数学院士克劳德·香农教授(信息论的创始人),想在他的帮助下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21点的有利策略》。
这其中也遭遇了不少困难,论文的审查委员会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因为他们收到的论文或声明通常是解决著名的问题、打破常规的奇思妙想、开拓未知的领域,或是某些证明存在的漏洞。著名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就比如数学家们已经证明在大部分标准的赌博游戏中不存在获利策略),像索普这样的论文,属实有些打脸。
在公开发表策略的演讲后,索普在舆论下变得黑红黑红的,成了顶流。媒体、赌场在公开地发表嘲讽:“当我们把羊送进屠宰场时,这只羊确实有机会踢死屠夫,但我们总是把赌注下在屠夫身上。”幸运的是,也有许多人支持他,甚至有两位黑帮背景的老大,愿意出资10万美元,资助索普去赌场验证他的策略,还有死忠粉愿意免费陪他去赌场,为他当保镖。
图9. 1965年,爱德华·索普在拉斯维加斯“击败庄家”的新闻报道
来源:Charles H. Loos. Daily Pilot. June 4, 1965.
按理说这次应该稳稳是爽文剧情了吧,爽了,可没有特别爽。跟电影里赌神总是“梭哈”“梭哈”;观众们看得“斯哈~”“斯哈~”不同,索普的下注策略还是很保守的,一切根据计算来,有赔有赚,总体上,他赚了不少,验证了自己策略的成功性。
但是吧,他每赌一家,就被一家赌场拉进黑名单。赌场的发牌员甚至说他拥有“高速视觉”,能迅速记下每张牌的位置,总之找各种理由拒绝他进门。
一时间,索普成了赌场界的唐僧——天下谁人不食(识)君。好在索普并没有指望通过赌博暴富。
03
后续
赌场:大圣爷求你收了神通吧
1962年,索普把关于21点的详细策略写成了书,出版了《击败庄家》,这相当于把九阴真经九阳神功复印了满大街撒,一时间全变成武林高手了。为此,赌场先是专门召开秘密会议,更改21点规则,结果大家都不玩了,最后被迫又改了回去。
图10. 《击败庄家》,爱德华·索普
来源:网络
另一头,索普没有忘记研究轮盘赌策略的初心,他跟香农教授在一起制造一种可穿戴的,可以预测轮盘赌的计算机,以此方便在赌场中实时测算。可惜的是他那张脸在赌场里太知名了,赌场都不让进。
30年后麻省理工学院成为可穿戴式计算机研究的领导者,搞笑的是,索普和香农研究的计算机,意外地被归为可穿戴设备的原型机。
在研究完轮盘赌、21点后,索普又盯上了百家乐的算牌策略。赌场那帮人心里肯定在想:“大圣爷,求你收了神通吧。”在花了3天想找出索普的策略后,赌场第四天改为在他的饮料里下药,还在车里动手脚,差点在离开时出车祸。
意识到危险后,索普开始转向华尔街,对他来说,投资不过就是复杂一些的“赌博”,把复杂的研究解析为简单的规则,获胜概率高的时候下大注,获胜概率小的时候下小注,虽然无法预测每一次的涨跌,从长期看,一定会盈利。
赌场那边的糟心事还没完,索普被上了黑名单,可在《击败庄家》中他提到了团队合作的策略,可以增加盈利速度。多年以后,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学生翻了翻前任数学系教授索普的论文,组建了团队,在拉斯维加斯的所有赌场大赚特赚,传奇故事被编入《博得满堂彩》 (Bringing Down the House)一书,并在2008年被翻拍成了电影《决胜21点》。
2023-12-06 12: 16
2023-12-05 22: 36
2023-12-05 22: 35
2023-12-05 21: 09
2023-12-05 17: 53
2023-12-05 1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