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进入年末最后一周,2023年资本市场年也即将落下帷幕。回顾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巴以冲突、房地产暴雷等风险事件频发,各种托底政策不断涌现,稳定预期、恢复信心成为2023年主旋律。受此影响,2023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承压,临近年末,A股依然表现低迷,大盘仍处于寻底筑底阶段。本文主要是给大家复盘一下2023年股市和债市以及基金的业绩表现,以及就市场关注的基金跑不赢指数、地产债暴雷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文章最后还梳理了我们近期调研的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展望。
01. A股市场以及偏股型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复苏不及预期以及投资者的悲观情绪的影响,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的格局。根据晨星Direct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2日,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了5.65%、13.80%和22.20%。从市场风格来看,如果用沪深300相对成长和沪深300相对价值分别代表成长风格和价值风格,截至2023年12月22日,沪深300相对价值指数下跌6.52%,而沪深300相对成长指数则下跌20.83%,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更抗跌。
从偏股型基金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2日,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3.60%,基本和沪深300指数跑平。从机会把握上来说,今年主要有三类比较大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对这些机会的把握程度也呈现差异:第一,以4大行、3桶油、3大运营商为代表的高分红股票,这类股票主要是一些估值比较低的价值股,成长性较低,低估值+高分红的搭配在2023年这种低迷、风险偏好不断降低的市场环境下受到投资者的偏好。价值和平衡风格的基金经理相对容易把握到这类股票的投资机会,因为这类股票往往比较符合他们的投资框架,而且很多也在基金经理的关注列表中,当性价比出现的时候往往容易去把握机会;第二,在ChatGPT带动下的AI行情,TMT行业整体表现较好。基金经理普遍对这个领域的产业发展趋势比较认同,但多数认为目前还处于主题投资阶段,所以大部分注重基本面研究的基金经理都未能把握到其中的投资机会。第三,微盘股在2023年也有不错的表现,但大多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炒作,公募基金整体还是相对注重基本面研究,所以很难去参与其中。整体来看,2023年偏股型基金业绩分化较大,价值和平衡风格的基金受益于顺风的市场行情,往往容易取得较好的表现;而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由于逆风,往往表现相对落后,但是也有一些选股能力比较强的基金经理,通过在TMT、医药、消费领域较好的选股也获得了较好的表现。
02. 2023年偏股型基金相对沪深300指数没有跑出超额收益的原因?
首先我们想强调的是,从历史中长期来看,公募偏股型基金相对沪深300指数其实超额收益还是挺明显的,今年之所以相对沪深300没有超额,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2023年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更抗跌,而偏股型基金整体风格偏成长,一定程度上面临风格上的逆风,难以获得超越市场的表现;其次,在整体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环境下,偏股型基金重仓的板块如新能源、消费、医药等行业基本面都遭遇了重创,2023年这些行业均表现相对落后,拖累了基金业绩表现。第三,偏股型基金相对沪深300指数来说,行业集中度和个股集中度均相对较高,较高的持股集中度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行情好的时候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回报,但在今年比较弱的行情下,也会导致组合面临比较大的回撤。
03. 基金业绩波动与组合风险管理息息相关
组合净值回撤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基金经理组合风险管控的影响。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一般来说,较为年轻的基金经理往往赌性更大一些,但随着投资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风险管理的意识也逐渐增加,在组合风险管理方面也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对于年轻的基金经理,往往组合配置较为集中在自己相对熟悉的行业和个股里面,导致组合在行业和个股上面比较集中。随着基金经理经验的逐步积累,能力圈的不断扩大,组合风险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很多经验比较丰富的基金经理倾向于在行业和个股层面去均衡或者分散配置,尽量让自己的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广泛一些。而且有的基金经理还会去考察行业和个股的之间相关性,避免整个组合相对集中在某一条投资主线上面,从而真正起到分散组合的作用。例如,有的基金经理虽然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单一行业占比都不高,不超过30%,但是组合行业配置相对聚焦新能源产业链或者在与宏观经济复苏高度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消费、交运等,这样其实也并没有起到真正分散组合风险的目的。组合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基金,在今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一旦押错宝,这类基金往往下跌幅度也比较大。
04. 债市以及债券型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今年债市是偏震荡下行的牛市,年初因为疫情和地产政策的优化,市场对经济修复有比较乐观的预期,债券利率有一定上行;过了春节一直到8月的中下旬,经济的修复不及预期,后面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带来了利率的持续下行;但8月之后到10月下旬,资金面边际收紧,叠加地产销售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四季度一部分机构止盈的诉求,债市有一定的调整;10月下旬至目前,债市整体呈现偏震荡的行情,经济基本面延续弱复苏的态势,但四季度政府债的供给、还有一些政策托底的预期在制约债市的表现。
2023年纯债类基金表现分化不大,剔除个别异常值后,纯债型基金前11个月的累计收益率在1.28%到5.24%之间,中位数在2.62%;信用债在1.97%至5.31%之间,中位数3.45%;利率债在1.22%到3.80%之间,中位数2.29%。信用债基金整体要比利率债基金和纯债基金的表现更好。但是积极债券、普通债券基金因为权益资产部分的波动比较大,这些基金之间的分化较为明显。普通债券基金前11个月的累计收益率在-0.14%至5.02%之间,中位数2.95%;积极债券基金收益率在-4.29%到4.14%之间,中位数0.40%。
05. 今年地产债暴雷对国内债券型基金业绩表现的影响
地产债暴雷,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地产债的违约,其实国内信用债早在2014年就开始出现了违约的情况,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轮的违约潮,像2015-2016年以钢铁、煤炭为主的违约,2018-2019年民企的违约,2020年国企的违约,到近两年集中在地产债的违约,现在信用违约已经逐渐常态化,公募基金在信用违约的风险防范、风险管理上面也在不断加强,包括在信用研究团队的资源投入、公司风控部门的一些措施等,提升了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在基金的投资策略方面,主要通过对信用下沉、配置一些信用风险比较高的债券已经不是债券基金的主流策略,目前大部分还是以配置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的策略,所以受到地产债违约影响很大的公募债券基金相对还是比较少的。
06. 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展望
首先,站在目前时点展望股市,多数偏股型基金经理认为目前A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下行风险相对较低。而且从PMI数据、去库存等角度,认为宏观经济基本面也处于底部区域,但对宏观经济复苏还是有很多担忧,认为房地产的问题比较复杂。同时,基金经理们整体对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偏乐观的,认为随着美元的走弱,政策的空间被打开了,对政策预期偏正面,但是对政策能不能把经济基本面以及大家的信心带动起来存在疑虑。具体到投资方向上,基于对宏观经济复苏的担忧,多数基金经理都偏向于从与宏观经济关联度不太大的板块里面去找机会如AI、医药等,而且从库存周期的角度而言,认为这些行业已经处于周期底部。顺周期的行业里面,基金经理们对新能源和消费存在分歧,部分基金经理认为这些行业去库存还没有结束,出现趋势性机会的概率比较小;但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中国消费的红利还没有结束、制造业里面也能诞生真正能够占领全球的龙头企业,所以也倾向于从这些行业里面去寻找机会。
在债市方面,站在当前时间点,债券基金经理普遍对债市持偏谨慎态度,认为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正在触底回升,开始向偏复苏的阶段转变,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将有利于经济增长,对债市来说不是特别有利。同时,债市还要预防一些超出预期的短期波动,例如短期流动性收紧等因素的扰动。整体而言,未来债市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在震荡中出现,而趋势性的机会将较少。从各板块来看,信用债可能会比利率债的表现好一些。从供需结构的角度,中央加杠杆政策意味着国债发行量及存量将稳步增长,这可能对利率债构成一定压力。而在信用债方面,受“化债”过程中控制新增融资规模、低息置换高息调结构等因素影响,城投债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未来高票息“资产荒”的格局将持续。与此同时,人们对稳健理财和投资的需求仍持续存在,这将推动信用利差的收窄,因而信用债的投资机会更好一些。
晨星(中国)代景霞 、吴粤宁
免责条款:©2023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2023-12-28 10: 59
2023-12-28 10: 32
2023-12-28 09: 54
2023-12-28 09: 54
2023-12-28 09: 54
2023-12-28 09: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