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4/01/12,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部分商品期货交易所向期货公司下发2024年手续费减收方案。要点包括:1、除少数品种外,目前已知期货交易所对期货和期权品种交易手续费减收30%;2、对当月在期货、期权品种上,日均持仓量不低于基数的会员,减收其在该品种交易手续费10%;3、交易所认定的特定程序化报备客户不参与手续费减收。
2、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一行时指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将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双向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是证监会专家咨询机构,于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境外金融监管高级官员、金融机构高管以及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3、美丽中国建设敲定“三阶段”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意见》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把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
4、美国通胀意外反弹,削弱美联储降息押注。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2月未季调CPI同比上涨3.4%,预期3.2%,前值3.1%;季调后CPI环比上升0.3%,预期0.2%,前值0.1%。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2023年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9%,创2021年5月以来新低,预期3.8%,前值4%;环比上涨0.3%,与预期及前值持平。美国CPI数据发布后,美联储2024年3月和5月降息可能性下调。
5、时隔两年多证监会恢复召开线下新闻发布会,释放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与市场沟通的积极信号。发布会要点包括:①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②行业机构普遍认为当期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长期看已具备较高投资价值③证监会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④目前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⑤证监会扎实有序推进基金降费工作⑥证监会将加大回购事中事后监管。
6、住建部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强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做好融资保障工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融资提供支持。
三、宏观快评
1、中国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中国2023年CPI同比上涨0.2%,PPI下降3.0%。
点评:
低基数下通胀有所回升,需求不足仍是核心。(1)12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下降0.3%。食品项成为主要支撑,受寒潮天气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生产储运成本升高,价格回升支撑CPI;猪肉价格基本保持持平,尽管受冬季及假期的影响猪肉需求有所提振,但需求仍不及供给。非食品项方面,国内汽油价格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回落,成为拉低CPI的重要因素。(2)12月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2.7%,相比前值-3%降幅收窄0.3%。国际油价受OPEC+会议影响持续下行,拉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价格,降幅分别为6.6%和3.0%。12月临近年底,部分基建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建筑材料供给收紧拉动水泥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回升,涨幅分别为2.2%、0.8%。通胀数据较低对消费和投资倾向存在一定抑制,价格中枢偏低源于总需求低于总供给,2024年仍将继续推动需求修复。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总投放2270亿元,期间内有2410亿元到期,净投放-140亿元;本周资金面整体维持均衡但边际收敛,各期限利率大多上行,隔夜上行8.91BP至1.82%;7天下行1.36BP至2.16%。
数据截至2024/01/12,来源Wind。
2
同业存单发行
本周,利率债发行22只,总发行量4790亿元,较上周增加3890亿元,总偿还量3309.97亿元,整体净融资额为1480.03亿元,较上周增加1830.83亿元。
本周发行存单663只,总发行量8889亿元,净融资额为6453.7亿元,较上周增加7185.4亿元。本周同业存单短期利率有所下降。
数据截至2024/01/12,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本周债券市场利率先下后上,在消息面和经济数据多重交织作用下延续交易双降预期,主要推动因素仍为宽货币政策落地预期及止盈等机构行为。大类资产方面权益、商品和外汇本周走势均较弱,通胀持续负增长、出口小幅增长、社融结构不理想,整体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基本面数据扰动较小,市场重点聚焦于下周一的MLF操作内容。
具体来看,周一权益走弱对债券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资金面均衡偏紧,全天来看10Y国债收益率下行0.35BP至2.5156%;周二受前一日晚央行发文称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并且提到准备金这一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对后续央行货币政策预期强烈,十年和三十年国债均突破关键点位,创新低,全天来看10Y国债收益率下行2.65BP至2.487%;周三,整体增量信息不多,主要受机构止盈影响,收益率小幅上行,全天来看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15BP至2.498%;周四,早盘受昨日晚间地方谋划储备超长期限特别国债项目消息影响,现券有所低开,午后降准降息小作文刺激宽货币预期,带动现券有所走强,尾盘止盈力量重新占据上风,现券再度回调,全天来看10Y国债收益率下行0.5BP至2.495%;周五,宏观数据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影响不大,MLF续作时点止盈情绪主导市场,全天来看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4BP至2.519%。全周来看,收益率曲线变动较小,1年期国债活跃券下行1.5bp至2.0941%,10年国债活跃券基本持平于2.52%。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基本面数据相继落地,市场仍在等待下周货币政策的落地情况,考虑到当前利率水平以对降息预期定价较为充分叠加止盈情绪持续发酵,降息是否落地可能都会带来债市的回调,但基于经济弱修复、货币政策仍较为呵护,以及年初配置的机构行为,上行空间有限。
信用方面,在年初机构配置以及货币宽松预期下,收益率整体下行,中长端表现好于短端,高等级收益率下行1-4bp,中低等级收益率下行2-7bp左右,中长端表现好于同期限国开债,信用利差主动收窄4-10bp。从历史分位数来看,目前全线信用利差已经位于历史10%分位数以下。短期内处于经济弱修复、央行仍呈呵护态度及年初配置需求,债市风险不大,信用债收益率也有望维持低位或者跟随利率下行。同时在一揽子化债计划继续的情况下,城投短端配置策略仍可继续,但同时需关注再融资政策收紧和银行化债资金落地较慢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 A股市场继续回调,上证综指为-1.61%,深证成指为-1.32%,创业板指为-0.81%,沪深300指数为-1.35%,科创50为-3.64%,北证50为-11.39%。
行业表现:本周消费和电新表现较强,美容护理领涨为5.08%、电力设备为2.77%,其他为商贸零售1.26%、建筑材料1.10%和交通运输0.25%;TMT领跌,其中电子为-4.31%、计算机为-4.24%、通信为-3.21%、传媒-3.03%,国企占比较高的石油石化-3.00%、国防军工-2.94%和非银金融-2.88%亦回调较多。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本周港股亦大幅回调,恒生指数为-1.76%,恒生科技为-3.39%。
行业表现:港股行业全面回调,地产建筑业领跌为-2.31%,其次为资讯科技业-2.24%和工业-1.82%;相对抗跌的为医疗保健业-0.40%和电讯业-0.58%。
2
投研随笔
市场再度下探,情绪较弱。从市场表现来看,周内呈“L”型走势,周一受监管利空因素影响市场持续走弱,随后周二开始于阻力线反复博弈,期间再创疫情来新低。短期来看,多空博弈仍将持续,无论是分子端还是分母端都不存在改变当前格局的因素,更多取决于市场信心的修复。利空因素主要包括,其一是中国台湾地区选举或短期对台政策有所扰动;其二是美国通胀数据超出预期,而此前贝莱德(BlackRock)表示美联储可能不会像市场预期的那样降息,通胀或存在反弹,劳动力市场吃紧将加速薪资增长;其三是国内经济数据偏弱,CPI和PPI目前仍处于收缩区间,而社融和信贷仍略低于预期,新增中长贷加速下滑,对于PE进一步压制。同样也存在积极因素,比如周五盘后证监会新闻发布会谈到当前IPO节奏明显放缓,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加大基金机构逆周期布局正面激励等等,积极信号较为明显;此外,数据显示iShare中国大盘股ETF(FXI)的看涨期权持仓量近几周大幅上升,亦表明外资认为A股底部已现;此前存款利率的下调提供了降息的空间,而由于通胀数据和信贷数据不及预期进一步强化了降息预期;而对比股权风险溢价来看,相对中债的性价比不知不觉已经接近2倍标准差,基本处于历史的底部水平,而美债收益率上涨已开始拐头回落,流动性压力放缓。整体来看,若持续消化风险,而政策预期持续强化下,有望开启今年的春季躁动行情;从历史经验上看,春季躁动平均开启时间为1月8日,当前来看并不算晚。行业方向上,仍建议红利+科技制造的哑铃策略,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红利和科技制造像跷跷板;防守端红利为主,高股息利于不败之地,但需规避拥挤度较高的煤炭等板块;进攻端选择科技制造的优质个股,需警惕业绩预告披露暴雷。
港股受A股情绪低迷影响,全球海外主要市场已经从美债收益率上涨阴霾中走出,日经225、道琼斯工业指数已经再创新高,流动性压力虽然仍受美国通胀数据扰动,但整体美债收益率周内已经开始下行,因而流动性已经不是港股市场的主导因素。国内通胀和信贷数据偏弱,仍表明当前经济修复偏弱,核心是需求不足,因此强政策预期带动经济修复预期对于后续的港股市场至关重要,而此前亦提到为了配合信贷开门红以及政府债融资,春节前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通常偏宽松,尤其是经济数据明显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强化了一季度甚至可能1月即降息的可能性。行业方向,关注公用中的燃气等,受益上游气源供应充足,下游气价机制改革推进,盈利有望回升;出口链中的汽车和机械,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一带一路推动下中国重卡出口亦有望持续增长;流动性压力放缓且近期火爆的国内外生物医药收购、交易潮推动的创新药等。文中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来源:Wind(陆家嘴财经早餐)。
本材料为客户服务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信息和观点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德邦基金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必然依据,也不构成德邦基金对阅读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德邦基金在本材料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德邦基金在本材料成文时的观点,德邦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在不同时期,德邦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材料所载不一致的观点。
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德邦基金的观点,德邦基金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声明或保证。
除另有明确说明外,本材料的版权归德邦基金所有。未经德邦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既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材料或其任何部分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者发布,也不得对本材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德邦基金或其关联方、员工等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2024-01-15 17: 01
2024-01-15 17: 01
2024-01-15 16: 05
2024-01-15 16: 05
2024-01-15 10: 49
2024-01-15 1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