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来的全球化 | 朋克金融学

2024-02-29 16:41

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泉心泉意

当贸易在某个地方受阻时,它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现,并可能变得更加强大。


——Louis-vincent Gave

独立宏观研究机构Gavekal创始人

01

 君“失”坦丁堡

   焉知非福?

有研究表明,周二是一周中体感最漫长、最痛苦的一天。


周一时,我们会感觉周末似乎还没结束;到了周二,我们则陷入工作日的“深海”区,而周末,似乎遥遥无期。


如果有什么能比周二更痛苦,那一定是古希腊人的周二。


1453年的一个周二,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这是基督教世界的一次重大挫败——欧洲人的生活瞬间不“香”了,“愁(绸)死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丝绸之路的大部分区域,再想要获取香料和丝绸,就要看别人脸色了。

图片

【释义】:形容欧洲人获得香料和丝绸的途径被奥斯曼帝国控制。

所以,一直到今天,不少希腊人仍认为,星期二是一周中最不祥的日子。


当奥斯曼帝国面对泼天的富贵,期待得搓手手时,它慢慢发现,事情犹如它坐拥的“地中海”一般,发展得挺“秃(突)然”的,即使拥有丝绸之路的控制权,财富却似乎并没像预想之中疯狂涌入。

图片

图1. 君士坦丁堡区域范围

图片

因为,人家欧洲人,换“赛道”了!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奥斯曼帝国对地中海和丝绸之路的控制,使得欧洲人对原来的贸易方式感到肉疼,他们被迫开拓海上路线——绕开奥斯曼帝国的地盘,寻找另一条连接欧洲与中国、印度的物流通道。


“疼原拓海”的思维无形中促进了欧洲的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大探索——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国;1498年,达伽马完成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壮举……


后面的发展我们很清楚了,最终,世界经济的重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

图片

【释义】形容欧洲人对原来的贸易方式感到肉疼,被迫开拓海上路线。

对当时住在君士坦丁堡的人来说,日子过得苦兮兮的,世界似乎正在经历“去全球化”。


而对住在伦敦、里约热内卢或开普敦的人来说,那日子是干得一片热火朝天。


在Gavekal Research*近期的一篇报告中,作者路易斯·加夫(Louis-vincent Gave)讲述了他从大航海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当贸易在某个地方受阻时,它可能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现,并可能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


*Gavekal Research:一家顶级独立研究机构,提供资产配置咨询服务。

图2. 路易斯-文森特·加夫

图片

02

从“里卡多式”增长

到“熊彼特式”增长

路易斯在报告中,以奥斯曼的这段历史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世界格局的一些变化趋势:


图片

壹:俄罗斯

美元通道被切断的后果:与世界主要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2月24日,是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之际。当西方世界试图切断俄罗斯进入美元、欧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的通道,引发俄罗斯经济崩溃时,俄罗斯立即转而使用人民币、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或泰铢等货币,使得俄罗斯与世界主要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图3. 俄罗斯进口额

图片

俄罗斯与新兴市场贸易量激增的现象与开篇欧洲人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如出一辙,在当下的中国,也有类似现象。

图片

贰:中国

生产线被美国迁离中国后:中国贸易顺差增长了三倍

当美国鼓励国内生产商把生产线从中国迁回国内,或转移到如越南等其他国家时,中国会发生什么——


过去的几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了约三倍。

图4. 中国贸易顺差

图片

这背后,与中国开拓新市场密切相关。2017年时,中国对东盟经济体的出口价值仅占其对美国出口的60%,而现在,我们对东南亚的出口约已达到其对美国出口的120%。


在1月的一篇【泉果探照灯】中,曾提到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以明显优势超过日本,首次跃居世界第一。除了在欧美外,这些出口的汽车在东南亚、中东和拉丁美洲都大受欢迎。

点击链接直达:《中国将在2030年取代西方汽车业主导地位 | 泉果探照灯》

图5. 各国年汽车出口量

图片

类似地,中国的发电厂、土方设备、拖拉机、电信交换机、涡轮机、机床等许多领域的资本商品在新兴市场都需求旺盛。


在路易斯-文森特·加夫的原文中,他提到了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两种增长模式。

【1】里卡多式增长:


这种增长源于贸易壁垒的降低、新道路的建设、运输和通信方式的改变。这些发展为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铺平了道路;


【2】熊彼特式增长:


这种增长发生在新文明触发剧烈的生产率提升时。

此前的几十年中,贸易壁垒的消除使得里卡多式增长占主要的推动力,但是最近几年所谓的“去全球化”舆论,使得人们重新评估这种增长模式的适用性。


15世纪的奥斯曼人未曾预料到,他们通过封锁丝绸之路贸易,最终催生了现代时代的来临,使地中海逐渐变成了一个经济上的闭塞区域。奥斯曼人不自觉地锯断了自己坐的那个树枝……


而同时期貌似面临重重危机的西欧人,却把所谓的“去全球化”,演变成为了“去!全球化!”

图7. 奥斯曼帝国攻克君士坦丁堡

图片

03

   新全球化:

欧亚大陆将作为

一个经济整体融合起来

近年全球贸易的持续攀升,主要得益于新兴经济体内部的贸易突然加速。


路易斯提到,“接下来的十年,将看到更广泛的欧亚大陆,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融合。”

图8. 新兴经济体内部贸易正在加速

图片

只要注意观察,我们每个月,都会在新闻上看到关于新道路、铁路或运河建设的消息,以及一些新的自由贸易协议被披露出来,如果你仔细分析,你会看到,这些新的物流通道,正在将伊斯坦布尔至雅加达轴线上的经济体连接起来。


如果从伊斯坦布尔画一条线到雅加达,即便不算上中国,也将对35亿人口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地区人口总体还保持着1%的增长,并拥有一些世界上最高的收入增长率。

图9. 近期媒体关于伊斯坦布尔-雅加达轴线的新闻标题

图片

这些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摆脱美元资金的束缚,可以使用本地货币,或人民币直接从中国购买资本商品。


路易斯提示说,大家可能并没意识到,我们首次见证了一个国际现象,那就是:在这次美联储重大的货币紧缩周期中,没有任何一个新兴市场出现崩溃。

04

  新兴市场的牛市:

这一波的全球化

将不会再是西方模式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活动因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连接,以及中国各城市之间的相互连接,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其实,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发生的一切,在欧亚大陆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在发生:比如铁路、航空、道路、电信和电力的建设,等等。只不过,因为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没有中国快,所以被忽略了。


通过对欧亚大陆这20年来的观察分析,路易斯联想到了法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曾提出的一个“加速”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简化解释为:

■  大多数社会经济变量都遵循“正常”法则,即正态分布曲线。


■  正态分布的现象在人们的收入上尤为明显:在一个“正常”国家,大部分人的收入接近平均水平,占据非常低或非常高收入的人群(即曲线的两端),比例非常少。

■  若几年内收入增长,曲线右侧的尾部(加速现象)将比收入增长的速度快得多,某一收入水平的人数将会呈指数增长。

图10. 加速现象

图片

更多人的更多收入,会进一步刺激消费。


历史研究表明,在购买一些商品和服务时,收入是一道门槛。


比如当一个国家的平均年收入低于1000美元时,几乎没人购买电视机,超过1000美元时,几乎人人都会买;对智能手机,这个收入门槛在2500美元;汽车、大学教育、参与购买金融保险产品的门槛分别为10000美元、15000美元和30000美元。

图片

如果假设一个人均收入10000美元的国家在五年内收入增长25%,那这个国家对大学教育的需求将会增长7倍,而不是25%。


所以,更多的收入之下,是加速的需求,需求量的增加又再次加速了制造成本的降低。


举个例子,2000年初,中国每年销售200万辆汽车,随着收入的增长,10年后,这个数据已经飙升到了1800万辆。类似的事件大概率将在东南亚、印度和更广泛的中东地区中出现,他们收入的增长,加上中国提供的高质量且不足1万美元的汽车,正是这个发展下的最少阻力路径。


去年,中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贷款中,人民币贷款首次超过了美元贷款。路易斯提到:“世界正在经历一波与以往不同的全球化新浪潮……自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以来,世界正在经历一波不需要西方金融家、西方工程师、西方运输方式、西方货币或西方技术的全球化浪潮。”

图11. 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贷款数量,人民币贷款首次超过美元贷款

图片

新兴市场的牛市仍处于起步阶段。

参考资料:

  • 《The Revenge Of The Ottoman Empire》 作者:路易斯-文森特·加夫

  • Source: https://research.gavekal.com/article/the-revenge-of-the-ottoman-empire/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