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合规路径与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科创中国”金融服务云课堂高端装备第二期

2024-03-20 15:44

微信封面1080-460.jpg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3月15日,“科创中国”金融服务云课堂高端装备专场第二期活动于“科创中国”视频号、投教基地APP精彩开讲。

本期云课堂中,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国江、袁星两位主讲嘉宾分别就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合规路径与措施、高端装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与实践等内容进行解读,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经验分享。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合规路径与措施


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动企业由产学研融合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获取更高水平战略性和市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企业科技成果如何进行转化,转化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转化的路径和措施是怎样的?陈国江从某科技企业与某生物医药项目科研团队的案例切入,全面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法律风险问题,并进一步对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的区别进行了阐述。

“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过程中,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国务院有关部委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分享中,陈国江以北京中关村的某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例,解析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赋权。他指出,每家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内部流程不尽相同,无论企业与高校还是科研团队合作都需要明确科研成果完成人是否有完善内部流程,高校、院所赋予了完成人什么权利,是股权还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完成人与所在单位单独所有还是共同所有,包括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兼职方式等各项权利问题。对此,陈国江建议,企业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前,需将尽调做好,了解交易对手、合作伙伴的内部流程和赋权情况。“一般来讲,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形式归类为四种:报酬、许可、分红、赋权”,陈国江对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各地的规定、试点方案等政策与实际案例对前三种类型进行了阐释。谈到赋权这一方式时,陈国江坦言,结合各成果转化与赋权的先后顺序问题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不尽相同。一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捋顺高校科研团队与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及科研团队内部的激励方案最为关键。这两个关系确认之后,才有向企业融资的基础,进一步开展项目产业化。另一方面赋权流程中,首先需要团队就成员组成、内部收益分配比例等问题协商一致;接下来,由团队提出赋权申请,包括权属情况、应用前景、承接对象等内容;单位内部进行公示;之后与单位签署赋权协议,约定清楚包含赋权比例、转化决策机制、转化费用分担及知识产权维持费用等内容;最后一步才是权属变更登记。 最后,针对在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当中,职务发明容易出现不合规的情况,陈国江也进行了阐述:一般科研人员有两重身份,一重是在企业任职,另一重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那么在成果转化中,会利用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这当中就会涉及职务发明的问题,职务发明本质上所有权都是属于高校或研究院的。他建议,企业与科研团队签署合同时,需要提前尽调,了解清楚职务发明的归属情况。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与实践


图片


近年来,针对知识产权,尤其是商业秘密领域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袁星以一个虚拟案例为线索,讲述了对于企业来说,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

与专利、商标、著作权三类知识产权相比,商业秘密具有容易获得,且保护范围广泛的特点。但往往作用越大的权利越不易利用,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商业秘密并进行保护。

“商业秘密的本质是信息。”袁星指明,从技术角度来说,如原料、配方,工业品中的结构、样式,甚至算法、源代码等;从经营角度来看,常见的是客户与供应商的信息、数据、财务、招投标材料等都可作为商业秘密。

对于商业秘密权利化的路径,袁星将其总结为三点,一是信息具有商业性,二是有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秘密性,三是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满足条件后,再将信息归纳为各个秘密点,之后即为完成商业秘密的权利化,也就是把零散的,不知是否为商业秘密的信息,落实为商业秘密。

提到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如何确定,是个非常困难但又很重要的议题,对权利人以及被控侵权人需分别针对各自行为展开证明,尤其是针对被控侵权人如何“接触”、商业秘密信息与被控侵权人信息的“一致性”及该信息的“合法来源”几个关键点,袁星阐明了认定标准,并就泄密路径、如何监控及初步调查等环节分享了经验。

结合以往的案例及实践,袁星为企业如何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要重视法律文件,对员工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知识产权归属协议、期权协议这四个文件内容要突出明确;其次,要制定和规范企业内部保密制度,重视员工内部审查及培训,与客户、供应商等建立外部保密协议,及与委托第三方明确协议关系;除此之外,还需防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风险。

分享最后,袁星提醒各大企业,发现泄密后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商业秘密二次泄露,将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再考虑追责问题。而追责具体采用民事、刑事、行政哪种救济手段,需根据每个案件情况进行选择。


“科创中国”金融服务云课堂系列活动由“科创中国”联合体联合北京基金小镇策划,面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领域,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提供公益性、常态化、专业化科创服务。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