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基民纷纷变身“收蛋人”?债基频频波动,要止盈吗?

2024-03-28 17:10

2024年以来,最IN的理财方式便是 “养基收蛋”


养的什么“基”?收的又是什么“蛋”呢?


这是基民对债基收益的统计方式,一个蛋即1个bp的收益,也就是当日上涨0.01%,单日上涨多个bp则被称为“恐龙蛋”。


开年以来,在流动性和基本面的双重加持下,债牛行情不断演绎,基民热衷于在债基评论区“数蛋”。但近期债市也开始频频震荡,部分前期表现亮眼的债券基金也遭遇了净值回撤。




01 近期债市为何波动?


近期债市为何波动?最直接的还是市场利率的变化。


一般而言,市场利率和债券价格呈反比关系。市场利率水平上涨,债券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3月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加大,在3月6日跌破2.3%大关创下22年低位之后,又经历了一轮“上行—回落—再折返”,受此影响,债基净值出现起伏。

图片


综合来看,债市波动主要源自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 2月CPI和进出口数据均强于预期,带动股市情绪恢复、表现强势,“股债跷跷板效应”增强。

  • 3月央行多日开展了100亿、30亿逆回购的“地板量”投放,传递一定的“资金防空转”信号,引发市场关注;同时,MLF缩量平价续作,降息未能落地。

  • 前期债券市场涨幅较大,部分机构已经有止盈落袋的情绪,尤其超长国债较为拥挤且交易型机构占比较高,利率调整引发机构卖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振幅。


今年重要会议之后,债市有变、亦有不变。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的定调仍然偏向“温和复苏”而非“强复苏”。短期而言,从当前经济修复内生动能的状态看, 在政策刺激总体较温和的情况下,债市仍无较大的利空因素。不过,基于当前债市收益率偏低的现,相比而言中短期限品种的投资性价比会更有优势。


但整体来看,一方面,此前央行提及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基本面修复仍需合理宽松的货币支持,二季度债市将重新博弈降准降息,这将为债市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




02 债牛行情还能继续吗?


国联证券认为,在宽货币预期引导下,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下行。此外,高频数据反映出基本面维持弱修复趋势,需求端回暖仍需较长时间,叠加机构配债需求仍存长端收益率或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当前债市波动较多,主要受到前期涨幅过快、止盈盘需求较强的影响。若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有望再续债牛。


从短期来看,无论是民营经济支持、还是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以及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仍需相对舒适的货币政策环境,虽然债券市场短期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但是不改变债市长期向好的趋势。


另一方面,“资产荒”下,债市出现持续性调整的概率较低。经济增长弹性放缓、需求修复平缓下资金易滞留金融体系,叠加地方化债推进等,或阶段性加剧“资产荒”。在此背景下,当收益率出现一定调整后,机构“买债”热情或再度被点燃。(来源:国金证券)


总体而言,对于债券市场仍然值得保持乐观,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债券市场收益率逐步下台阶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市场投资者配置需求等中长期因素,债券市场整体仍处于较为有利的环境中。




03 债基需要止盈吗?


前期债市积累了不小的涨幅,近期的市场波动也让不少投资者产生了卖出止盈的想法。


但从历史来看,倒不用太担心债市的调整。


从收益来源来看,债券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第一,票息收入。债券的本质是一张“借条”,借钱就是要付利息的。

第二,资本利得。债券的市场价格存在波动性,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债券价格走低的时候买入、债券价格走高时卖出,从而赚取“资本利得”,也就是低买高卖的“差价”。


通常情况下,只要债券没有兑付困难,持有到期就不会有损失,长期看,票息收入就是一条以一定斜率向上的直线。基于此,尽管债券的资本利得可能会上下波动,但票息收入细水长流,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和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来看,尽管短期夹杂小幅波动,但长期来看确定性依然较高。


图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12/31-2023/12/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事实上,即使面临短期净值回撤,基金指数往往在市场震荡之后,会有相应的长时间连涨调整期,净值也会较快修复。以短债基金为例,统计2013年1月至2022年年底的基金指数走势发现,期间共有4轮明显调整,分别发生在2014年12月、2016年11月、2020年5月、2022年11月,指数的最大回撤分别为1.05%、1.23%、0.76%、0.55%,平均不到1%,回撤幅度较为可控。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31;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回顾2023年的那波债市调整,从调整幅度和速度来看,中债-综合净价指数收盘价从23年8月24日的104.90下行至10月24日的103.75,40个交易日下跌-1.1%,考虑了票息收益的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的下跌幅度也在-0.55%。然而,尽管市场调整幅度不小,但债券基金仍然创造出较强的超额收益。据wind数据显示,同期,短债类基金指数收益率小幅上涨0.1%,中长债基金指数收益率小幅下跌0.15%,跑赢债券指数。(数据来源:wind,2023/8/24~2023/10/24)


相较股市的起起落落,债市的表现则沉稳很多,虽然也有波澜,但国内债市整体呈现“熊短牛长”的特点。


图片 

由此可见,以避免波动、锁定收益为目标的止盈策略,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如果短期内没有资金需求,止盈并不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细水长流,债券基金的长期收益正是源于每一个bp的累积。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投资债券基金就完全不需要考虑止盈。大家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市场具体情况来进行决策可能更加合理。


这里也要提示大家,目前的债市确实有过热迹象,如果经济恢复进程超预期、政策风向转变、债券供给增速提高等因素出现,利率可能快速反弹,引起债市较大幅度的波动。从历史风险收益特征来看,长债的潜在风险和收益都大于短债。对于风险偏好较低,不想承担太多波动的投资者,也可以更多关注短债基金~


风险提示:1.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