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洗钱”离我们生活远吗?您知道什么是“洗钱”吗?实际上,洗钱陷阱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哪怕是送花、定制蛋糕这些看似很浪漫的行为,可能都是犯罪分子用来洗钱的方式,一定要擦亮双眼,做好防范,避免损失!
案例一
案例:直播打赏再返现,洗钱接近1亿元
2022年6月,上海警方在侦查一起集资诈骗案的过程中,发现非法募集的资金居然被用于在某网络直播平台充值打赏主播,资金量接近1亿元。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在打赏网络主播后不久,其个人账户中便会收到网络主播们转来的巨额钱款。
经查,集资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为转移隐匿犯罪所得,提出由其在网络主播李某等人的直播间内打赏礼物,再由李某等人返还打赏钱款。事成后,李某等人还可从中收取部分佣金作为报酬。由于打赏金额巨大,直接为网络主播抬高了人气和曝光率,还为他们带来了直播平台的丰厚奖励,甚至有些主播会主动联系这些犯罪嫌疑人,希望参与这种非法的洗钱活动。
案例分析
通过直播平台的打赏系统,观众可以使用现金购买虚拟币,再用这些虚拟币购买虚拟礼物送给喜欢的主播。主播收到的虚拟礼物可以被再次兑换为现金,并由直播平台、经纪公司和主播进行分成。这就是直播打赏的基本运作模式。打赏的初衷是为了增强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但背后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使其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也应提高警惕,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同时,普通民众在遇到类似的不当邀请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不做帮助洗钱的“水军”“托儿”,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
案例二
案例:“人民币花束”“现金蛋糕”暗藏玄机
江苏一花店老板茆女士收到一名陌生顾客发来的订单,要求制作一个5.2万元现金鲜花礼盒,用于给女友求婚。沟通好款式和费用后,对方向茆女士要了银行卡号转账,让茆女士取钱帮忙制作,可就在将花束送到顾客手上一个小时之内,茆女士却收到银行卡被冻结的消息。
经警方核实,茆女士收到用于制作现金花束的资金,实际上是涉嫌诈骗犯罪的赃款。
2024年1月6日,陕西榆林榆阳区某蛋糕店老板赵先生收到了一条好友申请。这名顾客声称,自己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将至,希望定制一款蛋糕,将3.5万元现金做入蛋糕中。赵先生将“定制”的蛋糕送至指定地点交给买家后,还以为做了一单不错的生意,没想到第二天,他的银行卡就因涉诈资金的流入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管控。
案例分析
诈骗团伙为快速洗钱,把从银行取现、换虚拟币方式转为向花店、蛋糕店等进行大额消费套现。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或拉拢本地人员联系商户,盯准商户服务客户的心理,提出个性需求。商户因前期做过类似定制礼品盒或基于大额订单,大多会迎合客户需求,放松了警惕。通常诈骗分子会优先购买方便变现的商品(如烟酒、鲜花礼盒、黄金等),提出将钱打入商户经营者的银行卡账户内,让其提供银行卡号。随后,不法人员将卡号转发给电诈案件受害人。商户收到的“预付款”实际是其他案件的“赃款”。就这样,商户经营者无意中成为诈骗分子的“洗钱帮凶”,同时,导致商户账户被冻结,甚至涉案资金被划扣的重大损失。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要谨慎接收网络订单和大额线下订单,规范收款流程,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尽量通过公对公转账,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同时,不要随意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或收款二维码过账,莫因一时的小利,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工具。
总结
洗钱的手法日趋复杂多变,其隐蔽性和欺骗性不断增强,给防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普通民众若缺乏足够警觉和识别能力,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沦为洗钱活动的“无意识工具”。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洗钱活动的严重危害,掌握识别与防范洗钱风险的方法,从而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保护个人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同时,作为社会公民,我们有责任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维护国家金融秩序与安全。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
2024-05-01 10: 13
2024-05-01 10: 13
2024-05-01 10: 12
2024-04-30 16: 45
2024-04-30 16: 44
2024-04-30 16: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