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 19:34

劳动力市场全面走弱,美国衰退预期有所升温。周度数据来看,截至7月27日的一周,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4.9万人,高于前值(23.5万)及预期(23.6万),表明裁员情况有所恶化;截至7月20日的一周,续请失业金人数增至187.7万人,创2022年以来新高。月度数据来看,7月非农就业人数新增11.4万人,低于预期(18.5万)及前值(6月数据由20.6万人大幅下修至17.9万);同期,劳动参与率上升至62.7%,但失业率反弹至4.3%,前值4.1%。


【来源:wind,招商资管】
经济景气度回落,通胀预期明显下行。7月美国ISM制造业PMI 46.8%,低于预期(48.8%)及前值(48.5%)。细分项来看,除了物价指数52.9%,高于前值(52.1%)之外,其他指数均低于前值,其中产出指数45.9%,前值(48.9%);就业指数43.4%,前值(49.3%);新订单指数47.4%,前值(49.3%)。就业及经济走弱带动通胀预期明显下行。
基本面强化美联储或于9月开启降息。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并表示9月或可考虑降息。但具体降或不降,主要还是取决于数据。通胀虽仍有粘性,但对美联储决策的约束边际走弱,若就业市场继续恶化,美联储或可顺势开启降息周期。目前市场定价美联储9月开启降息,年内2-3次共75BP。但美国大选仍具有不确定性,或对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带来干扰。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错位下,全球资本市场波动或将加大。7月31日,日本央行最新利率决议,宣布加息1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上调至0.15%-0.25%。同时公布缩表计划,国债购买规模每个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低于预期(一万亿)。英国央行8月1日宣布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5%。美国衰退及降息预期下,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日元及人民币有所走强,资本市场波动或将有所加大。





【来源:wind,招商资管】
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修复走弱。美国衰退预期升温,国际定价大宗商品持续走弱,国内定价商品整体继续仍偏弱,内需不足导致价格低位徘徊仍在压制企业补库意愿。30城商品房成交套数仍偏弱,房地产企稳回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经济修复边际走弱,需求不足持续抑制企业生产及投资意愿。据统计局官网公布数据,7月制造业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略高于预期(49.25%)。分化继续,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内生需求不足,宽松政策预期有所升温。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仍然有待于财政的进一步发力,尤其是中央财政支出对其他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政策加码预期有所升温。三中全会公告中提及,“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持续关注政策加码方向,尤其是后续具体举措对地方宽信用能力和意愿的提振。
经济内生动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以“财政为主、货币为辅”的政策组合对冲下,2024年经济有望延续修复态势。政府重申年内5%的增速,宽松政策预期有所升温。经济弱修复的同时,通胀或将温和回升。降息后,实际利率仍偏高,一定程度上压制投资及消费需求,货币政策整体仍将保持宽松趋势。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仍然有待于财政的进一步发力,尤其是中央财政支出对其他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关注三中全会后中央-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及考核方式上是否能激发地方政府的发展动能;中央财政支出方向是否会向“权益资金”倾斜等。



【来源:wind,招商资管】
本次所涉及信息为截至报告发布日前可获取的最新数据,信息基于相关数据方数据整理而来。本次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投资建议或承诺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直播视频、截图、展示材料等相关素材仅限于管理人与合作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之目的,禁止第三方机构单独摘引、截取或以其他不恰当方式转播。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资管计划财产的投资运作。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集合计划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集合计划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产品资产,但不保证产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产品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产品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提醒您产品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产品运营状况与产品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产品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