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养老目标基金的兴起——中国养老投资的新时代》报告第一部分——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在个人养老业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晨星助推本土市场构建多元化养老投资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感谢基煜基金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作为国内领先的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型机构,基煜基金与晨星在推动养老投资市场发展、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未来,我们期待与基煜基金继续携手,深化在数据工具、投资研究、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为更多人的美好退休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导人们及早规划未来退休生活,切实提高退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之后,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颁布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按照法规,符合规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01 中国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通过支付养老金的形式保障劳动者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支撑的三支柱养老体系。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自主建立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包含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包含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个人养老产品。虽然第三支柱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机遇。
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由各地方政府主导,个人无法参与投资决策。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三大支柱中发展最早、具有强制性和普惠性的基础养老制度,也是我国养老制度的基石,长久以来一直承担着保障我国绝大部分民众退休养老的主要职责。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75%。
我国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制度。但由于大部分企业难以承担企业年金带来的成本负担,目前提供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较少,覆盖率偏低。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4.2万户企业向员工提供参加企业年金的选项,参与职工的人数为3144万,占全国人口比例仅为2.2%,仅相当于同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3%左右。职业年金为机关事业单位为工作人员专设的补充养老制度。虽然职业年金是强制缴纳的,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职业年金在覆盖率上也有限,与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大致相同。
虽然第一支柱养老保险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民众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提高给采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的运作带来了挑战。随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适龄就业群体减少,而需要赡养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预期将在未来二十年内面临短缺。在此背景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在民众退休养老储蓄上起到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内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首份顶层设计文件,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正式启航。该文件明确了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累积制,即参加人可以按月分期或者按年度缴费,但只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进行领取。参与人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自主选择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养老需求和风险偏好。
2022年10月26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在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流程(包括参加人、开立账户、缴费、投资、领取)以及税收优惠方面推进了落实落细的具体做法。参加人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按照每年12000元的限额标准,在个人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展望未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引导人们及早谋划和为未来老年生活做储备,提高老年收入水平,更好地保障老年生活的需要。
02 养老目标基金启航,助力个人投资养老
2018年是公募养老目标基金服务于个人养老投资的元年。2018年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同年9月,第一只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旨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的养老需求,也进一步为国内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11月4日,为推进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规范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在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暂行规定》为公募基金如何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指明了方向。首先,明确养老目标基金是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合格的基金品种,这也标志着养老目标基金迎来了制度性发展红利。其次,对产品的规模提出要求,养老目标基金需达到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少于5000万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亿才能够符合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格,旨在规避基金规模较小而影响到基金投资操作和产品正常运行的风险;自2023年11月起,非养老目标基金的公募产品也能够逐步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但目前尚未有产品纳入。第三,针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设置单独Y份额,该份额不得收取销售服务费,可以豁免申购费等销售费用,并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一定的费率优惠。Y份额较为低廉的收费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长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有助于提高养老基金的吸引力和业绩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是为了满足个人投资者的养老理财需求,也因此受到比普通FOF产品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但并非所有的养老目标基金都可以被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除了可以在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养老目标基金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银行、券商、互联网平台等代销渠道购买养老目标基金,但是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外的渠道购买养老目标基金无法享受税收递延优惠和Y份额的费用优势。
养老目标基金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标,采用基金中基金(FOF)的形式运作,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和优选基金两个层面,在分散组合风险的同时创造收益。目前养老目标基金根据投资策略的不同,可细分为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两大类。
目标日期基金根据投资者的目标退休日期来规划基金的资产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不断调整资产配置比例以匹配投资者在不同年龄段的风险承受能力。该类基金通常在初期时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而随着目标退休日期的临近,组合中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不断下调,固定收益类资产比重逐渐增加,直至达到目标日期后,组合以投资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同时投资目标也从强调资产增值调整为以资产的稳定性和安全保值为主。从细分产品定位来看,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由基金管理人根据滑道调整基金的风险水平,定位于“一站式”养老投资产品。
目标风险基金是在成立时预设风险水平,并通过调整权益和固收等资产的配置比例来维持组合风险水平恒定的基金。根据风险水平的不同,通常可大致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均衡型和积极型四大类,分别对应晨星分类中的积极债券型、保守混合型、标准混合型和积极配置型产品。“保守型”基金主要配置低风险资产,而“积极型”基金则主要配置高风险资产。从细分产品定位来看,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由投资者自主选择和调整自身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定位于“工具型”养老投资产品。
养老目标日期与养老目标风险基金的主要差异如图表1所示。
图表1: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基金的差异
资料整理: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03 最短持有期限
养老目标基金设有至少为1年的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限,且封闭期或最短持有期限需与基金的投资策略相匹配。在《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中规定,养老目标基金的最短持有期限为1年、3年或5年的,基金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含商品期货基金和黄金ETF)等中高风险品种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30%、60%和80%。最短持有期限是在养老目标基金成立时根据基金招募说明书中规定的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而确定,因此,尽管目标日期基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限会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而逐步降低,但其最短持有期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将保持不变。
整体来看,养老目标基金为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以匹配投资者多元化、差异化的养老投资需求。
《养老目标基金的兴起——中国养老投资的新时代》报告将于10月17日于线下正式发布,后续我们将于公众号上陆续更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代景霞、吴粤宁
免责条款:©2024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2024-10-10 11: 54
2024-10-10 11: 54
2024-10-10 11: 54
2024-10-10 11: 53
2024-10-10 11: 53
2024-10-10 11: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