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地缘政治视野将决定这轮企业出海的“生死”?| 泉果无限对话

2024-12-25 12:19


1.png



2.png

■  为什么在近些年,大量的社会动乱和问题反而集中在那些科技发达、财富集中的地方?


■  下一轮科技革命,大概率是生物技术革命,和人类的前四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什么本质差别?


■  为什么说这次中国企业出海,是“第二轮”出海?而是否具有地缘政治视野,可能会成为企业出海成败的“生死劫”?

再过一周,也就是12月31日晚,邱震海博士的跨年演讲将在上海举行。邱震海是香港全球化中心(CGHK)和【震海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政评论专家之一。


本次“震海会跨年思想演讲”的主题为《2024-2025:破浪·追光:不确定时代里的确定性机遇》,由震海会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大象新闻客户端联合出品。

邱震海自德国图宾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长达40年专注于全球地缘政治的观察与研究,他在凤凰卫视近20年的栏目《震海听风录》以及后来开创的栏目《寰宇大战略》,在中国积累了超过千万的粉丝,他的专著《迫在眉睫》《2020大布局》等,亦在企业及学术界引发关注。


月前,邱震海做客【泉果无限对话】,从中美关系走向、未来的生物科技革命趋势等角度切入,讲述中国企业这一次出海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要素和可能遭遇的“陷阱”。

本期【泉果无限对话】,邱震海博士率【震海会】给泉果视点的读者们赠送特别福利,本期内容留言点赞前4名的读者,我们将赠送12月31日在上海举行的邱震海博士跨年演讲门票。本次跨年演讲的具体信息,请见文章末尾海报。

1.jpg

我们把邱震海在泉果的2小时内部分享内容,梳理出15条关键信息如下,供您在1分钟内快速浏览:

关于科技革命:

【1】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冲突的底层逻辑实际上是科技革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近些年,大量的社会动乱和问题反而集中在那些科技发达、财富集中的地方。


【2】这一轮互联网科技革命正在逐渐步入尾声。下一轮科技革命——大概率是生物技术革命(biological revolution)——或将在2035年到来。


【3】从250年前的机械化革命,到150年前的电气化革命,再到80年前的自动化革命,以及40年前的通讯产业革命,人类前四次科技革命都在解决同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缩短时间和距离,提高效率。而接下来,人类开始转而重点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基因。


【4】随着科技革命的新旧交替,未来十年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伴随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这就需要科学家、企业家、社会管理者分工协作: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企业家利用科学成果来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管理者则负责解决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5】在商业上,科技革命的初期往往是产生巨富的年代。如果我们预估2035年是生物产业革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10年里,将会诞生一批新的巨头和富豪。推算一下,就在现在七八岁的孩子们中间。所

以家里有孩子的,请务必好好培养。

2.jpg

关于企业出海:

【6】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我总结出一个不一定完全准确的观点:我们成为了全球分裂市场的探索者,正在“二次出海”。


【7】与十年前相比,“二次出海”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十年前,我们主要通过收购欧美的企业来拓展市场,如今不得不转向其他地区寻找机会;十年前,我们的策略是简单的收购,而如今是将产业转移,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十年前,我们收购的企业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但慢慢的,我们能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崭露头角。


【8】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混沌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世界,多条道路”,选择哪个市场非常重要;“一个世界,多条道路”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也适用于一个地区内部的不同产业的生态系统。所以企业出海的第一步,是找到一个“全科医生”式的指导者,或拥有“全科医生”的思维。


【9】在当今的营商环境中,对商界的顶级CEO来说,地缘政治视野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越大的企业家越会谈论地缘政治,越小的企业家则更专注于商业本身。


【10】企业家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让自己成为大国地缘战略冲突大餐中的“小点心”。什么叫“小点心”?大家想象一下,一顿大餐中的小点心,其实可有可无,被吃了也就被吃了,不被吃也不会影响整个大餐。所以企业家要小心不要成为这种被随机吃掉的“小点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在这种大国博弈中被波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空间。


【11】我始终对以企业家为主体的民间力量,抱有高度的赞赏,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有一片土地,我们的企业就拼命地破土而出、蓬勃生长。


【12】出海的过程会有很多烦恼,但大家别太担心,这其实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说明你的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去做布局,应对挑战。中国拥有一批全世界最善于学习的企业家,许多企业家如饥似渴,终身学习,这种企业家生态在欧美、在东南亚都不复存在;相较于几十年前,我们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倾向于合作共赢、资源共享。

3.jpg

关于中美关系:

【13】未来十年,是全球格局的关键十年。我认为,“中美竞争”的第一回合将在十年内见分晓。


【14】白邦瑞是特朗普上一个任期的中国问题顾问,曾在美国国防部和CIA工作。他在2016年写了一本书叫《百年马拉松》,副标题是“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战略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当时,我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这种观点完全是误导的,中国一直采取的是虚心的态度,并没有一定要成为第一的野心。


【15】现在白宫内部的策略,已经从“百年马拉松”变成了“十年马拉松”,他们认为,必须在10年内解决中国问题。首先要去风险化,即保留那些没有风险的部分,将有风险的部分摘除。去年,美国提出了所谓的“小院高墙”策略,在特定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构建一个小而高的壁垒,阻止中国获得相关技术。我们必须警惕,小院越来越大,墙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图片

 以下为邱震海分享实录精选:

01.png

谈科技革命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冲突的底层逻辑实际上是科技革命。

用熊彼得的理论来说,科技革命是“创新型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尽管从长期维度来看,科技创新一定会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在短期内,这种破坏的威力不容忽视。


我常举的一个例子是:


100多年前,当汽车刚诞生时,马车夫是什么感受?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汽车的出现,因为这威胁到了他们的生计。大体上,他们的反应有三种可能:


第一,去砸车,但这样他们就成了暴徒,并且带来大量的社会混乱。


这其实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近些年,大量的社会动乱和问题反而集中在那些科技发达、财富集中的地方,例如美国的“弗洛伊德事件”、法国的“黄背心事件”……大量的问题正是在这些地区产生的,而不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泉果视点注:美国的“弗洛伊德事件”是指2020年5月在明尼苏达州发生的一起警察暴力执法事件: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在街头遭到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的暴力执法,肖万用膝盖压住弗洛伊德的脖子长达9分29秒,导致弗洛伊德窒息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对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问题进行深层次改革。


*泉果视点注:法国的“黄背心事件”是一场始于2018年10月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起因是法国政府宣布提高燃油税,导致民众不满,认为马克龙政府只顾富裕阶层的利益,导致普通民众生活越来越艰难。抗议者身穿反光黄背心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民生。

4.jpg

第二,接受现实,但最终马车夫们会失去工作岗位,可能会被社会边缘化。


第三,选择转型,去学习开车。


很多人一听,这是个很理想的选择!但这在当下并不容易实现。统计数据显示,长期来看,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工作岗位的数量超过被替代的岗位。然而,这是个伪命题——新增岗位往往是知识密集型的,而被替代的岗位则是劳动密集型的。


我们的生活是以月和年为单位的,而不是以几十年的超长维度来衡量的。在短期内,那些失去劳动密集型岗位的人,很难胜任新出现的知识密集型工作。短期内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我们去填补。


科技革命带来的溢出效应显而易见,社会财富在迅速增长。然而,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分配不公等各种问题,导致社会矛盾和国际间的地缘冲突,比如,911事件以及近年来大国崛起的各种现象。近年来,以贸易冲突为起点,进而扩展到地缘和制度的一系列冲突,一定程度上都是过去20年科技革命的底层效应。

5.jpg

未来20年的变化,仍然会以科技革命为主轴。那么,科技革命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其实,观察年轻人的择业取向和择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视角:


我到大学演讲时,经常会问台下的学生,有谁现在还愿意创办互联网公司?几乎没人愿意了。这实际上是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深层变化的一个真实反映:


过去,人们追求“下海”经商,因为海里有鱼;而现在,海里捞不着鱼了,大家都想“上岸”——从90年代末开始,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崛起;现在,要想再诞生新的巨头,已经机会渺茫了。所以,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互联网行业、不愿意创业。


这一轮互联网科技革命已经逐渐步入尾声了。


下一轮科技革命——大概率是生物技术革命(biological revolution)——或将在2035年到来。

从250年前的机械化革命,到150年前的电气化革命,再到80年前的自动化革命,以及40年前的通讯产业革命,人类前四次科技革命都在解决同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缩短时间和距离,提高效率。


而接下来,人类开始转而重点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基因。


我记得我在德国读博的时候,曾问过教授,为什么博士学位被称为“PhD”?他解释说,在古希腊时期,只有三种学科:一种是神学,与天打交道;一种是医学,与人身体打交道;其余所有知识归为哲学(Philosophy)。17世纪之后,才逐渐演变出了各种具体的学科,这说明医学地位何等重要。


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生物技术革命的端倪,比如基因技术的突破等,但真正的革命性变化还没有发生:当一种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或颠覆社会的生产方式时,才称得上是革命性的,就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方式。


插句题外话,在商业上,科技革命的初期往往是产生巨富的年代。如果我们预估2035年是生物产业革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10年里,将会诞生一批新的巨头和富豪。推算一下,就在现在七八岁的孩子们中间。所以家里有孩子的,请务必好好培养。

6.jpg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革命的新旧交替,未来十年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伴随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


这就需要科学家、企业家、社会管理者分工协作: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企业家利用科学成果来推动社会进步,社会管理者则负责解决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共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我关注到【泉果无限对话】栏目,邀请了清华科学史系的教授来探讨科技背后的哲学问题,这太重要了!没有科技显然不行,但仅有科技也不行,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正是用来解决这一系列底层问题的必要工具。

02.png

谈企业出海

全球化的底层逻辑也是科技的推动,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世界各地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按照西方发展的逻辑来看,它的发展是随着科技发展循序渐进的,从手工劳作到科技革命,再到制造业的崛起,然后是金融业的兴起和大机器生产,最终达到了全球贸易的阶段。


中国的发展赶上了“天时”——改革开放恰逢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起步阶段,1985年,我们就已经把外贸提前到了发展战略的前列。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走过了西方400年走完的路。


而现在,全球形势发生了变化。


相应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处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1.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角色变迁

7.png

来源:邱震海博士泉果无限对话分享

■  2014年之前,中国企业是全球供应链中的加工者,“Made in China”特别火。


当时,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寻找成本更低的生产基地,所以大量企业到中国来建厂;现在,中国企业的出海,底层原因非常相似,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了,需要产业转移。非洲和东南亚也是如此,成为各国争相竞逐的香饽饽。


中国的经济模式在这个阶段逐渐成型。但这种模式强调制造和生产,缺乏原创性。我们的创新,更多的是拿别人的技术成果,在我们的土地上进行模式创新,并成功地将这些技术深度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例如,微信在中国的应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几乎融入了我们所有的生活领域。

8.jpg

■  从2014年到2019年,中国企业的角色逐渐成为了全球市场的收购者。


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出海,但当时的出海和现在不同,主要是为了收购欧美企业。


例如,2015年,中国某家电龙头企业就开始出手收购当时最大的机器人公司德国库卡(KUKA)。当时,德国人不愿意卖“老母鸡”,只想卖鸡蛋。然而,中国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收购,直接买下了“老母鸡”,成功地将这些先进技术和资源带回了国内。


但买下来后,管理中面临着很大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这是挑战,也是我们企业家成长的机会。在那个阶段,我们正经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逐渐开始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我们不仅是收购者,还参与了多个欧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帮助英国建核电厂和高铁。

9.jpg

■  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我总结出一个不一定完全准确的观点:我们成为了全球分裂市场的探索者,正在“二次出海”。


过去,我们的企业家是“游刃有余”的,现在,各国都在强调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谨慎出售关键技术或企业,欧美的海外并购不是那么容易了。以贸易战为节点,“夹缝求生”成为新的常态。


企业家们必须非常小心,不要让自己成为大国地缘战略冲突大餐中的“小点心”。什么叫“小点心”?大家想象一下,一顿大餐中的小点心,其实可有可无,被吃了也就被吃了,不被吃也不会影响整个大餐。所以企业家要小心不要成为这种被随机吃掉的“小点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在这种大国博弈中被波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空间。


我们必须要在艰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CEO们的地缘政治视野越来越重要。

10.jpg

此外,与十年前相比,“二次出海”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十年前,我们主要通过收购欧美的企业来拓展市场,如今不得不转向其他地区寻找机会;十年前,我们的策略是简单的收购,而如今是将产业转移,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十年前,我们收购的企业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但慢慢的,我们能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崭露头角。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非常混沌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世界,多条道路”,选择哪个市场非常重要;“一个世界,多条道路”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也适用于一个地区内部的不同产业的生态系统。


所以企业出海的第一步,是找到一个“全科医生”式的指导者,或拥有“全科医生”的思维。

我常说,大家看病通常都是去大医院找专科医生,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有时候肩膀疼,可能并不是骨头的问题,也许是神经,甚至是心脏的问题。全科医生可以帮助你进行初步的诊断,要先告诉你去看骨科还是心脑血管科,然后再去看专科医生。

11.jpg

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全科医生”思维意味着从商业精英转变为战略翘楚,首先要把握国际宏观大势,了解战略导向和营商环境。


出海的过程会有很多烦恼,但大家别太担心,这其实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说明你的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去做布局,应对挑战。


我始终对以企业家为主体的民间力量,抱有高度的赞赏,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勇敢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只要有一片土地,我们的企业就拼命地破土而出、蓬勃生长。


中国拥有一批全世界最善于学习的企业家,许多企业家如饥似渴,终身学习,这种企业家生态在欧美、在东南亚都不复存在;相较于几十年前,我们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倾向于合作共赢、资源共享。

03.png

谈中美关系

未来十年,是全球格局的关键十年。


首先,上边提到的,科技革命的新旧交替,会带来一系列剧变。


同时,我认为,“中美竞争”的第一回合将在十年内见分晓。


白邦瑞是特朗普时期的中国问题顾问,曾在美国国防部和CIA工作。他在2016年写了一本书叫《百年马拉松》,副标题是“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战略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当时,我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这种观点完全是误导的,中国一直采取的是虚心的态度,并没有一定要成为第一的野心。


白邦瑞把《孙子兵法》中的谋略和“韬光养晦”等概念混淆在一起,在美国引起了很多对中国的误解。


现在白宫内部的策略,已经从“百年马拉松”变成了“十年马拉松”,他们认为,必须在10年内解决中国问题。首先要去风险化,即保留那些没有风险的部分,但将有风险的部分摘除。去年,美国提出了所谓的“小院高墙”策略,在特定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半导体,构建一个小而高的壁垒,阻止中国获得相关技术。


我们必须警惕,小院越来越大,墙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12.jpg

中美竞争的第一回合可能会在十年内见分晓。理论上说,冲突很难完全避免,尤其是热点区域,但关键在于冲突的程度和理性思维的发挥程度。但即使冲突暂时平息,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冲突可能会延续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中间,保持一个“清晰而模糊”的战略目标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目标,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战略目标既要看准大方向,又需要保持一定的模糊性,不要把每个细节描绘得过于具体,否则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可能会陷入困境。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架构需要留够足够的灵活空间来应对变化,战术打法也要随时调整。


就像任正非所说的,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