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2025年震荡上行,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概率较大

2025-01-03 14:41

直播嘉宾:梁杏 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量化投资部总监

直播时间:2024年12月31日


摘要:

A股方面,我们认为2025年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的概率应该还是蛮大的,但是未必是慢牛格局,它也有可能呈现出结构性行情。24年12月9日及12月12日的重磅会议提出了很多超预期表态,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密集的政策会持续落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好转是能起到边际改善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性的投资主线可能会给行情带来一些比较正面的贡献。

中证A500方面,目前为止,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产品总规模已经上到了3000亿元左右,在很短的时间里,中证A500成为新一代的基准指数的势头已经形成,可能承担起了新一代的基准指数的功能。第一,它能够下沉到几乎所有的中证三级行业。第二,它的权重不会偏向特别大的某一个行业,行业分布会比较均衡。对于中证A500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规模最大、累计流动性最好的中证A500ETF(159338)。

我们认为2025年的投资需要抓住科技方向,科技里面主要关注人工智能主线,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从训练到推理端落地的过程中,所以不仅仅是通信ETF(515880)、芯片ETF(512760)这些算力端有机会,像应用层面的软件ETF(515230)、游戏ETF(516010)、机器人产业ETF(159551)等也有一定表现的机会。

红利方面,我觉得红利资产的优势还是存在的。2025年10年国债的收益率依然还是处在较低的水平,目前红利5%左右的股息率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市场2025年波动上行的概率比较大,红利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可以给投资者起到分散风险,提高投资体验的作用。可以关注月月分红的红利国企ETF(510720)。

2025年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做一个完整的配置,A股、港股、美股、债券和黄金都可以做一些配置。A股方面,可以使用核心+卫星这个策略来进行配置,核心就可以配当前规模最大、累计流动性最好的中证A500ETF(159338),卫星的话可以使用哑铃策略,一边配置科技板块,起到进攻的作用,一边可以配置防守的红利。A股之外,可以配置港股和美股。

黄金方面,我们是觉得行情是未完待续的,虽然美联储降息在2025年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全球流动性应该还是宽松的,所以黄金的行情会是未完待续的。但是要想黄金2025年再像前两年那样涨那么多,我们觉得这个概率可能也不是那么大。债券方面也是一样,我们觉得在2025年它的配置价值高于它的收益可能性。可以关注国债ETF(511010)、十年国债ETF(511260)、黄金基金ETF(518800)。


正文:

12024年市场行情回顾

主持人:回顾2024年,梁总您认为A股市场整体呈现什么走势?有哪些关键节点呢?

梁杏:用上证综指来回顾2024年的话,应该说2024年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在这个过程中,1月底2月初有一个低点,这是小盘股下杀的比较厉害的时间节点。在9月24日的行情之前,市场从6月、7月左右就开始往下走,但实际上这个点位没有走得很下,大概是从3100点左右到2600多点再到2800点左右的水平,在300点左右的区间波动,也就是10%左右的空间。从9月24日开始,在政策的支持之下,市场出现了强力的拉升,然后一直震荡到现在。

在2024年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1月底2月初,另外一个是9月24日,还有一个是反弹之后的10月8日,这三个时间点都值得关注。1月底2月初,小盘股下杀带来了令人记忆深刻的小盘股行情非常大的下挫,因为过去几年小盘股是持续走好的。9月24日是政策行情前的起点,也是阶段性的低点。再到10月8日是政策驱动反弹的阶段性高点,我觉得这几个时间是2024年比较值得回顾的节点。

2如何看待24年ETF规模的爆发?

主持人:具体到ETF市场方面,2024年以来,A股被动指数基金的“话语权”首次超越主动型基金,全市场股票型ETF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此外,中证A500指数发布以来,跟踪该指数的相关ETF产品规模便火速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最快突破千亿指数历史纪录。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梁杏: 2024年ETF规模一下就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到11月份大概是3.6万亿元,在中国ETF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的第一只ETF是2004年年底成立的,现在刚好是ETF成立20周年的时间节点。过去20年,ETF的发展保持一个非常低的斜率,最近几年突然就起来了,这个转变的时间节点大概是2018年。我们行业里经常说2018年是ETF发展的元年,因为2018年是一个下跌的年份,但是ETF充分发挥了压舱石或者说定海神针的作用,伴随着市场的下跌,ETF流入的规模反而是越来越多的。

从2018年开始,2019到2021这三年算是比较牛市的阶段,ETF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再到2022年到2024年,在这几年中,2024年ETF发展是非常快的。在2023年底的时候,ETF的规模加上货币大概是2万亿元左右,把货币刨掉大概是1.8万亿元,而2024年的11月底差不多达到了3.6万亿元。回顾来看,ETF发展的斜率之前都比较平,到最近这几年,斜率一下子就升起来了,这是ETF发展的整体趋势。

在ETF的发展阶段上也有一些划分,我们会把2004到2007年分为起步探索阶段,那个时候就只有5只ETF。2007到2012年是初步扩张期,这段时间里ETF的数量上去了,规模也上去了。但是规模即便上去了,到2012年年底总规模也就1600亿元。为什么2012年是初步扩张期的节点呢?因为那个时候沪深300ETF问世了,所以2012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2012年到2018年,ETF就进入了缓慢发展期,这个阶段有分级基金的竞争,所以这个时候虽然ETF的规模没有大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得非常多。到2018年,ETF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也就是斜率一下子拉上去的阶段。

回顾ETF市场的发展,我们当然希望能够跳过前面剧情比较平淡的部分,直接拉到斜率进展非常快速的阶段。但是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前面那么多年的积累,其实也很难迎来这几年的爆发。所以ETF行业过去20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这20年的过程中,ETF用自己的魅力一步一步地去征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让大家体会到使用ETF作为投资工具的乐趣,以及ETF作为一个工具非常好用的特点。

中证A500ETF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级产品。中证A500ETF是在2024年9月份由基金公司开始募集,9月底成立,10月15日第一批中证A500ETF上市,到目前为止,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产品总规模已经上到了30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量级,增长速度也非常快。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原来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准指数,就是沪深300指数,跟踪它的产品的规模上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使用的时间也都是非常漫长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中证A500这个指数,它是2024年9月23日发布的,也就三个月的时间,中证A500成为新一代的基准指数的势头就已经形成了。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它的累计规模就已经到了30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第一批中证A500ETF是10月15日上市的,现在已经批了第三批中证A500ETF,加上场外的指数和增强基金等等,产品数量上可能有50-60只。这么多的产品,这么快的时间上规模,中证A500ETF(159338)应该来说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关注的一个产品。

为什么这个指数会这么受欢迎呢?因为我们觉得它有可能会承担起新一代基准指数的职责。为什么说是新一代基准指数?跟沪深300比,中证A500好在什么地方?

沪深300是把中国所有的股票按市值排序,按前300只股票一刀切下去的,是用这种“切糕式”的方式做的代表指数。

而中证A500它不是,它是先筛流动性,然后筛ESG,筛完之后去找前1500只股票,这1500只股票还要校验它跟港股是不是互联互通,还要去下沉到中证三级行业取前2%自由流通市值的股票做成一个池子。

然后在这个池子里有两种选样的方式,第一,把中证三级行业的前1%的股票全部掐出来,做成一个掐尖班,精英云集。第二,把中证A500的行业权重分布,按照中证一级行业去做一个相似的处理。

这样做出来的指数有几个特点,第一,它能够下沉到几乎所有的中证三级行业。第二,它的权重不会偏向特别大的某一个行业,它的行业分布会比较均衡。

中证A500指数做出来了之后,它80%成分股的权重跟沪深300是接近的。另外还有20%有非常多的小行业的龙头公司,因为它下沉到了中证三级的行业里边去。跟沪深300相比的话,沪深300是偏价值的价值,中证A500是偏价值的成长。

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的走势应该来说是波澜壮阔的,在这个过程中,成长风格得到了比较好的支持,所以9月24日以来,中证A500的表现比沪深300要好很多,这也是中证A500它可能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在中证A500ETF上市以后,沪深300的份额是持续流失的,而中证A500ETF的份额是持续上升的。

截止目前,中证A500ETF(159338)的规模和累计流动性是最大和最好的,我们也非常支持大家使用中证A500ETF(159338)这个产品去作为自己的底层投资工具,可以去做一些比较好的投资策略。不管是去做单产品的策略,比如说网格策略、定投策略,还是用它去做核心+卫星策略,或者说用它去做一些资产配置的策略,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主持人:站在2025年的年头,您认为与2024年年初时相比较,当前投资者对于经济的预期是否有得到改善,为什么?

梁杏:我们觉得预期是有一定的改善,为什么?因为24年9月24以来,出来的政策还是非常的多,而且9月24日之后跟着的是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会议其实和9月24日的会议是一脉相承的,出来的这些政策,不管是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面,还是在房地产的政策上面,包括在一些流动性支持的政策上面,比如说当时提出来的互换便利,这些工具都非常的创新,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也是非常积极的。

我们认为这些政策从发布到落地,再到使得经济有起色,这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个时间窗口至少是一个季度,也就是说政策发布了之后,它会陆陆续续落地,再陆陆续续对经济起到帮助。我们认为市场对于2024年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改善是有一定的期待的。当然肯定不是彻底的改善,我觉得这也不是那么现实,但是出现一些边际的好转,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在市场的预期之内。

24年12月9日又再一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的力度其实是非常超预期的,比如说其中强调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种超常规是从来没有说过的;还有过了14年又提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前只有在2009到2010年这两年的时候提到过适度宽松;财政政策里面加了“更加”两个字,以前可能会有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但这一次是更加积极,加了“更加”两个字;还有全方位的扩大内需、要稳住股市楼市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大家期待的一些政策。我们认为这些政策的落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好转是有正向帮助的,这些也都在市场的预期之内。

3、如何看待近期市场的震荡调整?

主持人:再把时间范围缩小来看,对比24年9月末市场的放量攀升,再到10月初创下大A有纪录以来的成交“天量”,11月、12月市场的表现较为平淡。您认为近期市场逐渐缩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市场还需要多长时间去消化此前10月初时的大涨?

梁杏:在9月24日政策出来之前,整个市场的成交量是节节萎缩的,最差的时候应该是低于5000亿元,那个时候大家可能都很悲观,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能够好起来。9月24日,三大部委开会一下就释放了市场的信心,9月24日就成为了这段时间比较重要的市场拐点。

10月8日创出了一个有记录以来的成交天量,沪深两市的成交额是接近3.5万亿元。成交额结构里面,我们认为肯定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不少的个人投资者,因为从9月24日开始,就持续有个人投资者积极地涌入市场去进行开户的操作。虽然中间隔了一个长假,但长假之内,港股的表现给市场情绪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10月8日开盘了之后,市场情绪到了一个高点,我们觉得这里边有一部分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选择了在高点进来,另外有一部分投资者则在高点离场了。离场了之后,市场没有形成继续向上的合力,就使得天量放出来了之后,后面开始往下走。

后来我们也和一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沟通了,询问他们离场的原因,他们觉得短期上涨得太快,他们有把盈利保住的诉求。像有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操作其实是比较保守的,如果涨幅太快的话,其实是偏离了设置的阈值,那么就会有获利了结的操作。包括有些个人投资者,大家其实在上涨的过程中就很担心涨得太快了,干脆卖一部分好了。所以会出现一波投资者在卖出,一波投资者在买入,就共同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天量。

而后续也没有更多的投资者买入,因为那一天放了天量之后,要市场再往上涨肯定需要更大的量。后续没有投资者在持续买入,可能会是市场在11、12月相对比较平淡的一个原因。

我们当时也观察了一下,市场在10月8日调整之后,后来慢慢其实是在往上走的。11月8日召开了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那一天早上上证综指是摸了一下3500点,但是没有守住,然后就往下掉,我们当时也是有一些担心,我们就觉得不一定能够冲得过去,如果守不住的话,后面可能会进入到震荡的阶段,后面市场的演变应该来说也符合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

到了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我们当时认为会议的内容还是超出市场预期的,所以后续市场当天是有一个高开,但高开了之后就低走,后续的反应就相对来说要平淡一些。其实我们是有一点点的不完全理解,因为我们觉得12月9日的会议内容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超预期成分,但是后来我们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觉得12月9日之后没有马上伴随着市场大幅降准降息的动作,有可能就没有带来市场情绪的跟进。没有马上去做降降准降息操作,可能也跟当时10年国债收益率下降有比较大的关系。

我们觉得如果要去消化10月初的大涨,就需要后续12月9日政治局会议,还有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时发布的这些内容,它要能够逐项的落地落下来,让市场真的看到政策它确实是释放了,并且它的释放能够有预期,能够带来经济数据的边际好转。我觉得在这样的预期驱动之下,市场资金重新回到市场,然后市场重新慢慢往上走,慢慢去攻克10月初的大涨,这样的过程应该是比较自然或者说比较正常的。

如果具体要问市场需要多长时间去消化的话,我们觉得在2025年年内有可能去挑战一下10月8日的高点,还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倾向于认为2024年年底的这些密集的政策,包括定性定调政策,它们会持续落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好转能起到边际改善的作用。市场看到经济数据的改善,它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会恢复,资金会随之回流,在这样的支撑之下,市场开始慢慢往上走,最后能够尝试去挑战一下10月8日的高点,我们觉得这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4重要会议透露哪些投资机会?

主持人:您此前在采访中表示“市场的上限取决于经济受到政策驱动和修复的程度。”从近期政策来看,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对此,您关注其中哪些重要的经济数据以及政策的落地,这会对2025年资本市场发展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梁杏:12月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这两个我觉得应该可以连在一起看。政治局会议提到了逆周期,在货币政策方面提到了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提到了更加积极。在货币政策上,大家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还是比较充分的。当然这可能还不一定是市场上的一致预期,但是当时看到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我看到有一些分析师的报告,包括我们交流过的有一些机构投资者,他们可能乐观地能看到2025年的降息是不是能有100个bp的空间,这个是我们国内的市场的情况。

我稍微再说一下美国市场的情况,美国市场可能会有一些不及预期的情况,虽然美国市场12月份还是如期降息了,但是12月份的降息之后,大家担心后面美联储的降息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三折,所以25年海外流动性或者全球流动性的释放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主旋律,但是国内的流动性的释放可能是在大家的这种期待之内的,这是对货币政策或者说对于流动性的一个期待。

财政政策方面,市场的预测觉得赤字率是不是能够提到4%甚至以上,这个是市场对于这个政策的比较大的期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边也是延续着政治局会议,提到了扩大内需要成为2025年头号的重点任务。除了这些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给2025年的工作去进行一些提前的安排和布局。所以除了宏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它里边会提到具体的板块投资机会。

我们可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本里边看到,科技创新是专门做成了一个主要的内容来提倡的,里边是要强调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里边还提到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能够找到的2025年的一条结构性主线,依然还是科技板块里边的人工智能这条主线,我们认为它有可能不仅仅是2023年、2024年的主线。在2025年,它也依然很有可能继续成为一条投资上的主线。

这个也是我们会非常关注的,一个是我们会关注宏观或者总量上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力度,也会关注它的释放对于市场情绪的提振,以及它释放了之后,比如说财政政策,它的具体项目落地的方向。政策里边提到了财政政策的发力,包括要去平衡地方的财政,落实三保;还有平衡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要改善民生;还有“两新”、“两重”,新老基建的攻坚;还有鼓励生育,还有创新友好型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宏观上的落地方向。

我们回顾2023年底、202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都可以在里边找到类似的投资机会,比如说2023年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这些都是重点提及的,2024年低空经济就非常火。生物医药创新药这方面,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行情,但是我们会看到很多创新制药企业的专利是层出不穷的,甚至还能卖到海外去获取非常高的价格。人工智能这条主线,低空经济这条主线都是在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边写了的,在2024年也都有非常好的表现。所以在做板块投资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方向。

结合宏观和中观的特点,我们做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认为2025年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在板块里边,我们认为还是要抓住科技的方向,科技里面主要是人工智能,也可以再放一点红利,做一个哑铃策略。

5展望2025,A股空间如何?

主持人:接下来,再让我们来共同解析一下2025年宏观市场的基本面。2024年三季度末,您表示“后续市场是进入长期慢牛的格局或是回归结构化行情,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关于这一点,当前您是否有了具体的答案,能否分析一下2025年A股市场的空间及后续节奏?

梁杏:我们的判断是2025年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也很难说市场的慢牛行情就已经完全展开了,我们上次判断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在2024年三季度末,其实就是在9月24日行情已经来临了之后,我们当时的判断是要观察行情,因为我们看到市场拉的太快了,也会比较担心拉的太快了之后有可能后面会出现调整。后面确实也出现了调整,所以这是我们当时建议还要再去做进一步观察的原因。

目前来看,我们觉得2025年保持结构性行情的概率可能还是更大一些,虽然我说上证综指可能年线收红的概率也非常大,但是它未必就是一个慢牛格局的走势,它也有可能会有一些跌宕起伏的表现,这样的可能性可能也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性的投资主线可能会给行情带来一些比较正面的贡献。

前面我们也提到比较看好的结构性行情主要是来自于科技板块,比如说像人工智能这条主线,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再到后来Sora的爆发,再到现在比如说kimi、豆包这些的问世,都对二级市场起到了非常正面的积极影响。

我们也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在更上游的算力板块,像通信ETF(515880)在过去几年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现。人家去做人工智能的项目都是在掘金,而上游的通信板块其实就是在给掘金的人提供铲子,所以上游产业链相对来说是早期发财的人。所以通信板块在这两三年表现都是非常好的。

芯片其实本来应该表现也非常好,海外的芯片股票的表现就非常好,国内为什么表现没有那么好,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很多技术上的封锁,我们就不像人家能够赚到全世界范围的订单,所以表现稍微弱一些,但是芯片板块也是这两三年的结构性行情的主力,它也是有结构性机会的。

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之前它可能是更多的是集中在训练侧,因为那个时候还在研发的阶段,我们在这几年慢慢看到它会有落地端,就是说从训练到推理到应用阶段了。最近大家能看到Kimi、豆包等等,其实都已经是我们在使用这些人工智能软件为我们去进行服务了。我们认为2025年会出现大量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过程。它在应用落地的过程中会怎么样?上游是不是就不重要了?不是的,我们认为在从训练到推理端落地的过程中,不管是算力里面的通信、芯片,还是下游的应用端都会有所表现。可以关注通信ETF(515880)、芯片ETF(512760)、软件ETF(515230)、计算机ETF(512720)。

我们觉得2025年的行情可能是上证综指年线收红的概率比较大,但是也不一定它就是一个慢牛,它也很有可能是一个波浪式的市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搭配一些红利类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有每个月给大家分红的红利国企ETF(510720),可以作为哑铃型投资的一端去做一个组合,去应对市场的波动,我觉得这样可能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配置的风险偏好要更低一些,还可以继续配置黄金和债券。黄金和债券方面,我觉得在2025年它的配置价值可能要高于它的投资价值。像10年期国债收益率确实下得非常快,大家对于债券市场何去何从也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但是作为配置的一部分,它还是非常好的一个品种。可以关注国债ETF(511010)、十年国债ETF(511260)。黄金方面,可以关注黄金基金ETF(518800)。

625年人工智能投资机会怎么看?

主持人:关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机会,您可以展开聊一聊吗?

梁杏:我觉得人工智能产业链是非常的大的,我们经常说人工智能三要素是算力、算法、数据。上游就是算力,里边的主要构成就是通信设备和芯片,算法和数据主要是跟计算机行业和软件行业相关度比较高,它下游的应用,我们之前没有展开来说,我觉得其实也可以聊一聊,比如说2023年游戏ETF(516010)阶段性涨幅超过了100%。

游戏ETF(516010)为什么涨幅会超100%呢?有两个大的驱动因素,一个是版号停发恢复了,国家常规化地给游戏行业批版号,批了版号就意味着它可以有新的游戏发行,从而产生新的收入,所以它的业绩就有了改善的预期。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出,游戏行业可以有一个明显的降本增效。比如说要写个游戏的脚本,要进行游戏场景的绘画和制作,原来要请很多人来写来画,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它可以帮你一键生成,确实显著提高了效率。所以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之下,2023年游戏板块其实出现过阶段性100%的涨幅,但是后来又下来了。

除了游戏之外,还有影视行业和游戏板块的逻辑也是类似的,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去进行脚本的创作,以及歌曲的撰写和编曲,还有设置场景特效等等这些。所以影视行业也有一些阶段性的小表现。可以关注影视ETF(516620)。

还有智能汽车板块也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催化。现在智能驾驶还没有完全开放,因为我们的法规制度还在不断调整过程当中。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验过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模式,确实是非常规矩的一个驾驶员模板,可以帮大家节省出来双手,你就可以自己在那里看看书、下棋、玩玩游戏,这些都是可以的。所以人工智能给我们的驾驶生活增添了非常多的乐趣,或者说减轻了负担。但是它需要算力、算法、数据非常大体量的支撑。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后端是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提过的,各地政府之前也都出过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机器人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产业方向。如果以后人形机器人能够进入到千家万户,可以像《克拉拉与太阳》这部小说里边写的那样,可以去照顾小朋友,成为小朋友儿时非常好的玩伴,甚至可以去照顾老人,也可以帮大家去做家务,我相信这又会是一个重量级的应用品种。它整个市场的拓展和现实意义都是非常大的,也是属于新质生产力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关注机器人产业ETF(159551)。

我们会发现在新质生产力里边,其实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基础要素,或者说作为一个基础技术,它可以跟千行百业都结合在一起。其实前段时间也炒过一阵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帮你节省掉非常多的步骤,它可以帮你在新药研发上做出比较大的贡献,提升生物医药研发的效率。

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自己本身也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它也对新质生产力的其他内容有非常大的赋能和提升,这些行业都可以扩展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范围。之前有好几个大佬,包括像腾讯的马老师,他也有提到一开始研究这个技术,我们觉得可能它是一个短期的技术,可能就是10年的技术,后来发现不是,人工智能应该来说是长期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要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应用,来提升大家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生产力的提升,它是由一代一代的新技术进行了更大的迭代和提升之后,再赋能到千行百业,使得最后的终端应用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或者说以更好的使用体验服务于整个人类。所以在新质生产力里边,我们可能更关注它和人工智能结合的程度以及提升,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方向。

7红利板块优势是否依旧存在?

主持人:2024年以来,红利高股息资产持续走强。到了2025年,您认为红利资产的优势是否依旧存在?

梁杏:我觉得红利资产的优势还是可以存在的,比如说像2024年上半年的时候,高股息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2024年的1月底2月初,市场出现了大幅的杀跌,后来反弹了一下,再到6月、7月市场整体又在往下走了。在这种市场情绪不高的情况下,红利资产就起到了一个防守的作用,它有比较稳定的股息收益,也是远高于10年国债的回报率的。所以对于市场上的这些稳健投资的投资者来说,它是有非常高的吸引力。2025年,10年国债的收益率它肯定依然还是处在较低的水平,相比于国债的收益率来说,股息率还是有非常高的优势。

我刚才提到的红利国企ETF(510720),它是每个月分红,它为什么能做到每个月分红?是因为它的标的指数的股息率始终在比较高的水平,和其他的红利指数在历史上比较,它的股息率也是更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可以比较好的给大家提供每个月分红这样的机制。对于喜欢确定性高一点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会去选择这一类资产。因为10年国债收益率在2%以下了, A股的股息率能在5%到6%,股息率比国债收益率高就会吸引一大批投资者。

我们再来说股市好或者不好的情况,我们刚才有一个判断,我们觉得2025年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是可能不是慢牛上去的,它可能还是一个震荡的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可能大家的体验在上去的时候是很好的,但是下来的时候怎么办?还是要备一点红利资产去进行分散,或者说能够起到稍微平衡一点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红利资产的优势还是在的,先不管市场好与不好,它不管是跟10年国债收益率比,还是跟GDP的增速比,它都还是有优势的,这就是它自身的这种吸引力和价值。市场如果好,可能红利资产的吸引力要稍微弱一点,但是我们认为市场在2025年波动上行的概率比较大,在这样的前提下,红利还是可以给投资者起到分散风险、提高投资体验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2025年红利资产的优势依然还是存在的。

8半导体、生物医药、消费等板块投资机会解读

主持人:您又是如何看待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消费等这些板块后续的走势?

梁杏:芯片的话,我们认为2025年应该来说还是有机会的,当然它可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芯片本身的波动要比大盘还要再大一些。我们觉得它的机会主要是在哪里?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我们前面已经花了很多时间给大家分析过,人工智能有可能在2025年从推理转向应用端,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反过来反哺上游,因为在应用阶段它就真的要做推理,推理其实使用的芯片要比训练过程中要多很多的。所以后续应用对于前端的芯片需求的拉动是有帮助的。

第二点,除了人工智能的驱动之外,还有传统的芯片需求改善提振,包括通信行业的需求,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现在新能源汽车也是芯片比较大的一个用户了。还有传统的计算机,像PC端。还包括我们的手机,那些拍照手机大家可能见过,6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背后都有独立的芯片,因为每个摄像头功能都不一样,有广角的、人像的、鱼眼的各种各样的功能不一样的,背后其实都是有一个小的芯片在管。你不要看手机不起眼,但是光是电源它就有个电源管理芯片。所以其实像手机、电脑这些传统终端,它们会使用的芯片的量是非常多的。

人工智能只是新崛起的一块需求,我们刚才分析的人工智能在2023年可能占整个芯片需求总量也就不到5%,我们认为可能经过这两三年的急速发展,可能能到10%左右的水平。但是传统的芯片需求还是占大头,像通信设备、5G基站都得要有芯片,包括我们的3C数码用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它们的传统需求也在不断回升,比如说手机新品的不断发布,相关的芯片需求也就慢慢会好转,新能源汽车现在要向智能汽车发展了,它要用到的芯片数量也会上升。所以其他产业对于芯片需求的拉动也处于慢慢好转的过程中。

第三点主要就是政策或者说情绪上的驱动,美国特朗普上台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于芯片以及科技的禁运力度,有可能会进一步驱动二级市场的情绪,或者说会使得国内的这种自主可控的诉求进一步增加。

芯片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中游的设计和制造,下游的封装和测试,封测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国家在封测领域是可以进入世界排名前三的,所以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大。

中游的设计和制造方面,设计的话,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之前炒过一段时间的EDA软件,也就是设计软件,这方面我们也还可以,也有一定的自主可控能力,虽然可能没有人家做的那么好。

但再看制造的话,要造的好,是不是得有上游的设备和材料?是不是得有好的光刻机?得有好的光刻胶?有这些好的设备和材料?所以其实产业链里我们最被“卡脖子”的其实是在上游设备和材料。所以在2025年,除了关注跟踪整个产业链的芯片ETF(512760)之外,大家也可以进一步去关注集中在上游的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它就集中在“卡脖子”的领域里边,这些其实是大家可以去关注的方向。

生物医药方面,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其实我们在2024年年初是推过生物医药、创新药的,但2024年也过完了,回头再去看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支付端的问题。

我们在2024年年初推荐生物医药、创新药的逻辑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我们有4个底部区域,一个是政策的底部区域,一个是估值的底部区域,一个是基本面的底部区域,还有一个是创新的底部区域,这些逻辑到现在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吗?也没有。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改善呢?我们再去对比了历史上的情况,我们发现我们可能在2024年没有重视支付端的变化。

2025年的话,我们觉得生物医药可能依然还是没有特别大的行情,因为支付端现在只看到一些小小的改善。比如说有商业保险的支付,随着大家的意识觉醒,给自己配的疾病险,大病险等等是越来越多了,大家会越来越多地把钱花在上面,那这部分就是商业保险带来的支付端改善。但它毕竟空间还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医药、创新药方面,我们觉得可能还是要蛰伏一段时间。

医药比较重要的逻辑就是出海,但是要看出海能够创造的利润是不是能够比较好的弥补其他方面的损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觉得医药行业可能也会慢慢起来。

还有消费板块,消费板块可能不一定有特别大的行情,我们传统说的消费就是食品饮料、医药、家电,医药刚才说过了,接下来,我们就把消费里边食品饮料、家电这两个说一下。

食品饮料的话,我们觉得短期也不一定能够起来的特别快,虽然前面提到政策里边说全方位扩大内需,但是它可能还没有这么快,因为本身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这些方面的缺口也都还比较大。消费领域里边和民生息息相关,需要用钱的地方是非常多的,所以你要说国家对于消费的这种支持里边,它是都给到食品饮料行业吗?其实也不是。

再看家电,有家电下乡、家电出口,还有政策的支持,对于家电确实是有比较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家电里面还有非常重要的逻辑是什么呢?地产开工。地产开工往下掉,如果政策带来的家电需求不能把往下掉的这部分去把它给对冲掉,可能它的业绩表现还是要等待。家电ETF(159996)也是我们家的一个优势产品,但是它要有大行情我觉得是难的。

总体来看,我会觉得2025年消费板块行情可能是此起彼伏的,会有一些小行情,政策点到哪里可能哪里就会有行情。但是要说消费有大行情,我们觉得会比较难一些,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真的很多。另外,像食品饮料,它和经济的增速,包括和地产行业,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经济增速整体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往上的走势,消费就很难有比较大的行情,所以我们觉得可能是点状的、阶段性的有所表现,这样的概率会比较大。

92025年资产如何配置?

主持人:请您谈谈2025年ETF市场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分享一下您对于2025年ETF配置的观点。

梁杏:好的,2025年市场就进入到了ETF的第21年,我们觉得可能ETF市场在2025年会出现一个多点开花的格局。在2024年,主要是宽基ETF大放异彩,这其实跟以汇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入场有很大的关系。

那在2025年,我们觉得基于我们刚才对市场的整体判断,结构化的行情会比较丰富。宽基ETF和行业主题ETF应该会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表现,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格局,我们觉得这样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对2025年配置的观点的话,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做一个完整的配置,A股资产、港股资产、美股资产,还有债券和黄金都可以做一些配置,但是可能在一些具体的资产上面,我们的观点会和过去会发生一些变化。

A股资产方面,我们建议可以使用核心+卫星这个策略来进行配置,核心就可以配用当前规模最大、累计流动性最好的中证A500ETF(159338),卫星的话可以使用哑铃策略,一边配置科技板块,起到进攻的作用,一边可以配置防守的红利。在进攻里边,可以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它专攻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防守端,可以关注每个月分红、股息率比较高的红利国企ETF(510720)。

A股之外,可以配置港股和美股。港股的话,有很多标的和品种,像现在市场上有恒生的ETF,还有H股的ETF;如果你比较看好科技板块,也可以选港股科技ETF(513020)。美股的话,纳指ETF(513100)、标普500ETF(159612)都可以作为考虑。如果你更偏好均衡一点,就选标普500ETF(159612);如果看好人工智能,它是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发端的,可以选纳指ETF(513100)。

黄金方面,我们是觉得行情是未完待续的,虽然美联储降息在2025年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全球流动性应该还是宽松的,所以黄金的行情会是未完待续的,但是你要说2025年再像前两年那样涨那么多,我们觉得这个概率可能也不是那么大。

债券也一样,我们觉得在2025年的配置价值高于它的收益可能性,是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

从配置的角度来看,各类资产还是可以放在组合配置里边,起到一个分散风险的作用,但是如果你想要上收益的话,可能在A股里边去把握结构性的机会是比较重要的。这个看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了,如果你的风险偏好比较高,就可以顺着人工智能主线,芯片主线,包括机器人、智能汽车等等新质生产力的主线去突破;如果你是偏稳健的投资者,那你就还是各类资产都配上,这样就能起到一个比较好的分散风险的作用,这样的方式也比较稳妥。

另外,有些投资者会特别喜欢做某些单品种。单品种的话,我们建议可以使用定投或者网格的方式进行配置。网格其实就是给股市或者给投资的标的划格子,跌了就分批往下买,高了就分批往上卖,相对来说投资体验会更好,也能使得咱们的账户能更长时间地活跃在这个市场里边。

主持人:您认为2025年市场的风险偏好会上升?还是会下降?

梁杏:相比于2024年,我们觉得2025年的风险偏好可能会均衡一点,2024年就是一个整体风险偏好非常低的状态,到9月24日之后风险偏好才起来。

我们觉得2025年上证综指年线继续收红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可能会表现为震荡上行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市场的风险偏好会比2024年上半年好,但是你要说特别高,我们觉得也不至于,应该是阶段性的。因为风险偏好跟行情的走势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行情下跌,大家就会越来越悲观。如果行情有一定的松动或者说有所表现,即便是这种结构性行情的话,风险偏好整体都会稍微的好一点。

总体来看,我们觉得2025年的市场风险偏好会比2024年上半年要好,但是可能也不会像24年9月24日到10月8日那么高的一个情况,应该来说是一个还可以的状态。

主持人:最后再请教梁总一个小问题,在您心目中,对于2025年经济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梁杏:我觉得是“期待”,就像刚才前面和大家去聊的,政策有没有?有。政策好不好?好。

但是可能市场情绪它就还没有完全起来,所以24年11、12月的市场表现是比较平淡的,我们认为政策从发布到落地再到能够起到效果,至少是要一个季度的时间。

我们会看到9月24日有一次政策的集中发布,年底的12月9日和12日也有政策的集中发布,我们2025年就期待政策的发布能够持续的带来政策的落地,然后带来整个经济数据的边际的改善和好转,这是我们的期待。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