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特朗普就职典礼谁没去?中国科技股票会咋样?| 泉果下午茶

2025-01-27 14:06
1.png


这是乙巳蛇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了。很多朋友都已经踏上了回家过年的旅程。


1.png

*本图由AI工具生成


那么咱们这期就说点轻松的,浅聊一下刚刚过去的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几个“小八卦”。


很多朋友应该都看过美国政治神剧《纸牌屋》。这部电视剧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新总统的宣誓就职典礼。


奥斯卡影帝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饰演的众议院党鞭安德伍德(Frank Underwood,党内第三号人物)站在就职典礼的国会露台上,意味深长地说道:


“权力就像是房地产,位置决定一切,距离中心越近,就越值钱。”

图1.《纸牌屋》剧照

2.jpg

而这次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座位,又显得尤为稀缺。这次就职是美国当地时间1月20日中午,北京时间1月21日凌晨,华盛顿D.C.因为极寒天气,所以就职典礼从室外改到了室内,在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内举行。室外空间大,能站/坐很多人,但挪到了室内,最后就放下了几百把椅子。因此,这次谁能拿到座位,拿到什么位置的座位,就格外引人注目(八卦)。


这次的小八卦总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句话:


1. 全球最有钱的五个富豪里面,有一个没来;


2.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创始人,没来;


3. 欧盟主席费尽心思从特朗普这里搞不到一张票,但有个欧洲人给家里人搞了三张。

我们先看一下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全景图片:

图2. 特朗普2025年就职典礼现场全景图

3.jpg

照片左侧这一群,可以说是特朗普的自己人,包括家里人、发小、将来在利益上会有密切往来的商业巨头,等等;照片右侧这一帮,简单说就是特朗普轻易不愿意得罪的“外人”,这里面有民主党的历任总统、副总统,也有一些绵延百年的老钱家族。

图3. 特朗普2025年就职典礼现场

箭头所指从左至右分别为:LVMH集团Dior负责人德尔菲诺;LVMH集团旗下拉杆箱品牌Rimowa的CEO亚历山大;LVMH集团缔造者、欧洲首富贝尔纳·阿尔诺

4.jpg

在照片右侧外人这一群里,有个身高样貌都非常鹤立鸡群的小伙子,叫做亚历山大,是LVMH集团旗下拉杆箱品牌Rimowa的CEO。他的右边这位老大爷,就是他的爸爸,欧洲首富贝尔纳·阿尔诺——LVMH集团的缔造者。这次特朗普就职典礼,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搞到一张邀请函。但是阿尔诺,一下就给家里人搞了3张——除了带着颜值爆表的二儿子见世面之外,他把闺女也带来了。没错,就是亚历山大左边这位漂亮姐姐,德尔菲诺,现在主管LV旗下的Dior品牌。

图4. 瞧这一家子!

从左至右分别为:LVMH集团Dior负责人德尔菲诺;法国著名投资人尼尔(德尔菲诺未婚夫);以及尼尔未来岳父、德尔菲诺的父亲、欧洲首富阿尔诺

5.jpg

值得一提的是,漂亮姐姐德尔菲诺现在有个法国未婚夫,叫尼尔(Xavier Niel),是聚焦科技领域的专业投资人。尼尔去年刚刚做了一笔非常大的投资,就是买下了字节跳动(ByteDance)的一部分股份,并因此进入了字节的董事会。下面这张表是字节官网上的董事会的排名,Xavier Niel排第四位,这个Niel比Neil沈南鹏还高。

图5.字节官网上的董事会的排名

6.png

一个典礼拿三张票,不得了。阿尔诺家族的影响力,可不止在欧洲啊。


这次全世界最富有的5个人里,有一个人没有来。来的这4个人里面,除了阿尔诺站在照片右边这群。剩下3位,都站在照片左边,也就是特朗普“自己人”这一群里。他们分别是埃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以及马克·扎克伯格。


图6. 特朗普2025年就职典礼现场

马克·扎克伯格(左一);杰夫·贝索斯(中);埃隆·马斯克(右一)

7.png


那么没来的是谁呢?


甲骨文的创始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富豪,当前身家约为2600亿美金的拉里·埃里森。


埃里森为啥没来?不知道啊?也许休年假吧。毕竟三周前,传来了他的新婚妻子是90后东北姑娘Keren Zhu(也有传是Jolin Zhu)的消息。


可能埃里森年假刚好卡在1月21日结束吧。毕竟,1月22日,特朗普就把埃里森和日本软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以及OpenAI的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叫到办公室拍全家福,并宣布要联手成立一家名为“星际之门”的联合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7. 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会上公布星际之门项目

从左至右分别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日本软银公司CEO孙正义、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

8.png

还是回到这张照片,我们能看到特朗普左手边“自己人”这个群里面,有一个我们非常眼熟的银发帅哥,苹果现任CEO库克。根据文章开头的《纸牌屋》法则,站得越近离权力越近,那库克站得比特朗普的儿子闺女还近啊。

图8. 特朗普2025年就职典礼现场

箭头指示人物为苹果现任CEO库克

9.png

互联网可是有记忆的,就在几个月前,苹果和微软作为带头大哥,带领科技巨头集体站队哈里斯,每家都豪捐了数千万美金助哈里斯击败特朗普,好让民主党候选人登上总统宝座。怎么短短几个月,就从右边到左边了?


当然这可能也反映了特朗普的一个优点:认钱不记仇。毕竟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公司,还是站在一起比站在对面比较好啊。


什么?苹果市值全球第二?


是的,就在1月22日,英伟达再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当全球市值第二的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库克在特朗普身边见证总统就职典礼的时候,全球市值第一的英伟达公司创始人黄仁勋正在北京和员工一起无限畅饮,唱跳韩国女团《APT.》,和雪花一起勇闯天涯。


这不算啥,英伟达的才艺一脉相承,一年前,黄仁勋出圈的唱跳是大花袄+扭秧歌。


没办法,黄仁勋的苦恼和其他中国打工人一样,今年春节开始得早,他来不及去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了。


1月20日北京英伟达新春团拜会,1月21日上海英伟达新春团拜会……大家都能理解,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过春节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事。

图9.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2024年的中国区年会上表演扭秧歌


微信截图_20250127122957.png

几个小八卦,听起来挺戏谑,但也折射出这届特朗普上任后,各界的一个共同的态度趋势——现实而务实。


全球著名华人财经记者庞哲是全球第一位驻扎纽交所的华人记者,也是第一位在一线报道911事件的华人女记者,连续30年深度报道历届美国大选,并追踪观察华尔街动向。基于“务实”和“现实”的两个视角,她就特朗普上任后的政策脉络和市场走向,给出了非常中肯的观点。

图10. 庞哲过往工作画面,在纽交所一线播报

10.png

她说,这届政府班子很务实,华尔街会比政府班子还务实。Money Talks, 华尔街从来不会“死心塌地”的坚持某个政治立场。


特朗普任职后,美国投资者依然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中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尤其在科技产业和中国消费市场等领域。


因为市场认为,美国的科技股的高估值再次获得显著回报,需要更大的推动力;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公司市值和估值相对较低,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回稳,这些企业就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是不错的进场机会。


以下是我们从庞哲在【泉果无限对话】的分享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梳理出的5个主要观点。

图片

微信截图_20250127113106.png
图片

 观点1:

特朗普政府“破坏性改革”的政策趋势,其实源于911事件一直延续至今的长尾影响。

这些年我以观察者的身份,亲历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多个关键节点,比如金融风暴、“占领华尔街”、“911事件”等,以及许多具有冲击性的政治、经济事件与金融市场之间的种种碰撞。


这些碰撞、危机的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所以,要说清楚今天的美国社会,说清美国的金融市场,一定要从十几年前溯源开始。

12.jpg

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可以说是“劈头盖脸”,打得所有人都措手不及,连美国主流媒体的记者也在一边报道一边学习。


金融风暴的后果并未快速消散,危机后的十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直未能完全复苏,房价虽然被重新炒高,但供需严重失衡。这并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而是整个美国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没有完全恢复元气的表现。危机的长期后果也贯穿到今天的总统大选中,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美国政府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


911事件对我来说,也是人生中一次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图11. 911事件中,庞哲(右)从地下室逃出时在华尔街上的留影

13.png

911事件中,无数人丧命,美国经济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同时,我认为恐怖袭击最大的后遗症之一在于——它改变了民众的心态,恐惧感在整个社会中蔓延,人们在社会和体制中的存在感与自豪感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导致后续美国介入伊拉克战争,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政府债台高筑,通胀飙升,却仍然东援西助,花大笔钱购买武器,普通民众的生活却得不到改善。


而伊拉克战争的背后,军火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的军火产业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非常强。各个产业中,这种深层次的利益集团对美国政府的左右能力非常强,形成了“深层沼泽”——一个层层叠叠的权力和利益网络。


其实也是因为911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暴露了政府与深层利益集团之间的纠葛,让很多美国民众对特朗普宣称“排干沼泽”寄予厚望,通过他能“破坏性的改革”来重整国家。

微信截图_20250127123829.png

图片

 观点2:

特朗普是务实的商人,他的行事手段将与第一个任期截然不同。

特朗普再次上任,会有哪些不同?


在政治评价方面,我不想草率地下定论,在这里简单地分享一下我个人的阅读和观察。


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可以说是跌跌撞撞的开始,他的胜选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甚至连自己都没想到。


特朗普的性格非常鲜明,是一个“好斗的商人”:据说在他正式决定参选之前,以商人身份参加了奥巴马在华盛顿的一次记者年会。在年会上,原本是用善意的玩笑调侃现任总统,但这些玩笑突然集中火力针对特朗普,大家调侃他是一个地产开发商和真人秀主持人,有人讽刺说,如果特朗普参加竞选,那将诞生国际笑话。这让特朗普非常恼火,别人越不看好他,他就越要证明自己,第二天就宣布正式参选了。


然而,特朗普第一次当选后完全没有政治经验,在华盛顿也没什么人脉,只能依靠他人推荐来组建团队,而这些推荐往往出于私人利益,结果导致团队内部管理混乱,凝聚力一直是个大问题。

15.jpg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发起了很多以往总统不敢尝试的挑战,比如他曾与朝鲜和俄罗斯领导人会面,这些举动在之前的美国总统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传统上,美国总统更倾向于保持高姿态,与被认为是“敌人”的国家保持对抗关系。而特朗普作为一个务实的商人,强调 “有钱大家一起赚”。


这种理念贯穿了他的第一任期,虽然争议不断,但也让人看到他与传统政治家的不同之处。且总体来说,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美国经济总体也保持稳定,国际局势并没有发生大的波动。


拜登继任后,执政风格了充满对抗性——上任第一天,没有审慎的讨论和调整,就几乎否决了特朗普签署的所有行政命令。过去四年里,叠加上疫情的影响,美国的经济状况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为特朗普第二次竞选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基础。

图12. 特朗普2024年竞选现场

16.png

特朗普这次的竞选策略非常明确,他成功找到了美国社会的“痛点”——那些被称为“铁锈带”的地区,原本是民主党的票仓(也被称为“蓝墙”),但由于城市破产、企业外迁,当地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这些被遗忘的群体成为特朗普竞选的重要支持者,最终帮助他逆转选情,赢得选举。


如果说特朗普1.0时期可以被视为“四年实习”,那么在经历了四年反对派的攻击、法律诉讼,甚至暗杀威胁后,再次进入白宫,他的行事手段将与第一次任期截然不同。


同时,特朗普2.0的团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支团队不仅在理念上不同于以往历届总统,还可能在政策执行方面极具“破坏性”——特朗普不再选择那些经验丰富但缺乏变革动力的政界人士,而是选用具有政策理念和变革动力的人才,用他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力,打破美国政府和经济体系中陈旧的规则。

微信截图_20250127123829.png

图片

 观点3:

关税是筹码而不是目的。特朗普是商人,看重务实的经济利益,不会在政治上进行无谓的对抗。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大家观望的核心点之一。


关于关税政策,美国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如果关税政策真的落地,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他国家可能会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增加对美国的关税,这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的压力。


而还有观点认为,关税问题更像是特朗普的谈判筹码,而不是他的最终目的——特朗普作为商人,更倾向于务实的经济利益,而非在政治上进行无谓的对抗。他希望通过强硬的姿态为美国争取更有利的条件,通过协商促成各国的相互调整,只要谈判能够推进,通胀压力和紧张局势都会逐步缓解。


但这些分析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具体的逻辑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观察。

18.jpg

对于中美贸易关系和关税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观望,但无需悲观。虽然会有短期激化的可能,但长期来看,双方大概率会在谈判中找到痛点,最终协商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各国政府也会根据进出口渠道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有很多选择——只要不采取对抗性的方式,不全面爆发贸易战,关税的压力都会被缓解、转移。

微信截图_20250127123829.png

图片

 观点4:

华尔街从不“死心塌地”的支持某个政治派别,他们纯粹从算账角度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用金钱表达观点(money talks)。

这次特朗普的竞选搭档万斯是“硅谷生、硅谷养”。很多硅谷的创始人、风险投资人以及科技从业者,对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而当中的许多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甚至对他非常不屑。


立场转变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民主党的政策态度让他们不满意。


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是:一位硅谷的资深创业者、风险投资人,在All-in这档播客中提到,自己曾是奥巴马的忠实支持者,也是他的巨额捐款人。每次奥巴马的筹款晚宴,他都会坐在总统对面。然而,他多次尝试通过电话或书信向奥巴马团队提出对硅谷发展的建议,却从未得到任何回复。只有在筹款时,奥巴马团队才会主动联系他,这让他非常失望。


后来,共和党联系了他,而特朗普是唯一一个在电话中,主动向他询问对产业发展、政府规划看法的政治人物。


最终,他和另一位合伙人——两个民主党人在硅谷为特朗普举办了一场筹资会议。许多硅谷同行对他们的举动感到费解。然而,通过那次接触,许多硅谷重要人物改变了对特朗普的看法。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出现了一些偏差。

19.jpg

这种偏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于,美国的主流媒体(如CNN、NBC、CBS等)几乎都以民主党的政策为导向。主流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特朗普的负面新闻,给人一种单一的成见。


比如,媒体会在报道中加入倾向性的措辞。他们形容特朗普说话时,用“扬言”;而如果是拜登或哈里斯,则会用“准确指出”,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报道中有很多带有倾向性的措辞。


我认为作为记者,尤其是财经记者,我们输出的信息是很多投资人决策的基础,应该传递信息,而不是为信息贴标签。我们并没有资格对任何事件下结论,只能尽可能以最公平和全面的方式展现事实,由观众自己得出判断。

20.jpg

与硅谷的情况有所不同,华尔街的反应更多是基于股票市场和受惠的产业本身,不会让政治理念主导自己投资决策。虽然政府的宏观政策和联储政策也有影响,华尔街构建投资组合的核心始终是产业本身的健康程度和市场潜力。


因此,华尔街的投资者并不会“死心塌地”支持某个政治派别,他们纯粹的算账角度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用金钱表达观点(money talks)。从投资角度看,尽管短期内会存在波动,但资金仍然会流向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行业。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医药股出现下跌,部分原因与特朗普新提名的卫生部长肯尼迪对疫苗的不信任有关。肯尼迪在倡导一种“校正”民族健康观念的政策——通过饮食健康、生活习惯改善来提高健康水平,而不是完全依赖药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医药行业受到政策的全面打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基础保健品,比如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关注,也给医药公司提供了新的机会。


所以,当医药股近期出现大幅下跌时,华尔街的投资机构却提升了包括Merck等大型制药公司在内的医药公司的投资评级。

微信截图_20250127123829.png

图片

 观点5:

美国投资者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中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尤其在科技产业和中国消费市场等领域。市场认为,美国的科技股的高估值再次获得显著回报,需要更大的推动力;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公司市值和估值相对较低,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回稳,这些企业就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是不错的进场机会。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金融市场的反应还没有因为关税政策预期而出现显著的调整,整体前景仍然审慎乐观。中概股的ETF指数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即使偶有小幅回调,也大概率是因为政策调整后投资者的追高行为,导致短期获利回吐,但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抛售或全面撤资的迹象。


我的观察是,美国投资者在密切关注中国市场中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即使部分投资者无法直接进入中国的一级市场,仍会通过二级市场密切关注中国企业的表现。尤其在科技产业和中国消费市场等领域,美国投资者依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充满信心。


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兴趣依旧浓厚,一些中概股在交易量和涨幅上经常位列前茅。

21.jpg

其实,目前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相对有限,尤其在信息获取和研究深度方面存在不足,美国投资者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他们熟悉的中国的大型概念股。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经常成为主流财经媒体讨论的焦点。


市场认为,美国的科技股的高估值再次获得显著回报,需要更大的推动力;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公司市值和估值相对较低,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回稳,这些企业就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是一个不错的进场机会。


很多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不仅在现有产业中稳健发展,还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AI)和其他高科技领域的扩展。这些公司即使在新技术领域的尝试尚未实现盈利,但仍然有强大的核心产业支撑它们的整体盈利能力。而如果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尝试取得成功,那无异于“如虎添翼”,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发展空间。

22.jpg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提振内需之后。


例如,银行放宽流动资金进入市场的政策,以及针对消费能力提升的资金注入,都显示出中国政府在多方面努力推动经济增长。尽管这些政策的效果需要时间逐步显现,但它们的潜在作用不可忽视。


此外,近期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调整也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保持了市场的稳定性。这种有限的调整方式使汇率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可控,减少了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亏损风险。相比之下,如果市场完全自由浮动,汇率波动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政策调控下的稳定性,使中国市场对许多投资者而言仍然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政策稳定性提供了较大的安全感。中国政府在金融政策和外汇政策的杠杆调节方面,一直表现出明确的方向性。许多投资人更倾向于将中国市场视为长期性机会。类似于美联储加息需要三到六个月才能显现效应,中国政府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国民经济的关键在于消费需求的增长,这些政策的效果最终会反映在消费市场:消费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增加订单,公司盈利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23.png

参考资料: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Market Strategies, and Future Prospect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pproach》,2024,1

  • 《一张排位图看懂全球科技企业和富豪的排名座次》,就是酥梨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