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乙巳蛇年开工第一天。首先祝大家新的一年春风有信、财源滚滚!
很多人会在此刻写下对新一年的计划和展望,AQR的创始人克里夫也在新年伊始写了一封信。
但他的信有点特别,他是假设自己站在2035年的新年伊始,写给了10年前的自己。
【泉果探照灯】写过很多次AQR,这是一家“不走寻常路”的全球顶级量化基金公司,以深厚的学术底蕴闻名,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为千亿美金。AQR的投资人特别喜欢写论文,每年我们都能在全球顶级上看到AQR团队发表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他们自己定义,AQR的投资驱动力就是“学术研究”+“量化基本面”。
AQR的核心创始人之一Cliff Asness(克里夫·阿斯内斯),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总是很独特。
图1. AQR创始人克里夫·阿斯内斯
克里夫也是一位非常强调“长期视角”的专业投资者。但他在和人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让大家站在当前的时间点,去展望未来10年,大家会觉得非常遥远,“长期”两个字会变成有点“虚”的充满不确定的东西。
他索性就倒着来——假设我们已经站在2035年的新年伊始,回望过去的10年,那么“长期视角”就瞬间成为了一场“回顾”,这会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市场环境。
于是,他模拟了一台“虚拟时光机”,把自己带向未来,以回顾的手法,分析自己在2025至2035年所需要注意的关键节点和投资方法。
其实,克里夫的这种方法,本质是使用了名为逆向推演(Backcasting)的思维模型。
逆向推演与前向推演相对。我们经常见到的“预测”属于传统的前向推演(Forecasting)——从当前出发,根据今年推测明年;而逆向推演是从未来出发,它要求人们先设想十年后的情况,再倒推至明年。
这种方法能帮助人们跳脱现状和惯性思维,大胆设想未来,同时避开短期波动的干扰,更专注于长期目标,因此特别适用于非线性发展的复杂路径推演。
图2. 逆向推演说明
在使用了逆向推演法“回顾”了整个10年后,他非常感慨——“长期视野是最接近投资超级能力的东西……在投资上,让自己思考的时间跨度尽量长,这绝对是最重要的。”
克里夫的这封信,在市场上引发了很多关注和争议,坦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投资机构都完全认可克里夫的一系列判断,但不可否认,这种“回到未来”的思维方式,确实能带来新的启发和参照视角。
图3. 电影《回到未来》的时光旅行车
以下为克里夫第一人称的展望精编:
亮眼的国际市场和
失效的“美股例外论”
国际股票市场在过去十年的表现非常亮眼,尤其是在被很多美国投资者抛弃之后。非美股票的年化实际回报超过了现金收益率5-6%,展现了极具吸引力的增长。
站在2035年回望过去十年(2025-2035),我们在艰难中不断学习。
首先,事实证明,不能在席勒指数(Shiller PE Ratio)高达30多倍的时候去买美股。
十年过去了,如今,席勒指数已经跌到了20倍(尽管仍然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但是,席勒指数从30多倍跌到20倍的过程中,即使公司的盈利仍然持续强劲增长,美股却受到了2024年高估值的严重反噬,在2025到2035的这十年中,美股的年化收益仅略高于现金回报,远低于我们的预期。
泉果视点注:“席勒指数”指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 Ratio),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他曾凭借该指数成功预测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金融危机及次贷危机。
所谓CAPE收益率,是用过去10年平均的通胀调整后的每股盈利(EPS)除以当前股价,来评估市场的估值水平。由于使用了10年的数据,这在某种程度上平滑和抵消了经济周期可能带来的影响。
席勒指数的历史均值为16-17倍,当突破30的警戒线时,历史数据显示,美股通常会经历剧烈的调整或长期回报下降。因此在2024年,当席勒指数超过30倍时,市场开始对该指数发出的预警信号产生关注。
图4. 席勒指数(1871年2月-2025年1月)
来源:Multpl.com
令人意外的是,国际股票市场在过去十年的表现非常亮眼,尤其是在被很多美国投资者抛弃之后。非美股票的年化实际回报超过了现金收益率5-6%,展现了极具吸引力的增长。
这也证实了我们曾经的观点,虽然美国确实拥有最优秀的公司(利润高、有创新、增长快),而且这种情况也确实在过去十年中持续了下去。然而,事实也证明,为这些公司支付的“史诗级”高估值(相较于其他市场)对投资回报的压制,比我们原先预想的还要严重。
换句话说,国际多元化投资虽然一度被忽视,但最终还是奏效了
有人批评国际多元化不能在短期市场崩盘中有效保护投资者,因为在经济低迷时期,各市场之间的相关性通常会增加。这种批评虽然没错,但忽略了重点。短期市场崩盘确实痛苦,但是,长期回报对于财富的创造要重要得多。从长远来看,潜在的经济增长比短期的恐慌更关键,而国际多元化在保护投资者方面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例如,当欧洲股票的估值足够低时,即便是美国投资者也会重新对其产生兴趣。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发现,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机会。
人们总是用“美国例外论”来解释美股的高估值。但是在这十年中,我们发现“美国在创新方面的卓越性”,远不及“美国在高估值方面的卓越性”那样显著。
幸运的是,我们早在2025年初就把非美股票从基准指数中剔除了(毕竟当时没人愿意投资非美市场),所以这些国际市场的优秀,并没有影响我们相对于基准的表现。不过嘛,这确实影响了我们的实际收益……
你懂的。
在主动管理时
绝不能选错策略类型
主动管理没有错,我们的问题主要在于,千万不能选错主动管理的策略类型。
我们试图挑战所谓的“夏普法则”,虽然按照“夏普定律”,整个主动管理领域整体上会跑输被动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某些子集(特定策略或风格)不会持续跑赢其他子集。核心在于我们选择的策略是否涵盖了这些优势策略。
泉果视点注:“夏普法则”并非正式的金融术语,而是华尔街的一个戏谑说法,它源自威廉·夏普1991年的论文。夏普提出,主动投资者在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将低于被动投资者。
其基本论点是,因为被动投资复制市场组合,所以收益率和市场一样;主动投资者玩的是零和游戏,虽然有赢家有输家,但作为整体,收益率也和市场一样,但因为主动投资者还要承担研究、交易等额外费用,所以总体上看,主动投资者的收益会略低于被动投资者。
但是,这不是无懈可击的定律,首先,夏普法则假设市场高度有效,但现实中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行为依然存在;第二,夏普法则针对的是整体主动管理的表现,忽略了某些特定策略可能系统性跑赢市场。第三,所谓“零和游戏”仅适用于主动与被动投资者之间的相对收益关系,并非市场整体表现的唯一解释。
(泉果视点注:在接下来的这个部分,克里夫用居安思危的视角,假设自己管理的AQR在10年间失去了跑赢指数的机会,而反思自己犯下了哪些错误……)
从2025年到2034年,真正奏效的是一些看似“老派”的投资理念——投资那些盈利能力强、风险低、价格合理的公司。
但遗憾的是,在2025年,不少机构因为赶潮流而解雇了不少这种类型的基金经理,因为当时他们表现不佳。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关键信号,在超级昂贵的美国股市,“便宜”和“昂贵”股票之间的价差依然相当大(在 2021 年初曾达到顶峰),也忽略了一位有先见之明且英俊好看的人的提醒——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老式的主动管理策略会有更好的机会(反讽:“英俊好看的人”指的是克里夫自己,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知行合一地去执行)。
更加糟糕的是,我们剩下的主动管理基金经理,配合市场的风潮,押注了那些不盈利、波动大又非常昂贵的明星股,这对我们的业绩无疑是雪上加霜。
泉果视点注:克里夫从1999年开始研究“估值差距”(Value Spread)——最昂贵和最便宜的股票之间的估值比例”,当这个比例较高时,投资者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股票付出更高的价格,而便宜的股票被人遗弃。
下图显示了在大市值股票中,股价最高的30%的股票的市净率,除以股价最低的30%的股票的市净率的比率。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估值差距”通常在3到6倍之间波动。而在1999至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这一比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9.5倍。同样,在2019到2020的疫情之中,这种“史无前例”的现象再度发生,甚至更加极端。
图5. 估值差距(Value Spread)
来源:《The Less-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Cliff Asness
被比特币骗了!
我们真是活该!
在2025年之前,我们对加密货币一直持谨慎态度。毕竟,“让计算机跑很久就能创造价值”,这听起来不太靠谱。然而,当比特币涨到10万美元时,我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无法忽视的大事件——市场狠狠地“教育”了我们:稀缺性会让任何稀缺的东西上涨,即便它毫无用处。
其实,真正的价值=稀缺x有用x合理的价格,这一点至少从汉谟拉比时期就已为人所知。
大约在这一时期,我们总是在兴奋地互相大喊“FEEYAT”(法定货币fiat一词的夸张发音方式)。这就像一种饮酒游戏,好像只要喊得更响亮更频繁就能让它显得更有说服力。
传统金融和法定货币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替代方案就能自动具备数万亿美元的价值。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一直在告诉自己,也在告诉所有愿意听我们讲的人,我们真正喜欢的并不是加密货币本身,而只是“区块链技术”。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这份热爱与加密货币无关,但我们表达对区块链技术“热爱”的唯一方式,却是投机加密货币。
于是,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在2024年底将基准配置中加密货币的比例提高到了5%。
那时,比特币价格是10万美元,而就在第二年,因传言政府计划建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马斯克的一条推特,比特币飙升到了25万美元!我们果断加仓,把原来配置的比例加倍,增到了到了10%!
然而,好景不长。
到了2035年,在我们首次配置比特币的第10年,在我们加仓后的第9年,比特币的价格回到了1万美元。
尽管如此,我们的一些基金经理仍坚守阵地,并成功押注了到2035年还唯一幸存的加密货币——噗噗币(Fartcoin)(这是克里夫虚构的加密货币——放屁币,以表示他认为的加密货币市场的荒诞性。)
是的,只有噗噗币(Fartcoin) 坚持了十年,原因嘛,我真说不清(旁边人说:“原因就是上帝很有幽默感”)。所以,就在现在,截至 2035 年,我们已经将整个加密货币的10%的配额都投给了它。(被骗一次,算它厉害。但如果欺骗我们两次,我们真是活该!)
我们10%的“噗噗币”配置赚来的钱,最终却因押注一只杠杆化比特币基金全赔了。这只基金的本质就是加杠杆去买比特币,但我们却为它支付了高出比特币本身一倍的溢价。结果证明,这并不是我们被告知的什么“绝佳的套利机会”。
更糟的是,比特币并没有真正的“收益”,至少在任何自罗马帝国以来使用“收益”这个词的语境下,它都不算有收益。
好吧,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艰难时期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
祝愿 2035-2044 年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2035: An Allocator Looks Back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QR, Cliff Asness, Jan 2, 2025
After Double-Digit Returns in 2024, AQR’s Cliff Asness Makes Long-Term Predictions, Institutional Investor, Jan 3, 2025
Cliff Asness Has Steered Hedge Fund AQR Through Not One, Not Two, But Three Quant Crises, Institutional Investor, Sep 10, 2024
US stocks entering decade of disappointment, Financial Review, Jan 4, 2025
2025-02-05 15: 13
2025-02-05 14: 30
2025-02-05 14: 30
2025-02-05 14: 30
2025-02-05 14: 30
2025-02-05 1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