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AI+方向“高温预警”的同时,一直坐冷板凳的医疗、教育、新能源等方向相继开始获得市场的关注。
这既有资金面的“高切低”的流动性溢出,也有政策催化、产业周期的共振。
今天重点说说新能源赛道。
作为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发展基础和核心,锂电产业链自2022年初开始进入产能过剩,期间碳酸锂、硅片价格断崖式下滑,历经两年多的需求波动、去库存,到2024年一季度,行业开始进入盈利磨底期。 机构普遍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海外大储出货持续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 中信建投证券乐观预计:锂电将在2025年二季度迎来三年下跌行情下的供需形势的扭转。
一是“新型储能”行动方案的出台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产品性能显著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 机构分析称:作为电新行业投资价值最高的板块之一,储能有望走出自己的增长曲线。从行业空间以及估值来看,值得重点关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中心为光储打开进一步成长空间,数据中心配储有望成为产业趋势。(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二是全固态电池量产迎新进展 近期,上汽、广汽、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车企,明确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这意味着产业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加速。 2月15日,比亚迪深圳锂电公司透露,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上汽集团此前也表示,计划2026年四季度实现固态电池量产。(来源:证券时报) 而近期大热的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先进智造,也有望成为固态电池新的应用场景。其对电池安全、能量密度、续航能力的高要求,将倒逼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加速升级。 三是光伏行业自律,积极自救 自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启动控产保价,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龙头公司联合签订自律公约,严防光伏行业“内卷外溢”,有助于供给端价格企稳。 2025 关注锂电产业链周期反转
其依据是:
一方面,需求终端,保持较高景气。
国内、欧州、美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整体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
另一方面,盈利端,部分环节盈利改善的节奏和幅度可能超预期。
部分龙头公司已经率先实现了满产满销,订单结构改善,挺价意愿开始加强。
回到市场表现。2025年初以来,锂电池板块已经明显开始企稳反弹。
随着年报业绩的披露,锂电池行业的基本面或已利空出尽,估值有望见底修复。由于下游需求的提升和尾部落后产能的出清,行业龙头厂商有望凭借技术、成本和规模优势,享有稳定的市占率和盈利水平。
具体投资标的上 天风证券建议,可以从价值+成长两大主线布局: 价值赛道:看锂电主产业链,从格局和龙头竞争力出发; 成长赛道:看好0-1的固态电池赛道。 对筛选和参与个股有一定难度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也可以一键关注行业龙头集中的主题指数: 比如新能源ETF(516850)、碳中和ETF(159790)等,涵盖一篮子新能源赛道龙头股。 前者涵盖宁德时代、当升科技、杉杉股份等70余只成分股,聚焦光伏、锂电池板块; 后者涵盖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近50只成分股,除了光伏、锂电,还涉及电力、环保等低碳主题公司。 (*注:个股不作为推荐,ETF持仓股跟随指数定期调整)
下滑查看风险提示↓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
2025-02-20 10: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