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在技术迭代迅速、外部限制趋严、内部顶层设计支持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相关板块有望维持高投资和高成长。国产替代趋势在最新的财报上已初步有所反映,后续结合客户需求来看料将提速。AI智能体屡获市场青睐,其处理任务的经济优势也逐步显现,有利于提升产品渗透率。展望后市,投资者可通过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芯片ETF(512760)、集成电路ETF(159546)、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等产品布局AI领域的投资机会。
2、4月29日医疗板块表现强势,医疗ETF收涨1.04%。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消费医疗受益于政策提振(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健康消费升级),二是国产器械替代加速(反制政策有望助推核心设备本土化)。2025年一季度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显著回暖,规模同比大增67.49%,CT、超声等高端设备因国产替代驱动量价齐升。高值耗材集采趋于温和,创新器械有望获医保支持,支付环境或改善。此外,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持仓仍低配,而“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医疗ETF值得关注。
3、虽然近期全球贸易冲突似乎有降温趋势,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关税背后更深层次的危机并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缓解,市场未来仍有可能受到扰动。上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目标强化了对企业主体和金融市场的关注,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信心支撑。展望后市,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中证A500ETF(159338)、上证综指ETF(510760)等宽基产品。同时,为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投资者也可分散配置于现金流ETF(159399)等防御类资产。
正文:
4月29日,上证指数收跌0.05%报3286.65点,深证成指跌0.05%,创业板指跌0.13%,北证50涨1.24%,科创50涨0.1%,万得全A涨0.2%,万得A500跌0.15%,中证A500跌0.01%。A股成交1.04万亿,上日为1.08万亿。
----------
在技术迭代迅速、外部限制趋严、内部顶层设计支持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相关板块有望维持高投资和高成长,国产替代料将加速。
此前,上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这是时隔近七年再度集体学习人工智能,体现了顶层对AI战略地位的重视。在学习中,会议强调要(1)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2)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对华科技封锁趋严也是促使国内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领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国产算力企业的最新业绩来看,寒武纪24年全年营收增长65.56%,海光信息25Q1合同负债达到32.37亿元(24年底为9.03亿元)。国产替代趋势在财报上已经初步有所反映。而从客户的偏好来看,此前据中信建投调研称,头部客户的国产替代诉求较强,即使不在海外制裁清单上的企业也在加速导入国产,预计此后国产替代速度将加快。
就技术层面而言,当前AI已逐步通过智能体(agent)的形式具备采取行动和处理任务的能力,相关产品正加速落地,屡获市场青睐。据彭博社报导,日前大火的AI agent Manus的母公司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跃升至5亿美元,实现约5倍增长。另据西南证券援引海外研究称,AI agent处理任务的经济优势也十分显著,目前超过80%由智能体完成的任务中,AI的推理成本仅为人类专家的10%。这有利于推动相关产品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展望后市,投资者可通过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芯片ETF(512760)、集成电路ETF(159546)、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等产品布局AI领域的投资机会。
----------
4月29日医疗板块收涨,医疗ETF(159828)收涨1.04%,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两个变化值得注意,一个是相关政策对于消费医疗板块的提振作用;另一个是国内反制助推核心器械国产化。从消费刺激角度来看,早在2025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曾指出,通过促进居民增收、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等举措释放医疗健康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医疗需求扩容升级。
从设备更新来看,一季度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显著回暖复苏。银河证券指出,据众成数科统计,2025一季度我国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高增,结构优化趋势显著。市场整体规模同比增长67.49%,1-3月增速逐月攀升,3月单月增速破100%。细分领域中,超声影像、CT等设备采购规模因国产替代与高端化驱动显著增长,产品均价上扬。
从集采来看,高值耗材集采趋于常态化温和化,2025年全国联采有望加速覆盖,提升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进程。此外,平安证券指出,2025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创新器械发展,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相关创新性产品有望迎来更好的支付环境,获得更快发展。
医药板块经历较长时间调整,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且公募持仓低配。根据最新基金一季报数据,2025一季度医药生物公募基金重仓比例为9.05%,环比提升0.47pct,但依然处于历史低配水平。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医药产业发展边界不断扩张,银河证券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行动推动脑机接口,智能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在医疗场景逐步落地。AI在药物研发、辅助诊断等领域商业化进程加快,远程诊疗、健康监测等“互联网+医疗”新业态不断涌现。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包含A股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上市公司的医疗ETF(159828)。
创新领域方面,超百家中国药企亮相AACR会议,彰显"中国智造"实力。2025年4月25日至30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芝加哥举行。长城国瑞证券统计显示,今年有超过120家中国药企亮相AACR会议,展示近300项新药研究成果,其中24项中国新药研究入选"最新突破性研究"。中国医药生物行业正加速构建"研发突破+国际化输出"的双轮驱动格局。2025年一季度,全球医药领域共发生231笔交易,总金额约675亿美元;中国医药交易数量达75笔,同比增长34%,交易总金额369亿美元,同比增幅超200%。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
----------
虽然近期全球贸易冲突似乎有降温趋势,但需要注意到的是关税背后更深层次的危机并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缓解,这包含逆全球化(尤其是中美脱钩)的新态势、美国债务的不可持续性及美元的信用危机等。叠加川普的不可预测性,市场未来仍有可能受到扰动。
上周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要加强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提出了包括促消费、支持科技创新、强化供应链安全等具体措施。和2018年首次贸易摩擦相比,此次会议提出的政策目标强化了对企业主体和金融市场的关注。这些都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信心支撑。
展望后市,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中证A500ETF(159338)、上证综指ETF(510760)等宽基产品。同时,为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投资者也可分散配置于现金流ETF(159399)等防御类资产,该产品聚焦于大中市值,标的指数央国企占比高于同类现金流指数,安全边际较高。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5-04-30 14: 51
2025-04-30 14: 51
2025-04-30 14: 51
2025-04-30 14: 51
2025-04-30 14: 51
2025-04-30 14: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