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的财富进化论:固收+思维的底层逻辑与实践

2025-06-10 15:30

五年前,银行大额存单4%的利率,曾让百万本金每年稳享4万元利息,足够支撑低物欲的长期“躺平”。


如今,同样的100万,年利息收入已缩水至1万元出头,关于“财务自由”的财富叙事已经被彻底改写。


货币基金收益率向1%靠近,定期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而广义货币供应量仍在跟随GDP的正向发展滚滚前行……


如果在1990年将能在北京置换8平米住房的1万元存入银行,即便以能跑赢通胀的“CPI+1%”的收益率滚动至今,其购买力也将缩水84%——从8平米萎缩至1.3平米。


图片


当低利率如图一场无声海啸,开始淹没传统理财的舒适区,这似乎已不再是寻常的利率周期波动,而是一代人亲历的金融范式转换。

稳健增值的理财需求该向何处安放?接着看,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01 认知重塑

——从“收益率焦虑”到“配置思维”


面对低利率时代的投资困局,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便是急于寻觅"更高收益的替代品"。


这种普遍存在的"收益率焦虑"往往将市场参与者推向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要么盲目追逐高风险产品,要么因恐惧波动而选择彻底离场。


然而,在百年变局叠加的宏观环境下,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荡。执着于单一资产类别的超额回报,实则要承受与之匹配的更高波动。


但现实悖论在于,当不确定性本身已成为最具确定性的命题,更高波动未必能带来更有吸引力的回报,诺贝尔奖得主马科维茨的箴言在此刻更显深意:“多元化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低利率时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找到某个“完美资产”,而在于构建一个适应不同气候的生态组合。


纵观过去十多年大类资产的走势,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商品都有过辉煌时刻,但也无可避免地经历过低谷,呈现出"涨跌轮动"和"均值回归"的特征。


图片


2024年的市场已给出鲜活注脚:当国内权益曙光乍现之际,债市和海外市场却一路新高;当黄金上演史诗级牛市时,原油却在供需博弈中剧烈震荡。


图片


这些看似混沌无序的波动,实则揭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没有永居C位的单一资产,只有尽可能常胜的配置逻辑。


资产配置如同操办一桌营养均衡的投资宴席:

 

  • 现金管理是“开胃菜”,提供流动性与安全感;


  • 债券是“主食”,用票息滋养长期收益;


  • 权益资产作“主菜”,承载财富跃升的核心使命;


  • 商品与另类投资则是“调味品”,在股债相关性上升时调和风味层次。


图片


这种搭配的精髓,是让组合在美林时钟的每一次转向中,都能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支点。


02 实践路径

——当固收+产品成为新共识


当“稳定”之上的更高收益成为大多数投资者的诉求,“固收+”策略正逐渐成为2025年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新共识,再次聚集了市场的目光。


图片


“固收+”基金所追求的投资目标就是通过固收和其他资产的科学搭配,向固收类资产要“安全垫”,向更高波动资产要收益弹性,起到一个“1+1>2”的协同效应。


换言之,固收+的底色正是以资产配置“战胜”不确定性。


“+”的内涵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的形式,而是可以涵盖固收+基金经理善于运用的多种策略——


  • 权益精选策略:通过深度研究挖掘个股阿尔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正向回报


  • 可转债策略:兼具债性防守与股性进攻特性,熊市布局防守,牛市专注进攻


  • 打新策略:聚焦IPO标的价值研判,通过中签新股获取上市溢价收益


  • 定增策略:以“折价”锁定上市公司成长性,在锁定期后兑现估值提升的收益

……


从2019年至今的业绩回报来看,即便经历了权益市场的漫长寒冬,固收+基金的表现仍然不乏亮点。


参考万得各类基金指数,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一级债基的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了5.0%、4.6%和4.4%


图片

(数据来源:Wind,Wind 分类,统计区间 2019-1-1 至 2024-12-31。风险提示:以上股票仓位和风险等级仅指通常情况,以具体基金合同等发行材料约定为准。收益率和最大回撤指对应的万得基金指数表现,具体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


以权益市场为参照,沪深300指数同期的年化收益率为4.7%,但其最大回撤却高达45.6%。


更低的回撤加上较为可观的年化收益率,使得固收+基金的确较为适合作为长期投资理财的标的。


03 思维延展

——低利率时代的财富逻辑延伸


尽管我们日常将“固收+”视作一类基金产品,但与其说这是一种产品——


不如说这更是一种基于资产配置的长期胜率思维。在低利率时代,这种思维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投资者不妨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债基为基石,利用不同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构建属于自己的资产港湾,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 加宽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码,宽基指数成为跟随经济增长红利、拥抱时代Beta的核心载体。


  • 加红利:具备“类债券”的属性和稳定的分红回报,在走低的利率中枢下,有望带来长期现金流的优势。


  • 加黄金: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叠加全球央行购金量持续攀升、全球风险事件频发等影响,全球信用货币体系的可信度持续下降是黄金长期走强的底层逻辑。


  • 加美债:尽管当下对“再通胀”和去美元化叙事的预期升温,压制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但短久期产品既能缓释波动,还能兼顾一定的票息收益。


  • 加海外权益:全球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布局思路,既可以分散权益市场的单一不可测风险,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冲汇率的短期波动。

 ……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具体配置方案是“固收账户+宽基账户”,其中80%投资于中证全债指数,20%投资于A500指数:


即便不考虑任何轮动调整,这种简单配置下的组合仍能实现7.2%的年化收益率;而在较为不利的情况下,该组合的最大回撤也被“定格”在了-11%左右。


图片

来源:Wind,回测期限2004.12.31-2024.11.9。本次回测中,中证全债指数仓位80%,中证A500指数仓位20%。2004年12月31日起投,每年末进行动态再平衡,将核心卫星资产仓位调整为初始比例。年化收益率=(1+总收益率)^(1/总回测年份数)-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表现。


这一回测结果不仅实现了年化7%左右的理想的长期投资收益目标,而且相较于过去二十年间权益市场本身的大起大落,更是大大“减震”了投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风浪。


同时,它还赋予整个投资组合“攻守兼备”的优良特质,不失为一种“简明有效”的力量。



最后,挖掘基想和大家聊几句心里话。


过去十几年,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批高收益且看似无风险的非标理财产品疯狂涌现,无形中抬高了大部分投资者对于高回报与低波动并存的期望值。


但时代正在改变,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财富管理市场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图片


"顺势而为"成为这几年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在这个"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的时代,能否顺应趋势、把握变化,往往决定着普通人未来几年的财富走向。


从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打破刚兑,到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躺赚"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家庭理财对于更高收益率的要求,也需要一次彻底的顺应大势的思路调整。


当居民对稳健收益的需求依然强烈,而传统理财模式正在转型,"固收+"产品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不仅是产品的迭代,更是一场财富理念的进化。


市场在变,我们也要学会与变化共处。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