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5/6/27,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中美伦敦框架有关情况表示,伦敦会谈后,中美双方团队保持着密切沟通。近日,经批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2、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二季度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会议指出,要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3、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明确,未来的数字资产交易、托管等服务,将进行牌照化管理。《政策宣言2.0》提出,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并推动贵金属、有色金属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多元应用。同时,稳定币发行人发牌机制将于8月1日实施。 4、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召开。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正式发布新车小米YU7,一共有标准版、Pro和Max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小米汽车官微称,小米YU7 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雷军还发布小米首款AI眼镜,售价1999元起,支持无手机扫码支付。 6、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李强表示,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应当坚定不移拥抱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中国将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市场,为世界经济所需贡献中国经济所能。
三、宏观快评 1、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5 月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9.1%。 点评: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连续四个月的上升趋势出现中断,这一数据反映出工业企业在经营上面临着一定挑战。(1)各行业表现分化明显。前期油价下跌致使石化行业原材料价格走弱,国内地产需求偏弱、工业生产放缓,也令上游煤炭、钢铁等工业品价格承压。装备制造业1-5月利润累计同比增长,但5月当月利润同比增速降至-3.3%,上月为+20.8%,可能与“抢出口”效应转弱有关。其中,金属制品、专用设备、汽车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5月单月利润同比增速转负。不过,受益于“两新”政策,部分高端制造领域如飞机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显著,在国产大飞机成功商业运营、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等利好推动下,飞机制造利润增长120.7%,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消费品制造业5月利润当月同比增速降至-6.0%,低于上月的-1.7%,纺织业、木材加工、农副食品等行业利润同比增速较上月明显走弱,与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有关。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5%、31.2%。(2)从影响利润的因素来看,可拆分为价、量、利润率三个方面。5月,工业企业面临利润率走低、工业品价格同比跌幅扩大、工业生产放缓的三重约束。利润率方面,5月工业企业利润率降至5.3%,低于上月的5.4%。营业成本增加是原因之一,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61元,同比增加0.24元。此外,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据统计局解释,该因素下拉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价格上,5月PPI同比下降3.3%,降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前期国际油价下跌的拖累进一步显现,国内煤炭、建材行业价格也因房建需求偏弱、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天气影响施工而继续下跌。量的方面,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5.8%,低于上月的+6.1%,“抢出口”趋势减弱对工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两新”政策持续显效以及产业升级推进,使工业生产仍保持增长态势。(3)展望未来,工业企业利润修复情况仍待观察。海外需求提前释放以及关税扰动仍在,出口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工业品价格仍延续同比负增长;有效需求不足叠加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约束利润率修复。后续需关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对投资端的支撑,以及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对工业企业利润改善的作用。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在经历上周超长端带动债市上涨后,本周市场小幅调整,波动较小。本周公开市场共有9603亿元逆回购与1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20275亿元7天期逆回购与3000亿元MLF操作,实现全周净投放12672亿元。资金方面,DR001下行3.8BP至1.37%,DR007下行0.8BP至1.49%,R001下行1.4BP至1.45%,R007上行1.0BP至1.59%。 数据截至2025/6/27,来源Wind。 2 一级发行 本周共发16期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发行总额达2260亿,较上周减少61.87%;本周政金债偿还57亿;净融资2203亿,净融资较上周增加10.9%。 存单方面,发行总额为7,264.60亿元,净融资额为-4,113.50亿元,对比前一周主要银行发行总额11,018.60亿元,净融资额802.20亿元,发行规模减少,净融资额由正转负。 数据截至2025/6/27,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债市收益率先上后下,长债在风险偏好回升的压制下回调至阶段性高点,而后随权益降温缓步回落;短端在央行公开市场大额净投放的呵护下,受跨季资金面扰动影响较为有限。具体来看,周一,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205亿元,到期2420亿元,净回笼215亿元。资金与上周相比变化不大,全天均衡,价格窄幅波动。周末美国袭击伊朗,但对市场造成的影响较小。国债期货高开回落,午后权益拉涨进一步压制债市情绪,TL最终收绿,现券全天振幅较小。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下行0.1BP至1.637%。周二,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4065亿元,到期1973亿元,净投放2092亿元。今天七天跨季,央行也大额净投放呵护,不过七天资金价格还是有明显抬升,持续关注后续跨季情况。今早特朗普宣布伊朗和以色列暂时停火,原油下挫,亚太股市亢奋。随着A股走强,重新收复3400点,债市情绪较弱,止盈力量推动全期限收益率上行。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1.5BP至1.645%。周三,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3653亿元,到期1563亿元,净投放2090亿元。随着央行持续投放跨月资金,跨月价格稍有回落。上午债市情绪一度不错,中短端带动收益率一度有所下行,但午后随着权益走强,叠加后续发改委等部门将会召开会议,政策预期升温,曲线开始陡峭化上行。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0.42BP至1.6502%。周四,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5093亿元,到期2035亿元,净投放3058亿元。央行加大了跨季资金的投放,全天资金均衡平稳。上午的发改委发布会并未有太多增量信息,但债市情绪没有好转。不过至尾盘情绪企稳,现券反弹猛烈,之前调整较多的30年活跃券收益率下行超1BP。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85BP至1.645%。周五,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5259亿元,到期1612亿元,净投放3647亿元。临近季末央行净投放数量逐日递增,隔夜加权和跨季七天的价格都变动不大,较为平稳。昨天尾盘收益率快速下行,今天活跃券反而较为淡定,收益率变动不大,期货有所补涨,表现更好。央行多日呵护下跨季问题不大,中短端有所走强。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0.3BP至1.646%。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债市在基本面及央行呵护态度支撑下整体回调空间有限,但短期仍需关注跨季资金面变化及风险偏好反复对市场情绪的扰动。此外,虽近期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市造成一定扰动,然而结合三季度宏观压力显现及机构配置需求仍在,市场若出现调整反而可能提供布局机会,建议维持适度久期,关注债市阶段性波动中的介入窗口。 信用债方面,本周债市收益率呈现全线上行趋势,整体为股债跷跷板行情。权益市场后续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和震荡格局,与去年9月24日因权益市场持续大涨引发的债市剧烈调整相比,当前权益市场对债市的扰动风险相对可控。虽然本周出现小幅调整,但考虑到资产荒背景下配置力量依然强劲,央行货币政策尚未出现转向信号,跨季后资金边际更为宽松,预计收益率有望继续下探,当前未到明显止盈点位,建议投资者保持适度久周,关注跨季后的3-5Y二永及中低等级城投。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本月市场震荡反复,但总体较强,小盘优于大盘。上证综指为2.29%,沪深300指数为2.12%,深证成指为3.37%,创业板指为6.58%,中证1000为4.15%,国证2000为4.60%。 行业表现:行业涨多跌少,通信领涨11.97%,有色金属9.13%、非银金融8.84%、电子7.31%;地产和消费链明显走弱,食品饮料-6.34%、美容护理-4.57%、家用电器-3.30%、煤炭-1.22%、建筑材料-1.22%。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亦整体较强,恒生指数为4.27%、恒生科技为3.31%。 行业表现:行业分化明显,领涨行业较为强势,原材料业17.76%、金融业8.60%、医疗保健业7.26%、资讯科技业7.16%;稳定和消费走弱,电讯业-1.99%、能源业-1.28%、必需性消费-1.04%、非必需性消费-0.44%。 2 投研随笔 6月市场整体维持窄幅震荡,但行业分化明显,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1)公募新规影响,交易行业欠配,因此银行、非银等明显欠配行业涌入大量增量资金;(2)行业持续轮动,而前期调整较多的通信、电子则明显走强;(3)伊以冲突不断升级,防风险的贵金属、军工、石化等行业表现一度强势。进入到7月,会存在哪些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呢?首先,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开始逐步发酵,一方面在于商务部回应美与有关国家关税谈判情况,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另一方面在于欧美谈判节点临近,谈判与否均会影响后续市场演变。因此,不确定性将放大A股市场的波动性。其次,二季度经济成色如何或将见分晓,乐观者认为日内瓦通告后整体出口并未受明显冲击,而且消费刺激仍在延续,则经济有望超预期;悲观者认为关税影响均会长期影响经济中枢,尤其是抢出口对于三季度经济存在挤压效应。但总体而言,二季度出口如何对后续政策的施行力度是个重要观测指标。最后,7月政治局会议临近以及7-8月为中报季,过往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弱基本面环境往往交易因素定价,市场相对成长和消费,更偏好于稳定和周期板块。但从当前A股的生态来看,国家队托底预期增强向下空间有限,因此反而出现大幅调整则是较好的加仓时点;若出现板块的短期高拥挤则存在调整压力。我们继续推荐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且存在困境反转的半导体、电新、国产算力等科技制造方向。 港股6月AH溢价连续触发130的分水岭。对于AH溢价的底层逻辑在于:港股通买入港股所获得的分红收入需要缴纳较为高额的红利税,基于两地交易税费的价差基本为130%,但实际上是略低于130%;而由于A股和港股两地的流动性差异,贴现成本上亦存在差异。但南下资金的大幅流入,以及美元周期下行带来的海外资金,导致两地的贴现成本开始反转;因此影响AH溢价的核心在于两地税差,所以或将长期突破130%的临界值。但若要再进一步降低AH溢价,则需要平衡两地税差。因此,短期内,AH股更倾向于涨跌的同向性
2025-06-30 14: 40
2025-06-30 14: 40
2025-06-30 14: 40
2025-06-30 14: 40
2025-06-30 14: 40
2025-06-30 14: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