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5/7/4,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住建部调研组近日赴广东、浙江两省调研。调研组表示,各地要切实扛起责任,充分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美国商务部已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此前要求其在华业务必须申请政府许可的规定现已撤销。西门子称已全面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访问权限,新思科技与楷登电子称正在逐步重启相关服务。 3、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18票赞成、21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统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因造成联邦援助削减、长期债务增加和为富人及大企业减税等而备受争议。白宫说,特朗普定于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当天签署该法案,使其生效。该法案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定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这可能会让政府预算赤字未来十年内增加3.4万亿美元。 4、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持续优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机制安排,促进要素向最有潜力的领域高效集聚。牢记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的最大市情,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全力抓好资本市场自主开放重点举措落地。始终把维护市场稳定作为监管工作首要任务,推动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安排,平稳有序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 5、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意外减少3.3万人,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预期为增长9.8万人,5月份数据在向下修正后仅增加2.9万人。服务业就业在6月份减少6.6万个就业岗位,遭遇自疫情以来的最大降幅。美国利率期货完全消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 6、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符合相关标准的上市公司不再受募集资金30%补流比例限制,有效提升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经初步测算,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宏观快评 1、6月份,我国制造业、非制造业和综合PMI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 点评: 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显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1)制造业方面,景气水平继续改善;新订单指数为50.2%,上升0.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这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同时,制造业出口逐步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在产需回升带动下,企业采购意愿增强,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2)价格指数方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改善。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相关价格指数明显回升;但因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及终端需求不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价格指数双双回落。(3)非制造业领域,服务业景气度基本稳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但受五一、端午节日效应消退影响,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减弱。建筑业扩张加快,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7%,连续三个月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施工进度较快,且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有所回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4)6月PMI数据展现出我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积极恢复的态势,但制造业PMI仍处荣枯线以下,后续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效果,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恰逢跨月,跨月后尽管央行OMO连续多日大额净回笼,但资金仍然充裕,为债市提供支撑。本周公开市场共有20275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652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实现全周净回笼13753亿元。资金方面,DR001下行5.4BP至1.31%,DR007下行27.5BP至1.42%,R001下行9.9BP至1.36%,R007下行43.2BP至1.49%。 数据截至2025/7/4,来源Wind。 2 一级发行 本周共发24期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发行总额达4410.8亿,较上周增加95.17%;本周政金债偿还861.5亿;净融资3549.3亿,净融资较上周增加61.11%。 存单方面,发行总额为2,437.10亿元,净融资额为-20.80亿元,对比前一周主要银行发行总额7,263.50亿元,净融资额-4,114.60亿元,发行规模增加,净融资额增加。 数据截至2025/7/4,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本周债市收益率先上后下。周初跨季资金面收敛叠加制造业PMI回升,长债普遍上行;而后资金面转松及国债发行缩量助推债市震荡走强。具体来看,央行投放3315亿元OMO,到期2205亿元,净投放1110亿元,资金显著转紧,隔夜在4.5%附近。早盘资金偏紧,现券情绪偏弱,官方制造业PMI录得49.7,符合预期,基本面数据没有回暖,市场或预期三季度财政加码的可能性提升。现券整体上行1-1.5BP,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0.4BP至1.65%。周二,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1310亿元,到期4065亿元,净回笼2755亿元。月初第一天央行按惯例回笼资金,隔夜和7天资金价格均大幅回落,回到了跨季之前的平稳节奏。上午财新PMI公布大超预期,但是债市没有过多交易。长端国债期货高开高走,TS午后下挫,现券表现相对矜持,但50年国债强势。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下行0.5BP至1.644%。周三,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985亿元,到期3653亿元,净回笼2668亿元。月初资金延续宽松,隔夜和7天资金价格边际继续回落。债市延续了昨天的强势,50年国债继续领涨利率债,不过由于资金宽松,存单价格回落,昨天矜持的10年以下品种今天收益率也开始下行,全期限普涨,信用债强势。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下行0.6BP至1.636%。周四,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572亿元,到期5093亿元,净回笼4521亿元。月初央行持续大额净回笼,不过市场上的资金仍然较多,不改宽松态势。债市情绪一般,主要由于越来越多的消息指向中美关系缓和,国债期货日内震荡走弱,尾盘一波拉升勉强企稳。资金宽松的背景下,CD价格继续下行,中短券稍强,曲线小幅走陡。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1BP至1.639%。周五,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340亿元,到期5259亿元,净回笼4919亿元。央行延续本周以来的大额净回笼,不过对资金没有造成太多影响,依然均衡宽松。债市整体窄幅波动,变化不大。盘中权益拉升,对情绪形成一定压制,但随后很快修复。中午7年和10年国债发行结果尚可,影响不大。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0.15BP至1.641%。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月初资金面宽松态势延续提振了债市交投情绪,然而当前非银机构持仓杠杆与久期已攀升至相对高位,叠加短期内缺乏新的强力驱动因素,收益率趋势性突破震荡区间的动能仍显不足。在政治局会议等关键政策窗口临近前,市场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操作上建议维持中性仓位,灵活应对潜在波动。 信用债方面,债券市场在跨季结束后呈现全面回暖态势,资金利率再下台阶,创今年新低,资金宽松+弱基本面+旺盛的配置需求对信用债走强形成支撑。市场仍处于偏多窗口,建议保持做多定力,不急于下车,但需警惕利差压尽后对潜在利空的敏感性上升。利空因子主要在于资金收紧和政策面,政策面处于空窗期,短期难见实质性利空。可关注中短久期银行二永债等品种。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本周市场持续创新高,大盘优于小盘。上证综指为1.40%,沪深300指数为1.54%,深证成指为1.25%,创业板指为1.50%,中证1000为0.56%,国证2000为0.53%。 行业表现:行业涨多跌少,反内卷催化,钢铁领涨5.06%,建筑材料3.96%次之,其次为银行3.77%、医药生物3.64%、传媒2.70%;科技消费明显走弱,计算机-1.28%、非银金融-0.72%、美容护理-0.55%、交通运输-0.20%和商贸零售-0.1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整体疲软,恒生指数为-1.52%、恒生科技为-2.34%。 行业表现:行业分化明显,领涨行业较为强势,原材料业17.76%、金融业8.60%、医疗保健业7.26%、资讯科技业7.16%;稳定和消费走弱,电讯业-1.99%、能源业-1.28%、必需性消费-1.04%、非必需性消费-0.44%。 2 投研随笔 7月创年内新高,核心原因有四点:(1)政策组合拳夯实市场信心;央行6月通过MLF净投放118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元等工具,叠加7月灵活调控流动性,市场对“政策底”的共识强化。(2)权益类公募基金扩容、中长期资金入市(如社保、养老金)等增量资金,为市场提供稳定支撑。大金融板块受“欠配”影响持续催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托举指数。(3)市场对美联储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升温,美元流动性宽松预期缓解外资流出压力。同时,国内经济数据小幅回暖(6月制造业PMI升至49.7%),订单类指数回升反映政策效果显现,提振市场对盈利修复的信心。(4)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关键阻力位,激发技术性买盘入场。但不可忽略短期面临的风险:(1)中美关税博弈的不确定性;中方回应美方新关税举措,强调反对单边主义,若美方继续施压,中方将采取精准反制措施。这一博弈直接冲击出口导向型行业(如机电、纺织),并可能通过全球产业链传导至科技、消费等领域,加剧市场避险情绪。(2)7月首周逆回购到期规模超2万亿元,央行虽通过逆回购操作调节,但7月1日单日净回笼2755亿元,叠加跨季资金需求消退后市场对政策宽松力度的分歧,资金面短期承压。(3)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临近,鲍威尔明确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降息推迟,通胀不确定性增加。若7月非农、CPI数据超预期,可能强化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立场,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总体而言,风险与机遇并存,短期高估值板块存在调整压力,而季报期绩优股则更受大众青睐。优先关注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及政策催化明确的科技细分领域(如AI硬件、半导体设备)。同时,密切跟踪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国内经济数据及政策工具落地情况,灵活调整持仓结构。 港股持续调整,和A股出现明显背离。但基本符合我们前期观点,其一是AH溢价短期向下突破130,表明H股相对A股存在一定超涨行为;因此H股相对A股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其二是港币已经触及弱方兑换保证,虽然尚未明确收紧流动性,但收紧预期提前发酵使得港股提前反应。此外,近期美国通胀和就业超预期的情况下,可能强化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立场,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一定程度上压制风险资产。同时,7月面临美国与其他贸易国谈判,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港股存在调整压力。但另一方面,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叠加AI、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港股仍可逢低布局。
2025-07-08 11: 11
2025-07-08 11: 11
2025-07-08 11: 11
2025-07-08 11: 11
2025-07-08 11: 11
2025-07-08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