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瑞丰基金基金经理 于军华
1、汽车智能化主题在上半年有点消沉的原因
应该说,一季度,整个汽车智能化方向还是有很多里程碑式的实质推进:硬件上2月份行业龙头比亚迪宣布开启“智驾平权”时代,计划2025年要在500万销量中的60%上智驾系统,软件上自动驾驶方向端到端算法的普及和进步,让市场看到了智驾方向明牌的突破。
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的推进,让智驾在2月份春季躁动这个主题比较活跃的月份,成为最受投资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板块整体比较活跃,涨幅也较大。
但是进入4、5月份之后,由于一次事故,监管加大了对于智驾的监管,4月16日新规落地,主要内容包括,像智驾、高阶智驾、脱手、脱眼这些词汇统统不能用,L2级别自动驾驶不能用接管这个词,限制OTA的频率等等这些,市场对于智驾的热度就逐渐冷了下来。
当然汽车行业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价格战,汽车业关于谁是恒大的讨论,市场担心行业总体竞争烈度过高,可能会影响利润等等。
2、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跟智驾主题之间的关系
人形机器人概念是一个典型的美股映射。应该说美股映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技股的投资主题,简单说就是对着美股的热点到A股去找对标。
这不能算错,甚至在很长一段内无论是逻辑还是实践,都有着比较硬的案例支撑。
我们最初的互联网创业,比如像一开始的腾讯、阿里、京东、百度这些,最早都是有美股对标的。
再举一个例子,特斯拉中国最早的15名车主,其中就有现在理想汽车的CEO李想,以及现在蔚来汽车的CEO李斌。
人形机器人概念的起源还是特斯拉的马斯克。但是马斯克本人我们知道,2025年上半年确实出了些问题,产业推进节奏上不达预期,造成现在市场对于机器人主题缺乏关注度。
如果我们从产业节奏上看,智驾是人形机器人的前奏。
为什么呢?因为智驾和人形机器人,本质上都是人工智能。
智能驾驶这个功能是人工智能从黑转白的一个关键节点,因为智能驾驶是一个人与机器交互的机器人,是半规则和半非规则的场景的产物。而人形机器人则基本是非规则场景的结果,因此人形机器人的最终落地,要建立在智能驾驶的基础上。
当然这是行业逻辑,还比较远期。
因为特斯拉做汽车、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所以特斯拉的供应商很容易就跟两个主题搭上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主题的标的有一定重合的原因。
3、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机会分析
我个人是非常看好汽车智能化的。有一个说法,新能源汽车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电动化的核心的是电池,下半场的核心是芯片。
上半场目前看基本已经结束了,后续虽然还有固态电池这种大的技术进步,但在判断技术进步的时候有个经验,那就是“没有设备重置的创新都不是跳跃间断点,原有设备的工艺升级没有颠覆意义”,固态电池的进步,带来的资本开支并不大,电池以后可能周期性会更多一点,成长的逻辑不那么强。
但是,智能化的下半场刚开始。
要理解智能化,我们其实只需要想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最终的状态是什么?
最终的状态就是实现无人驾驶。那个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买车,我们想用车的时候就在软件上叫一辆。我们可以买车,然后让车每天自己出去接客人,替我们挣钱。无人驾驶的进步就在于把人从驾驶这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技术进步创新,去休闲消费。
实现无人驾驶的路径的就是汽车电动化,然后在汽车智能化这条赛道上不断进化,最终有一天,量变到质变,完成无人驾驶。所以,汽车智能化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也非常有成长性的赛道。因为现在也看到了,汽车智能化虽然进步很大,但离无人驾驶的距离还很远,这里面有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
最关键的是,这个实现路径是完全可以按部就班落地的,不是“永远还有50年”的那种纯概念。
4、智能驾驶的实现路径:单车智能还是车路协同?
最近几年,尤其是2025年以来,由于各类智驾硬件降本幅度很大,市场感知比较明显的就是单车智能这个方向进步很快,代表性的比如30万以上的车型现在普遍都安装了激光雷达。
但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单车智能已经进入了高原期。游戏里的难度曲线,学习中的高原现象,说的都是一个事,长期的进步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投入很高,但是收益却很低。
单车智能过去两年进步很快,发展出了重感知轻地图,端到端的趋势,但目前阶段明显进入了一个高原期,或者说这个高原期早晚要到来,因为驾驶是一个长尾效应非常显著的行为,你只需要投入100的资源就可以做的99%的优秀,但再往前进一步,做到市场可以接受的99.9%,投入可能就要增加上百倍。
单车智能已经从规模效应走到了规模不经济的阶段,要想实现从99%到99.9%甚至99.999%的进步,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就是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简单的说就是把原来装在单车上的传感器转移到路上,让汽车跟路面做通讯,从而实现对路面的感知。
我个人认为,车路协同,也有分析师称作车路云,这个方向是被明显低估的。如果喜欢预先埋伏,研究主题投资的朋友,一定要预先重视这条赛道。想想未来会将所有的公路都装上各类传感器,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5、下半年汽车智能化行情催化剂可能性分析
潜在的催化剂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当然是马斯克,看FSD在国内的推进是不是有时间表。这个不好预测,但大概率是脚步越来越近。
第二个是无人出租车。其实现在无人车的商用场景已经非常接近成熟了,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的原因,目前只是在无人叉车、无人物流车这些方向有一些实质的推进,在无人出租车方向还是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后续看无人出租车的放开节奏。
第三个可能是车路协同。我们确实很看好车路协同,但车路协同并不像单车智能一样,已经跑通了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起步还需要依靠补贴支持,目前确实有难度。
但是,即使没有上述三个潜在的催化剂,目前汽车智能化的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是能放出来的,还是能赚到业绩的钱。
6、 相关思考
第一,我们关于行业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有自己的信息来源和逻辑,但是问题在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还会有各种新的信息,所以不能保证结论完全正确,但确实是经过我们仔细深入思考后的结论,也不会做刻意的误导。
第二,关于主题股票的估值。虽然现在相关主题概念的估值并不高,我还是要跟大家提示下,行业有机会跟公司股票有机会是两码事,关键是估值。有些公司市值已经把三年后甚至市场终极状态打满了,买进去可能就已经是高点,然后持续震荡过山车。综合中外的历史经验来看,超过30倍市盈率就很难获益,当然在A股可以略放松,看个人的风险偏好。
第三,关于美股映射。看美股炒A股,是个经验主义的结论。在A股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发酵出一个引领世界的科技概念板块的时候,还是要对美股的科技主题有充分的敏感。
风险提示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此文或节目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自行做出投资选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5-07-11 16: 52
2025-07-11 16: 52
2025-07-11 16: 52
2025-07-11 16: 52
2025-07-11 16: 52
2025-07-11 16: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