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有道・Y享陪伴|存多少钱,才能实现“躺平”退休?

2025-07-14 11:55

您的专属养老投资搭子——


「养老有道・Y享陪伴」周刊上新啦!


图片

认知获得感篇——第8期




Q12

存多少钱,才能实现“躺平”退休?


当我们在讨论退休时,常常会陷入一个数字迷思:到底需要准备多少钱才足够养老?才算实现财务自由?


互联网上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图片

以上仅为简单测算,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但说到底,养老规划背后牵扯着生活方式、预期寿命、通胀、投资收益等诸多变量,本就千人千面。


毕竟,胡同里一份早餐摊头的日常开销,与一顿米其林早午餐的消费,就能相差十倍。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消费欲望和需求曲线,也会随着生命阶段而剧烈变化。养老规划,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对未来生活的深度思考。


01 出发点:养老资金的"替代率思维"


与其执着于寻找一个标准答案,不如先思考:我们希望退休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养老规划的核心在于理解"养老金替代率"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退休后收入与退休前收入的比值。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至少达到55%才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要想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准,这个数字需要提高到70-80%。


假设一位月收入1万元的职场人士,按照70%的替代率计算,每月需要7000元的养老金。如果从60岁退休到85岁,25年间不考虑通胀就需要210万元。


当然,这个静态计算显然过于简化,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现实因素。


首先,通胀是养老规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通胀目标为2%。假设未来保持2%的通胀率,30年后今天的1万元购买力将缩水至约5500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养老目标需要随时间动态调整。


图片


而对抗购买力缩水、战胜通胀的核心,还是在于在符合风险偏好的背景下加入适当的权益类、偏股类资产,如目标日期基金和Y份额指数基金。


其次,复利则是另一个关键变量。


复利是养老投资最好的朋友,时间拉得越长,复利的雪球滚得越大,所需的初始推力反而越小。


如果要在70岁存够200万,从30岁开始,以年化6%的回报率每月只需投入约1043元;


若拖延到40岁才开始,每月则需投入超过2000元;而如果50岁才开始,这个数字会跃升至近4400元。


图片


最后,突发支出的不确定性也需要特别关注。


统计显示,65岁后的医疗支出约占一生总医疗支出的70%。这部分弹性支出需要额外预留,建议在基础养老资金外,再准备20-30%的医疗备用金。


02 立足点:长远规划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测绘生活的基准线。


评估当前消费水平是规划的起点,但这并非简单记录当前所有开销,而是要有穿透力地分析。


  • 哪些支出是退休后会自然消失的(如房贷、通勤费、子女教育金)?

  • 哪些是刚性存在的“生存底线”(基础食住行医)?

  • 哪些又是提升生活品质的“理想线”(旅行、爱好、社交)?


例如,一个当前每年支出20万的家庭,剔除掉房贷和孩子学费后,基础生存线可能降至12万左右,而要实现退休后每年1、2次的旅行计划,并应对突发意外需求,则需额外预留5万。


当然,在计算资金缺口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固定收入。


按照目前基本养老金40%-45%左右的替代率的假设:如果城镇职工退休前家庭年收入30万元左右,那么预计社保养老金每年在12万元左右,与17万元的目标相比或许还有5万元的缺口,需要自行筹备。


图片


第二步,规划未来的现金流。


投资计划与现金流要根据距离退休的时间、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设计。


对于临近退休的投资者,可以采用相对保守的配置策略: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储蓄、国债和低风险理财产品作为“压舱石”,小部分配置于保守/稳健型养老目标基金和蓝筹指数基金。


而对青壮年投资者来说,可以适当提高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通过沪深300、中证500或科创50等不同风格的指数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更高收益。


可以参考"80法则",即用80减去年龄得到权益资产配置比例——


例如30岁的年轻人,可以用50%配置权益类资产(如指数基金),40%配置偏固收低波类资产(如保守/稳健目标风险养老FOF),10%配置流动性资产。这种配置能在追求收益和控制风险间取得较好平衡。


图片

以上仅为示例引用,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养老规划的本质是对未来生活的承诺,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计算,更是对生活方式的前瞻思考。


当我们把养老投资视为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投资,或许就能在数字之外,找到更合理的规划维度。



认知获得感篇——回顾


第1期:什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什么是Y份额基金?

第2期:个人养老金账户价值几何?如何理解开通的必要性?

第3期:为什么说,只靠基本养老金不足以“安享晚年”?

第4期:参与Y份额投资,能享受哪些优惠?究竟能省多少钱?

第5期:参与Y份额投资,究竟能省多少钱?

第6期:省税之外,个人养老金藏着4重价值

第7期:个人养老金账户如何配置?


让每一个当下的选择

都成为未来从容的底气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