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全球科技盛宴中,港股科技坐上了“主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恒生科技指数近1年上涨63.79%,显著跑赢代表美股科技的纳斯达克指数(22.90%),也超越了代表A股科技的创业板指(59.11%)、中证500指数(39.81%)。(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港股:科技投资的重要拼图
近年来,我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科技创新者,从AI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从智能驾驶到创新药,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千行百业带来新变化。
曲少杰表示,中国科技在诸多前沿领域已经实现并跑,甚至领跑,逐渐从追赶者成长为与美国并立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两极之一。未来1-3年是科技公司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阶段,中国科技公司有望抢占更多发展空间,尤其是在AI、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
产业层面的变革已映射到资本市场,包括港股在内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吸引力持续凸显。Wind数据显示,自4月8日股市回暖以来,科技板块反弹强劲,截至8月15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近26%。(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不过,相较于近日A股的强劲表现,港股却稍显疲软,港股科技行情能否继续演绎?
事实上,驱动本轮港股科技走强的因素并未发生反转。近期,全球科技巨头加码资本开支、大模型持续迭代,随着AI应用商业化加速落地,多家港股科技上市公司也已交出亮眼财报。在多方面利好催化下,市场阶段回调后有望继续展开趋势性上涨行情。
“自2024年下半年起,港股互联网板块开启估值修复,但这一阶段更多可能是市场情绪从‘非常悲观’向‘中性’的修复。”曲少杰认为,真正前瞻性的估值慢慢抬升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这取决于中国科技股进一步巩固中国科技行业可领先世界的核心逻辑。一旦该逻辑得到验证,港股科技板块将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进一步指出,从资产配置角度看,A股、港股的科技板块各有侧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关注两大市场或能更全面地布局中国科技资产。其中,港股的科技互联网属性尤为突出,汇聚大量中国互联网巨头,这些企业直面消费者,在应用创新层面优势显著,具有显著的配置价值。
一“指”布局港股科技
从成份股构成来看,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30家港股上市公司,涉及网络、金融科技、云端、电子商贸及数码业务等多个细分领域,汇聚了一批优质的中国科技类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自2015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84.77%,年化收益率超6%,优于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数同期表现,表现出较强的收益弹性。
恒生科技指数2015年以来表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8月15日。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产品实际收益,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立足当下,在多重利好共振下,恒生科技指数的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经过本轮上涨之后,恒生科技指数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投资者或许无需过度“恐高”。Wind数据显示,指数当前PE(TTM)为21.94倍,处于近10年23%的较低分位水平,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
其次,成份股上市公司盈利向好,有望支撑指数继续上行。从部分已公布的财报情况看,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中某互联网龙头二季度营收、盈利均保持高增长态势,双双超出市场预期,且其AI技术及应用正加速转化为业绩动能。
另外,从资金层面看,南下资金正加速流入港股,年内成交净买入达8745.76亿元,创下历史年度买入金额新高。其中,科技是近期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之一,近1周、1月南下资金净买入信息技术行业81.25亿元、326.15亿元,在所有Wind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和第2。此外,随着美国通胀温和上行、就业市场降温,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在海外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港股尤其是科技板块或将受益。(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8月15日,以上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2025-08-22 16: 13
2025-08-22 16: 13
2025-08-22 16: 13
2025-08-22 16: 13
2025-08-22 16: 13
2025-08-22 1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