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AI浪潮×普惠工具:科创AI ETF联接五问五答

2025-09-02 11:37

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国产大模型的突破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从算力芯片的自主可控到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我们的世界。


在这场关乎国家竞争力与产业未来的宏大叙事中,科创板作为中国硬科技的"梦工厂",正成为时代浪潮中最闪耀的坐标。


当宏观叙事转向微观实践,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既把握时代红利,又管理好投资风险?


科创AIETF联接基金的问世,或许给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图片


第一问


时代的选择:为什么是AI?


翻开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画卷,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核心资产"。


18世纪的港口与贸易,19世纪的钢铁与铁路,20世纪的石油与金融,21世纪初的互联网与移动生态……它们不仅是财富的载体,更是一个时代意志的结晶。


而在当前的中国,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最鲜明的时代注脚。


2024年10月18日,领导层调研期间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一句“人生能有几回搏”,道出了整个发展阶段的紧迫与决心。


而人工智能,正是这场科技攻坚的核心战场。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意志明确而坚定。“人工智能+”行动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从底层算力到软件生态,从技术攻关到产业赋能,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发展图谱正徐徐展开。


图片


技术上,我们正目睹一场坚定的国产化进程。DeepSeek等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国产算力芯片的热潮涌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临界点临近,这些看似独立的突破,实则是同一场宏大叙事的不同章节。


应用层面,AI正在从“好用”走向“常用”。随着大模型使用成本快速下降,AI逐渐像“电力”一样,深入医疗、制造、金融、交通等传统领域,重构效率的极限。


图片


投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未来的一种表达,是对我们认同的世界投票。


而AI,或许正是当下那张多数人愿意投下的票。它不只代表技术,更代表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生机勃勃的未来。


第二问


舞台的中心:为什么是科创板?


如果说AI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浪潮,那么科创板,就是中国为这场科技革命所预备的土壤。


早在去年“924”行情伊始,已经有敏锐的投资人发声,科创板是投资2025年绕不开的话题。而随着国产算力产业链的爆发,市场对于科创板的全新共识再度如百川归海般聚集。


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轮市场的大行情都需要一面旗帜的竖立。十年前的"互联网+"由创业板引领,而这一次的接力棒,或许传到了科创板手中。


图:科创板二季度盈利增速大幅转正

图片

来源:东方财富证券


事实上,从历次市场反弹的表现来看,2020年以来,在6次较为显著且持续的上涨行情中,以科创板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主线始终是主要阵地,在估值扩张期表现占优。



图片


但科创板的意义,远不止于市场风格的轮动。从设立之初,它就带着明确的使命: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在全球产业链中争夺话语权。这里汇聚的,是那些愿意从零到一、进行开拓式创新的企业。


当大国博弈的终极战场锁定科技领域,科创板已成为这场战役的资本映射。投资科创已不仅是资产配置的选择,更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方式。


第三问


指数的魅力:为什么是科创AI?


识别时代的方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参与。


当下,科创板和AI的世界仍然看似遥远——高门槛、高波动、高专业性要求,或许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然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简称:科创AI,代码:950180)相关产品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把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图片


从编制思路来看,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图片


与科创板宽基指数整体相比,它更聚焦、更垂直,也更适合捕捉产业爆发的红利。它覆盖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完整链条,像一个精准的雷达,扫描并绑定整个AI科创生态。


图片


与其他跨市场AI指数相比,它的优势在于“纯粹”。指数更聚焦半导体、IT服务、软件开发等行业,结构清晰,进攻性更强。再加上科创板20%的涨跌幅机制较主板更灵活,也赋予了成分股更高的价格发现空间。


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认同“AI+科创”是未来十年中国的关键命题,那么这只指数,或许就是布局这个命题更为简明清晰的入口。


第四问


普惠的桥梁:为什么是ETF联接基金?


投资的核心,是拥抱时代。但时代的红利,往往分散在无数参与者中。


一家公司可能失败,一个技术路径可能被迭代,但一个时代的方向不会轻易改变。


科创AI指数基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投资法,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把篮子放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这意味着,我们投资的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AI产业的成长土壤。任何细分领域的突破、任何新兴龙头的崛起,都不会被指数所忽略。这里或许还会有下一个“寒王”,但我们已经站在了它们共同生长的土壤之上。


更值得强调的是,ETF联接基金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参与的门槛。


图片


在风险偏好匹配的情况下,普通投资者不需要深度理解技术面、不必反复追踪财报、甚至不用开通股票账户,就可以通过日常的理财账户,买入一整个AI科创组合。


它就像一座桥,将宏观的趋势与微观的个人连接起来,我们不再只能眺望时代的浪潮,而是可以真实地踏入其中。


对于大国AI崛起的期待,至此有了更普惠的表达方式。


第五问


从容的布局:当下应该如何参与?


随着市场持续向上,科创AI板块也逐渐迎来高光时刻。但在情绪升温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更要回归理性:在热潮中保持清醒,在乐观中留一份从容。


对于科创AI这样天然高成长、高波动板块,最好的方式不是All-in,仍然是采用“杠铃策略”:


图片


  • “压舱石”的一端,可以是中特估、红利资产以及更为稳定的债基,致力于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 而进攻的另一端,可以布局以科创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相关板块,押注新一轮周期的上行。


这样的组合,既能不错失时代的机会,也不会因风浪过大而被迫提前下船。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的变现,而认知,离不开对时代的理解、对风险的把握,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觉察。


知道什么是对的,很重要;但坚持做对的事情,更重要。



回过头看,科创AI ETF联接基金的价值,似乎远不止于一只行业主题产品那么简单。


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普通人也可以低门槛、高效率地参与大国科技的崛起。


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资金正在流向那些真正在做艰难创新的人,正在陪伴那些需要长期主义的科技企业。


而这种获得感、参与感,或许才是整个投资过程中,更为珍贵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投资不再只是数字的变动,更是一种深刻的连接——与时代、与国家、与那些正在创造未来的人。


而我们,也在过程中,从时代浪潮的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