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二、重要资讯
1、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财政部已制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在抓紧推进。今年专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2、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等10个地区展开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此次开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期两年,既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将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3、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更好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推动物价水平合理回升、社会就业大局稳定与经济增长,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4、美国政府公布初步基准修订数据,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间,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被下修91.1万,相当于每月平均少增近7.6万人。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大下修幅度,比市场普遍预期的还要糟糕。更多的就业市场疲软迹象可能为美联储最早从下周开始的一系列降息奠定基础。
5、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十五五”规划部分省区市座谈会。李乐成强调,要深入研究“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举措。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培育发展,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6、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要聚焦企业关切的突出问题,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三、宏观快讯
1、中国8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核心CPI同比上涨0.9%;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点评:
消费端与生产端分化,体现内需修复与产业升级的积极信号。(1)消费端,食品与非食品价格分化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拖累CPI约0.72个百分点。鲜菜、猪肉、蛋类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2%、16.1%、12.4%,受去年高基数与供给充足影响。但鲜菜价格环比上涨8.5%,显示季节性供应改善。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6%,家政、医疗等服务消费持续释放潜力,暑期效应消退后仍保持韧性。核心CPI回升至0.9%,反映内需稳步恢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家用器具价格环比上涨1.1%,同比扩大至4.6%;汽车价格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反内卷”政策抑制价格战,交通工具价格趋稳。工业消费品扣除能源后环比微涨,显示终端需求边际改善。(2)生产端,PPI呈现积极变化。环比结束8个月下降态势,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由降转涨,分别上涨9.7%、1.9%,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及供需关系改善。新能源产业链表现突出,有色金属冶炼价格上涨0.2%,光伏设备、新能源车价格降幅收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行业景气回升。国际输入性因素仍存压力。国际油价下行致国内石油开采、精炼价格分别下降1.4%、0.6%;铜冶炼价格下降1.1%,受全球需求分化影响。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见效,煤炭、钢铁等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对冲部分外部冲击。(3)总体看,8月通胀数据反映经济转型期特征。食品价格拖累CPI,但核心CPI与服务消费回暖释放内需韧性;PPI止跌回升显示生产端企稳。政策层面,“反内卷”与扩内需政策优化市场秩序、提振消费。未来,随着设备更新与产业升级推进,物价有望低位回升。但需关注食品价格波动、国际大宗商品走势,政策需持续发力扩大内需,巩固复苏基础。
四、流动性分析
1
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债市继续下探,收益率显著上行。公开市场共有10684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126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全周实现净投放1961亿元。资金方面,DR001上行4.8BP至1.36%,DR007上行2.0BP至1.46%,R001上行3.7BP至1.40%,R007上行0.9BP至1.47%。
2
一级发行
本周共发28期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发行总额达6878.7亿,较上周增加46.49%;本周国债政金债偿还4556.8亿;净融资2321.9亿;本周国债政金债净融资额较上周减少17.17%。
存单方面,发行总额为7,841.60亿元,净融资额为-4,680.10亿元,对比前一周主要银行发行总额5,815.00亿元,净融资额2,514.50亿元,发行规模增加,净融资额由正转负。
五、债卷投资策略
1
市场分析
本周在公募基金新规征求意见、权益市场反弹及资金面收敛等多重利空冲击下,债市大幅调整。尽管后半周情绪有所修复,但机构行为仍显谨慎,市场对央行干预预期升温,曲线熊陡。具体来看,周一,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1915亿元,到期1827亿元,净投放88亿元。当天资金整体均衡,不过相比于上周最松的时候,价格边际上还是有小幅的抬升。周末深圳继续放开地产限购,影响不大,而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赎回费用的增加使得市场对纯债基金看法悲观。当早收益率迅速上行,对该意见稿定价一步到位,日内中长端呈现弱势震荡,中短端下午稍有走强,曲线熊陡。盘中公布的8月进出口数据略不及预期,对市场影响较小。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1.55BP至1.783%。周二,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470亿元,到期2557亿元,净回笼87亿元。当日资金继续维持均衡,但是谈不上宽松,隔夜和7天资金利率边际有所上行。当天盘中债市情绪整体稳定,收益率窄幅震荡,波动不大,上下都没有动力。不过尾盘市场突然崩盘,长端收益率快速上行,25特2突破前高,250011触碰1.80%,反应出目前情绪较为脆弱。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1.1BP至1.795%。周三,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3040亿元,到期2291亿元,净投放749亿元。当天资金与前两日相比变化不大,维持一个价格中枢比前两周稍高的一个均衡。当日上午公布的通胀数据弱于预期,中午50年国债的发行结果也尚可,但是债市情绪并未企稳,午后国债期货继续下挫,长端收益率再次快速上行,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至1.83%。部分机构已经是被动止损,同时情绪上也出现了恐慌。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上行2.5BP至1.82%。周四,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920亿元,到期2126亿元,净投放794亿元。当天资金边际小幅转松,R001加权价格回落5BP至2.41%附近。当天日内振幅较宽,机构分歧较大。资金边际好转带动下,中短端收益率小幅下行,长端和超长端仍难言企稳,收益率小幅上行,曲线显著走陡。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75BP至1.8075%。周五,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2300亿元,到期1883亿元,净投放417亿元。当天资金继续边际小幅回落,全天均衡宽松,波动较小。早盘超长端便情绪较好,日内虽有一些波动,但收益率维持下行直至收盘。中午2年和7年国债发行结果尚可,不过当天中短券表现一般,曲线走平。尾盘财政部开会表示提前下达部分2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35BP至1.794%。
2
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当前市场分歧明显,虽长债大幅调整后配置压力已有所显现,但债基赎回压力未消叠加权益市场反弹仍压制做多情绪,短期或维持弱势盘整。市场对利空敏感度显著高于利多,股债跷跷板效应虽有所弱化,但权益市场韧性及跨季资金面隐忧令债市上下两难,建议保持一定谨慎,后续走势需密切关注政策信号与赎回压力演变。
信用债方面,一方面,边际上基本面继续向下定价的空间可能不如向上修复预期;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等风险资产趋势仍然较强,叠加目前点位下公募基金等交易盘仍有净卖出形成负反馈扰动等可能,债市当前对偏空要素的敏感度更高。但同时,下周的利多要素在边际积累,买断式逆回购超量续作将落地,资金再次收紧概率降低、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可能再度打开,市场情绪可能出现回暖。目前超长期信用收益率接近年内顶点,或已逐渐调整出调出配置价值,而回归短久期票息策略性价比也很高。
六、股票投资策略
1
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本周成长风格大幅波动。上证综指1.52%,沪深300指数为1.38%,深证成指为2.65%,创业板指为2.10%,中证1000为2.45%,国证2000为2.34%。
行业表现:行业普遍反弹,电子领涨6.15%,其次为房地产5.98%、农林牧渔4.81%、传媒4.27%;表现较弱的为,银行-0.66%、石油石化-0.41%、医药生物-0.36%、社会服务-0.2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表现相对较强,恒生指数为3.82%、恒生科技为5.31%。
行业表现:行业涨跌互现,原材料业6.27%、资讯科技业6.01%、地产建筑业5.72%;调整较多的为,医疗保健业-1.45%、能源业-1.17%。
2
投研随笔
上证指数再次突破前高,和前期环境相似,主要由科创板贡献;但细分结构来看,以PCB为主的电子板块开始接力以CPO为主的通信板块,算力链的主线扩散。周五的成交量有所放量,但相较于上周,已经处于逐步缩量区间。本周的行情有两个典型的特征:其一,本周几乎所有的板块都稍微表现了一下,原本因为科创主线的持续性导致行业轮动不断降速,本周开始拐头加速;其二,科创主线的行情中,大盘成长一枝独秀,哪怕流动性非常充裕,小盘成长表现也一般,但本周小盘成长则明显活跃起来,主线行情的强度开始回落。总体而言,市场开始重回轮动,小盘成长因为宽松的流动性再次占优。类比今年年初,伴随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的概念爆发,虽然科技主线较强,但整体仍是普涨行情;进入3月后,市场开始对于AI和机器人概念产生分歧,虽然仍有不少概念接力,但整体的科技主线已经进入尾声;而后续行情则表现出明显的哑铃策略,一方面以宽松流动性催化的小盘行情,以高换手的微盘最为典型,另一方面则是长期资金偏好,持续的资金流入的银行板块,无视市场波动,带来稳定的区间收益。之所以轮动环境中哑铃策略有效,一方面是因为高轮动环境的底层是资产荒,所有板块都相对高估值的情况下,小市值板块更具有阶段性弹性,尤其是微盘策略,体现出高换手策略的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市场无序切换时,股息收益是无视市场波动的稳定性收益。基于当前的环境,我们认为短期会从科创主线向轮动环境切换,建议关注哑铃策略,一边是流动性较强的小盘成长风格,一边是高股息的银行板块。
如我们上周所述,A股还是进入震荡,港股逐步发力。近期由于美国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的不及预期,降息预期进一步强化,甚至可能年内降息3次25BP,流动性的边际放松,对于港股而言更具优势。此外,由于A股可能进入轮动环境,而AI应用属于典型的高低切板块,具有较强的补涨属性;因此以恒生互联网为主的方向,AI应用的首选方向,或将成为后续行情的领头羊。如果哑铃策略继续成为共识,则港股央国企红利则延续趋势行情。
2025-09-15 15: 36
2025-09-15 15: 36
2025-09-15 15: 36
2025-09-15 15: 36
2025-09-15 15: 36
2025-09-14 16: 29